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园艺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白桦悬浮细胞中K~+、Ca~(2+)和白桦酯醇累积的影响及外源K~+、Ca~(2+)与SNP互作对白桦酯醇累积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及比色法分别测定白桦酯醇、K~+及Ca~(2+)含量。[结果]SNP处理对白桦悬浮细胞中K~+、Ca~(2+)的累积存在浓度和时间效应,其中1 mmol·L-1SNP处理12 h时K~+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47倍,而Ca~(2+)含量在5 mmol·L-1SNP处理96 h时最高,是对照组的1.50倍。1 mmol·L-1SNP与不同浓度KCl共同处理后,白桦酯醇含量高于单独SNP与KCl处理,其中,SNP与0.1 g·L-1KCl共同处理时,白桦酯醇的积累量最大,是单独SNP处理1.72倍,是单独KCl处理2.33倍。1 mmol·L-1SNP与不同浓度Ca Cl2互作处理后,白桦酯醇含量高于单独SNP与Ca Cl2处理,其中,SNP与0.1 g·L-1Ca Cl2共同处理时,白桦酯醇的积累量最大,是单独SNP处理2.75倍,是单独Ca Cl2处理2.18倍。[结论]SNP处理诱导了白桦悬浮细胞中K~+和Ca~(2+)的合成和白桦酯醇的累积,SNP分别与K~+或Ca~(2+)互作可以更好的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白桦酯醇的累积,同时推测SNP诱导的K~+、Ca~(2+)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白桦酯醇的累积。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白桦生物钟基因运行机制及在生长发育、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桦BpLHY、BpTOC1、BpGI节律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利用RT-PCR方法检测白桦BpLHY、BpTOC1、BpGI基因昼夜表达模式,在非生物胁迫重金属Cd、低温(4℃)、与盐(Na Cl)及信号诱导SA(水杨酸)、SNP(硝普钠)下的表达情况。[结果]白桦BpLHY、BpTOC1、BpGI节律基因编码的均为疏水性非分泌型,具有跨膜能力的mixed蛋白。白桦BpTOC1、BpLHY基因表达量均呈现白天低夜晚高的昼夜变化模式,而BpGI表达量则表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模式。在重金属Cd、低温(4℃)、与盐(Na Cl)非生物胁迫下,BpLHY、BpTOC1与BpGI均上调表达。SA、SNP诱导白桦BpLHY与BpTOC1表达下调,而诱导BpGI表达上调。[结论]白桦BpLHY、BpTOC1、BpGI节律基因昼夜表达模式及非生物胁迫、信号诱导下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白桦生物钟基因作用机制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从白桦组织中克隆2个响应Me JA、SA信号诱导的bHLH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BpbHLH2和BpbHLH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bHLH基因均具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ORF),BpbHLH2基因ORF长1 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BpbHLH3基因ORF长1 044 bp,编码347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胡桃(Juglans regia)bHLH家族蛋白(Gen Bank ID:XP_018817560.1)和(Gen Bank ID:XP_018813766.1)相似度最高,分别达71%和70%。2个基因均包含bHLH、E-box和N-box的保守序列。BpbHLH2、BpbHLH3基因在白桦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两个基因均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BpbHLH2、BpbHLH3分别在根和茎中的表达量较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pbHLH2、BpbHLH3为白桦bHLH家族中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64.
木本植物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进化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笔者主要对木本植物生长发育及无性、有性繁殖过程的DNA甲基化模式重建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讨论了与木本植物年龄、花期、休眠、育性等相关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DNA甲基化模式重建,以及愈伤组织继代、再生植株形成、体胚发生等无性繁殖过程中的DNA甲基化模式重建,最后讨论杂交过程中的DNA甲基化模式重建,并对当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5.
简述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离体快繁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污染、遗传稳定性、玻璃化、褐化、黄化等,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硫化氢(H2S)对白桦悬浮细胞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以及多酚和三萜等次生代谢物累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比色法等分析IAA和ABA含量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黄酮和三萜等次生代谢物含量.[结果]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处理对白桦悬浮细胞中IAA、ABA的累积存在浓度和时间效应,其中1.0 mmol/L H2S供体NaHS处理12 h时ABA含量达最高值,比对照增加了196.46%,而IAA含量在0.1 mmol/L H2 S供体NaHS处理3 h时达最高值,比对照增加了5.55%.ABA或H2 S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呈增加趋势,而IAA处理则相反.1.0 mmol/L H2 S供体NaHS与不同浓度的IAA和ABA分别处理白桦悬浮细胞24 h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白桦悬浮细胞中多酚、黄酮、三萜含量.其中,1.0 mmol/L ABA与NaHS共同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中多酚、黄酮、三萜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NaHS单独处理增加了17.89%、14.74%和8.87%.[结论]H2S处理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IAA、ABA和次生代谢物的累积,H2S与IAA或ABA共同处理可进一步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究温度胁迫对白桦丛生苗三萜、黄酮及抗逆酶积累的影响,为提高白桦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以及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0.5、1.0、2.0和5.0 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6-BA),诱导产生白桦丛生苗及建立悬浮培养体系,同时对丛生苗进行温度胁迫诱导次生产物合成。  结果  附加2.0 mg/L 6-BA的NT固体培养基可诱导白桦愈伤组织获得白桦丛生苗。2种温度(45和4 ℃)胁迫下,白桦丛生苗中总三萜含量均比对照(25 ℃)有所提高,其中45 ℃处理4 h,恢复培养6 h后,总三萜含量比对照提高5.03倍。4 ℃处理白桦丛生苗1 h,并在24 h时取样,齐墩果酸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4.52倍,最高含量达2.33 mg/g。4 ℃处理白桦丛生苗4 h,在恢复培养48 h时,黄酮含量比对照提高38.37%。同时明确温度胁迫下,4 ℃胁迫4 h,恢复培养72 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比对照提高69.77%。经4 ℃处理1 h的丛生苗在96 h 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达到最高峰,是对照的1.81倍。4 ℃处理1 h的丛生苗在恢复培养6 h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比对照提高55.29%。当胁迫时间延长至4 h,在45 ℃处理下,黄酮含量与APX酶,SOD与齐墩果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经4 ℃处理,总三萜与APX(P < 0.01)、CAT(P < 0.05)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黄酮与SO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CAT与APX(P < 0.01)、SOD(P < 0.05)相关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3种抗逆酶协调发挥作用共同参与次生产物合成。  结论  2.0 mg/L的6-BA能成功诱导白桦愈伤组织产生丛生苗,并建立悬浮培养系。短时间高温或低温胁迫均可以刺激3种防御酶发生显著变化,3种酶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并促进白桦丛生苗总三萜和黄酮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68.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及整合机制”这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枯燥、难于理解的特点,从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整合模型讲授、实施研究性教学、开展综合性实验几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9.
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桦为研究材料,在白桦酯醇提取方法的选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了白桦不同部位和种源间白桦酯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索氏提取和超声波醇提的白桦酯醇含量较高,分别为240.25和239.57 mg/g,而回流法和氯仿浸提的白桦酯醇含量稍低,为207.88和194.09 mg/g。白桦酯醇在白桦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依次分别为:外皮>枝皮>内皮>芽>叶>根>花粉;13种8年生白桦种源树皮内白桦酯醇的含量为132.45~257.11 mg/g,且种源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可得,同龄树种的生长状况对白桦酯醇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而白桦酯醇的含量不仅受自身种源及遗传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即属于基因与环境互作的表现性状。  相似文献   
70.
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II)——影响因素及培养程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s)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I)”的基础上,以展叶顶芽,休眠腋芽和处子为最初外植株,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株,如:茎节,嫩枝,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培养基,激素种类及浓度,无性系,外植体类型,蔗糖浓度对诱导及生根的影响,提出白桦组培的最佳条件及程序,最佳无性系的一个外植体,经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