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7篇
  30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莓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便、快速测定蓝莓中维生素C (Vc)的含量,利用活性炭的氧化和脱色作用,将蓝莓中的还原型Vc氧化为脱氢型Vc,进而与2,4-二硝基苯肼耦联反应生成较稳定的脎,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的Vc含量.结果表明:Vc在0~10 mg/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果蓝莓的添加回收率为在94.8%~97.8%之间,小果蓝莓的添加回收率在97.8%~102.5%之间,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采用该检测方法测得大果蓝莓的平均Vc含量为133.38 mg/kg,小果蓝莓中Vc的平均含量为69.03mg/kg.这表明采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检测蓝莓中的Vc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准确,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廉价易得,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2.
为阐明鳗鱼蛋白酶解动力学特性,研究在不同初始底物质量浓度[S0]和酶质量浓度[E0]条件下,中性蛋白酶对鳗鱼蛋白的酶解过程,将水解实验结果用推导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进行拟合,建立酶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50℃、pH=7.2的条件下酶解,鳗鱼蛋白的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随中性蛋白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但随初始底物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中性蛋白酶催化水解鳗鱼蛋白的动力学方程为:DH=1-(1+32.65[E0]/[S0].t-0.1t)-0.061 9;酶解的最低临界中性蛋白酶质量浓度为3.06×10-3[S0],最大临界底物质量浓度为326.50[E0].该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有很好的拟合度,可为酶解反应过程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3.
为调查青岛地区空肠弯曲菌(C.jejuni)的流行状况,采集青岛地区不同分离地点的鸡盲肠棉拭子及内容物98份,经分离鉴定得到23株C.jejuni,分离率达到23.47%.应用C.jejuni的马尿酸酶(Jej)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分离到的23株C.jejuni分离株和4株C.jejuni上海分离株进行分析,并与8株已知的C.jejuni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对其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及已知菌株均能扩增出774 bp的Jej基因片段,得到11个不同的序列,有1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变异率为0.13%~1.42%;基于Jej基因构建的进化树表明,分离株分为2个分支,其中4株分离株与C.J-NCTC11168和C.J-IA3902亲缘关系近,1株与C.J-RM1221、C.J-S3亲缘关系近,2株与上海分离株亲缘关系比较近;2株与C.J-81116、C.J-M1组成另外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34.
污泥炭化温度和时间对重金属形态及作物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降低污泥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环境风险.【方法】采用不同炭化温度和时间研究污泥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并结合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不同污泥炭化产物对玉米植株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炭化温度是影响炭化产物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主因子,随着温度的升高,炭化产物重金属总量升高,Cu、Zn、Pb、Ni在350~500℃时增幅最大,而Cd和Cr在200℃时增幅最大;炭化产物中环境风险较大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比例随温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含量并非温度越高越低,炭化温度350℃对重金属Cu、Zn、Cd、Ni的钝化最佳,而对于含Pb毒性大的污泥则需采用500℃的炭化温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炭化污泥对玉米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等量施用条件下,炭化温度越高、炭化时间越长的产物促生效应越明显;与施用原污泥相比,施用经适宜的炭化时间和温度处理的炭化污泥能显著降低玉米植株体内重金属的累积量,降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5.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是小麦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的产物,对小麦产量和逆境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芒的发育及芒长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小麦无芒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和有芒品系MK147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与F5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无芒位点进行了标记和定位。遗传分析表明,群体中的无芒性状受半显性单基因控制;采用Wheat660K SNP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在F2群体构建的无芒、有芒混池中检测到一个多态性SNP标记的富集区,初步将QTL定位于4A染色体上。在该QTL区间开发了58个KASP标记,并将定位区间缩小至KASP标记SNP-1537与SNP-4195之间,遗传距离为0.81 cM,对应中国春参考基因组(IWGSC.Ref.V1.0)4A染色体上9.23 Mb (100.56~109.79 Mb)的区间,将该位点命名为 Awn-4A.1。  相似文献   
136.
锈斑蟳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红勇  赖秋明  王君 《海洋渔业》2001,23(4):185-187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俗称红花蟹,隶属于十足目、梭子蟹科、蟳属,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均有分布,是我国大型海产蟹类之一。锈斑蟳已成为海鲜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不仅味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关于锈斑蟳的种苗生产研究至今国内未见报道。我们从1999年首次对锈斑蟳人工育苗尝试,前后进行5批次,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7.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小麦材料的不同生育时期抗倒性,明确影响小麦倒伏的关键因素,以147份我国育成的主推小麦品种及新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测定其10个倒伏性相关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这些小麦材料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抗倒伏相关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气候因素间及生育时期间均存在显著的变异;在不同生育时期,性状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基部茎节壁厚度、实心度、茎秆强度对小麦的抗倒伏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茎节长度、髓腔直径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主成分分析显示,茎秆强度是影响植株抗倒性的最关键性状。基于三个生育时期主成分的综合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显示,有70份材料的综合抗倒性优良,其中部分新育成小麦材料抗倒性表现优异,可作为小麦强秆抗倒改良育种资源使用。  相似文献   
138.
扬麦16耐迟播早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扬麦16自2009年审定以来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中表现出耐迟播、早熟的特性。为阐明其耐迟播、早熟的生长发育机制,比较了在不同播期(10月20日,早播;11月5日,适播;11月20日,迟播)下扬麦16和当前本地区其他小麦主栽品种的生育特性、群体结构、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扬麦16在迟播条件下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产量下降幅度均最小,稳产性好;扬麦15和扬麦22的早播和适播产量高,而迟播相对于适播的减产幅度大,但减产原因不同,扬麦15穗粒数下降幅度较大,扬麦22则是千粒重下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所有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均逐渐缩短。迟播时扬麦16生育期最短,开花期至成熟期天数比其他品种缩短3~5d,但其快速灌浆启动早,持续时间长,灌浆速率峰值大,千粒重高。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LAI及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能保持较大的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群体结构协调,这是其迟播高产的基础。扬麦16耐迟播、早熟的特性明显,稳产性好,能满足当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迟播早熟的种植需求。  相似文献   
139.
杨仕春  王君 《现代园艺》2023,(15):73-75+78
江津位于长江上中游柑橘带,是柑橘的生态最适宜区,是有名的柑橘之乡。本研究阐述了江津柑橘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优势和机遇,综合江津柑橘产业存在的发展思路不明、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理念落后、产业链条不强、市场开拓不足、品牌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甜橙为主、标准化生产、做强精深加工、培育公用品牌、开拓销售市场、强化科技支撑等产业振兴对策。  相似文献   
140.
低温胁迫条件下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拔节期低温冷害对漯麦6010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温度,模拟低温胁迫,试验测定了室外对照(未低温胁迫,T1)、低温胁迫48 h(T2)、低温胁迫48 h前喷施KH_2PO_4(T3)、低温胁迫48 h后喷施KH_2PO_4(T4)、低温胁迫24 h(T5)等5个处理的小麦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未低温胁迫T1处理产量最高,低温胁迫后各处理产量及其农艺性状与室外对照间差异均较大,达极显著水平,经济产量减产幅度为59.4%~76.9%,T5处理产量次之,T2处理产量最低;T3,T4,T5处理比T2处理增产30.7%~76.1%,农艺性状也有较大差异;T3与T4处理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因此,低温冷害来临前喷施KH_2PO_4可明显增强小麦抵抗低温冷害的能力,有效预防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后喷施KH_2PO_4效果也比较明显,是预防低温冷害的补救措施之一,为今后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