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2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为快速鉴定不同新城疫病毒株(NDV)毒力,我们以NDV F蛋白裂解位点附近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1对引物,对不同毒力NDV毒株进行荧光RT-PCR扩增,根据其扩增效率及扩增产物熔解温度(Tm)值大小进行NDV毒株毒力的鉴定,建立了能区分NDV强弱毒株的SYBR GreenI荧光RT-PCR方法;同时将其与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测定和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只需4 h即可判定结果,NDV强弱毒株扩增产物Tm值为(83±0.5)℃且有2个峰值,阴性对照Tm值为(81±0.5)℃且只有1个峰值;对NDV强毒株的扩增效率即Ct值在11~20之间,NDV弱毒株Ct值在25~30之间,阴性对照Ct值在30以上,Ct值在20~25之间为强弱毒株混合物。该方法检测结果与MDT测定和F蛋白裂解位点分析结果一致。应用SYBR Green I模式荧光RT-PCR方法与普通RT-PCR方法和鸡胚接种鉴定方法分别对80份临床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强毒株的检出率均为53.75%(43/80),而弱毒株的检出率相应为31.25%(25/80)、27.50%(22/80)和35.00%(28/80),检出符合率达89.3%以上。这些结果表明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具有特异、准确、快速等特点,可用于临床病料样本NDV毒株的毒力鉴定。  相似文献   
62.
应用PCR技术扩增NDV贵州不同鸡源分离株,包括肉鸡源P1株与BY株、蛋鸡源H2株与FW株、七彩山鸡源N98株和越南斗鸡源DQ株的F蛋白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分别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NDV参考株的对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株NDV贵州不同鸡源分离株的F基因长度均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6.9%~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1.0%~99.3%;与国内外NDV代表株(LaSota株、B1株、F48E9株、CH2000株和TW 2000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0%~98.9%,氨基酸同源性为87.2%~98.6%;经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DQ株、N98株、P1株和H2株为基因VIId型,而BY株和FW株为基因IX型。这些结果提示贵州省不同鸡群间存在相同NDV毒株感染的可能性,不同年份间NDV毒株发生基因型改变,而近年来贵州省流行的ND疫情主要是由NDV基因VII型引起。  相似文献   
63.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研制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析各种疫苗的优缺点,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免疫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仲皮水提物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和肌肉品质、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体质健康、平均体重(145.56±4.12) g的虹鳟450尾,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0.5%、1.0%、2.0%和4.0%的杜仲皮水提物。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终末体重、增重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间肌肉pH45 min、pH24 h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肌肉pH下降率最高,且显著高于2.0%和4.0%组(P<0.05),0.5%和1.0%组显著高于4.0%组(P<0.05)。3)各组间肌肉离心失水率、冷冻渗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1.0%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 4.0%组肌肉弹力和弹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组肌肉胶着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1.0%组(P<0.05),4.0%组肌肉内聚性显著高于1.0%、2.0%和对照组(P<0.05)。5) 1.0%和4.0%组肌肉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肌纤维密度随着杜仲皮水提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0.5%、1.0%、2.0%和4.0%组之间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建议饲料中添加浓度为4.0%杜仲皮水提物以改善虹鳟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65.
2018年10月贵州省从江县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鲤爆发死亡,本研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寄生虫学检查、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PCR检测等诊断。结果显示:病鲤病变以鳃丝溃烂、体表出血、肛门红肿和眼球凹陷为主要特征,组织的主要病变是肾小球萎缩出血、肾小囊空腔、鳃丝肿胀粘连及上皮细胞脱落等;细菌分离培养可得到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PCR检测显示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为阳性,未检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和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显微镜观察亦未见到寄生虫虫体;分别取分离菌和鲤浮肿病毒阳性病例组织悬液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均可引起健康鲤发生死亡。上述结果表明,从江县鲤的死亡是嗜水气单胞菌和鲤浮肿病毒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66.
为表达牛乳头瘤病毒1型贵州株(BPV1-GZLZ株)衣壳蛋白L1基因,采用PCR方法从贵州省六枝特区某规模化养牛场疑似病牛的皮肤肿瘤病料样品中扩增BPV1 L1基因,克隆至p MD19-T载体,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将BPV1-GZLZ株L1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质粒p ColdⅠ中,经IPTG诱导L1蛋白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PV1-GZLZ株L1基因核苷酸序列长为1488 bp,编码495个氨基酸,分子结构式为C2484H3884N678O737S16,理论等电点(PI)为8.68,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为主,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 BPV1-GZLZ L1基因序列与BPV1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8%,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且与BPV13和BPV2、BPV2-GZ01的亲缘关系较近;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的重组表达蛋白能与His单抗产生特异性反应,条带为55.6 kD左右与SDS-PAGE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试验构建了BPV1-GZLZ株L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67.
试验旨在探明从江香猪β-干扰素(interferon-beta,IFN-β)基因编码区分子序列及原核表达产物特征。以从江香猪为研究对象,提取肝脏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IFN-β基因编码区,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上,获得重组质粒pET28a-CJpoIFN-β,并利用生物学软件对江香猪IFN-β基因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T28a-CJpoIFN-β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原核表达蛋白。结果表明,从江香猪IFN-β基因编码区长为561bp,编码186个氨基酸;该蛋白为分泌性蛋白,前21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77.42%)和无规则卷曲(17.74%)为主。从江香猪与其他猪源IFN-β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0%,与禽的同源性最低(35.2%);从江香猪与巴马猪、梅山猪IFN-β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0%,但与贵州白香猪IFN-β同源性为99.5%,存在E43Q、K73R和C161R3处氨基酸的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带His标签的重组表达蛋白能被His单抗识别,条带大小约为24ku。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FN-β基因生物学活性及加快从江香猪这一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禽流行性感冒(AI)即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AIV)所引起的各种家禽及野生禽类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不仅对养禽业和禽产品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贵州省不同品种羊TLR2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特征,本研究以不同品种羊血液DNA为模板,对TLR2基因完整ORF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种羊TLR2基因扩增长度均为2 355 bp。对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贵州白山羊、波尔山羊和湖羊5种羊TLR2基因进行种内比对结果显示,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波尔山羊种内TLR2基因序列保守,贵州白山羊种内A1732T位点存在多态性,湖羊种内在G1133A、T1162G、A1949G等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种间比对结果显示,4种山羊有1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有10个错义突变。4种山羊与湖羊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湖羊存在较多的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1处位点的差异导致氨基酸的变化。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显示,不同品种羊TLR2基因呈现的错义突变位点引起了其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的变化,提示可能存在TLR2参与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水平的变化。本研究填补了贵州地方山羊品种TLR2基因多态性空白,为探究TLR多态性与羊疫病易感性关系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贵阳市某公园动物园1只亚洲黑熊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集死亡黑熊内脏器官,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死亡黑熊肺脏样本分离出一种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等大小的乳白色菌落,经染色镜检为呈单在或双排列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分离菌可利用葡萄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枸橼酸盐,不发酵乳糖,不产生硫化氢,精氨酸脱羧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符合阴沟肠杆菌生化特征。经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扩增,可得到大小为1 419bp的片段,与NCBI上相应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与阴沟肠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9.9%,确认该分离菌为阴沟肠杆菌。用该分离菌腹腔接种小鼠,可致死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7.94×108 CFU/mL。药敏试验发现,该分离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本试验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是导致该亚洲黑熊死亡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