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白桦细胞悬浮培养产三萜及其营养成分消耗的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产三萜的白桦悬浮系为试验材料,在优化白桦悬浮细胞生长与三萜积累的培养基种类和接种量的基础上,分析白桦悬浮细胞生长和三萜积累的动力学关系,同时考察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细胞内外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MS,NT,IS,WPM,1/2MS,B5 6种培养基和10~40 g·L-1接种量中,有利于白桦细胞生长和三萜生产的培养基为B5和接种量为20~30 g·L-1 FW;2)在1个培养周期内,白桦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三萜的产量与细胞生物量是相偶联的,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三萜产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白桦细胞在第12天比生长速率达到最高0.18,三萜合成速率和比合成速率在第9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73 mg·g-1和0.06;3)在白桦细胞培养的1个周期内,培养液中的蔗糖,NO3,NH+4和PO3-4在细胞培养的第9天基本被消耗掉,而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除NH4+在第3天达最高值外,其他营养成分均在第6天达最大值.由此可推断:培养液中营养成分的不足限制了细胞的快速增值和三萜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2.
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桦为研究材料,在白桦酯醇提取方法的选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白桦不同部位和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醇提的白桦酯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40.25和239.57 mg/g,而回流法和氯仿浸提的白桦酯醇含量稍低,为207.88和194.09 mg/g。白桦酯醇在白桦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依次分别为:外皮>枝皮>内皮>芽>叶>根>花粉;13种8年生白桦种源树皮内白桦酯醇的含量为132.45~257.11 mg/g,且种源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可得,同龄树种的生长状况对白桦酯醇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而白桦酯醇的含量不仅受自身种源及遗传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即属于基因与环境互作的表现性状。  相似文献   
33.
 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为材料,田间试验,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年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mol)下,分析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与对照相比,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都显著降低了,降低幅度分别为-3.14%~-0.21%和-3.14%~-0.33%;FACE对水稻粒长、粒宽以及粒形无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相比,IR24和Asominori的垩白米率却由对照下的29.63%和30.81%显著降低至18.93%和24.78%;FACE对两品种精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RVA(Rapid Viscosity Analyzer)谱中各指标影响显著,其中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的最高粘度,而崩解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由于受到其它互作效应的影响两年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复杂;此外,IR24和Asominori的粗蛋白含量由对照下的11.77%和10.23%显著降低至10.97%和9.91%。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除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表现趋势相同外,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表现出籼稻IR24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大于粳稻Asominori。  相似文献   
34.
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为材料,田间试验,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年在FACE(Free Air CO2End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mol)下,分析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与对照相比,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都显著降低了,降低幅度分别为-3.14%~0.21%和-3.14%~0.33%;FACE对水稻粒长、粒宽以及粒形无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相比,IR24和Asominori的垩白米率却由对照下的29.63%和30.81%显著降低至18.93%和24.78%;FACE对两品种精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RVA(Rapid Viscosity Analyzer)谱中各指标影响显著,其中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的最高粘度,而崩解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由于受到其它互作效应的影响两年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复杂;此外,IR24和Asominori的粗蛋白含量由对照下的11.77%和10.23%显著降低至10.97%和9.91%.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 除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表现趋势相同外,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表现出籼稻IR24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大于粳稻Asominori.  相似文献   
35.
摘 要:(研究目的)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空气CO2浓度增加)设施使得实际地模拟未来植物生长所处的CO2浓度增加环境变为可能,FACE下,植物生长和产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加速和提高,而了解水稻在灌浆期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CO2浓度增加的响应认识,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利用FACE设施,研究了CO2浓度升高200µmol•mol-1对籼稻IR24灌浆期茎鞘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其运转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期,籼稻IR24茎鞘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NSC)的积累在FACE下的均高于对照下的。而运转率表现不一致,在灌浆初期和后期,FACE下茎鞘中NSC的运转率低于对照下的,而灌浆中期的运转率则为FACE的高于对照下的。另外,FACE处理能显著提高籼稻IR24的产量。(结论)这些结果初步说明,FACE处理促进了茎鞘中NSC的积累及产量的增加,但在不同时期对运转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6.
浓度升高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粳稻和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为材料,田间试验,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年在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大气CO2浓度增加200μmol/mol)和正常大气CO2浓度(约370μmol/mol)下,分析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与对照相比,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都显著降低了,降低幅度分别为-3.14%~-0.21%和-3.14%~-0.33%;FACE对水稻粒长、粒宽以及粒形无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相比,IR24和Asominori的垩白米率却由对照下的29.63%和30.81%显著降低至18.93%和24.78%;FACE对两品种精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RVA(Rapid Viscosity Analyzer)谱中各指标影响显著,其中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两品种的最高粘度,而崩解值、消减值和糊化温度由于受到其它互作效应的影响两年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复杂;此外,IR24和Asominori的粗蛋白含量由对照下的11.77%和10.23%显著降低至10.97%和9.91%。两年内,IR24和Asominori除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表现趋势相同外,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表现出籼稻IR24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程度大于粳稻Asominori。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提高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产量,以齐墩果酸为标品,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对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含量的测定进行了评价,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并且显色液在5~50 min内测定吸光值较稳定;对白桦三萜的提取温度和试剂优化发现,白桦愈伤组织样品在20℃,40℃,60℃,80℃等温度下进行超声提取,其三萜含量依次为40℃(1.67 mg/g)>60℃(1.28 mg/g)>80℃(0.47 mg/g)>20℃(0.08 mg/g).在有机溶剂中,其含量依次为:苯(2.58 mg/g)>乙醚(2.04 mg/g)>.乙醇(1.67 mg/g)>氯仿(1.21 mg/g)>甲醇(0.89 mg/g)>丙酮(0.50 mg/g).因此建议,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提取的最佳温度为40℃,提取试剂为95%乙醇.  相似文献   
39.
光质、光周期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和三萜质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培苗茎段为研究材料,在IS培养基上附加0.6mg/L NAA+0.8mg/L BA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观察不同光处理条件下白桦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及其三萜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生长期中,白桦愈伤组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干质量积累呈上升趋势,其干质量增长率依次为:蓝光(48.95%)>黄光(40.24%)>绿光(23.28%)>黑暗(21.14%)>红光(18.37%);全光照(36.56%)>14h光照(24.69%)>黑暗(21.14%).白桦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在9~15d间达到最高值;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质量分数在0~9d呈上升趋势,9~18d呈下降趋势,18~21d略微回升,于第9d达到最大值.在第9d时,光处理下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质量分数与对照(黑暗)相比的增长率依次为:蓝光(20.12%)>红光(17.03%)>黄光(9.35%)>绿光(-3.09%);14h光照(12.06%)>全光照(-3.01%).由此可见,光处理可以调节白桦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及其三萜等次生代谢物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40.
以产白桦酯醇的白桦悬浮细胞系为试材,利用药理学试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显微镜技术,探讨过氧化氢(H2O2)在拟茎点霉属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酯醇积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H2O2降低了细胞的活力和干质量的积累量,却提高了白桦酯醇的含量.其中,1 mmol· L-1H2O2处理12 h,白桦酯醇的含量比对照增加89.45%,0.1 mmol·L-1H2O2处理24 h,白桦酯醇的含量比对照增加73.72%.真菌诱导子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H2O2和白桦酯醇的生成,在处理24 h时,分别比对照增加391.67%和185.22%.H2O2的清除剂过氧化氢酶减弱真菌诱导子对H2O2和白桦酯醇的诱导效应.由上述结果初步推断,H2O2参与了真菌诱导子诱导白桦酯醇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