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313篇
基础科学   242篇
  611篇
综合类   1201篇
农作物   207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980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24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针对车辆真实工况与标准工况实时偏差导致的整车能量管理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工况偏差在线计算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补偿控制方法。根据车辆工况识别结果建立实际工况与标准工况之间偏差的数学表达式;以油电耗比为指标函数,构建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偏差数学模型,给出工况偏差与控制偏差函数关系的离线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工况偏差为输入,以控制偏差为被控对象,设计能量补偿模糊控制器,给出控制偏差的模糊控制规则和动力补偿分配权值。基于某控制策略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分配补偿控制方法能够进一步降低整车燃油消耗,进而提升PHEV能量管理性能。  相似文献   
42.
基于冠层温度和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与灌溉决策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甲冰  许迪  司南  魏征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2):133-139
设计了一个可以在线连续监测田间作物冠层温度、环境信息和土壤墒情的实时灌溉决策系统,并将其安装于农田进行了1 a实际运行和观测。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和微处理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管理,为野外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保障。系统配置了红外温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水势等传感器,能够及时采集田间全面的同步数据,排除了异地观测所形成的数据误差。采用悬臂式多点采集下垫面红外温度检测方法,可以快速采集更多和更高精度的数据,避免单点测量的人为误差。系统配备的快速锁紧装置,能够根据下垫面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传感器位置高度调节,使检测数据更符合田间实际情况。通过运行管理和监测数据分析可见,所监测数据能够很精细的刻画田间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可以用于灌区综合灌溉决策,实现田间精量灌溉管理和控制,为灌溉管理的精量化和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3.
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大田试验对收集自我国民间的土农药——南瓜叶榨取液防治芥蓝菜粉蝶幼虫的药效进行验证和经济方面的分析评价。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南瓜叶榨取液防治菜粉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其取食,在12h和24h的取食抑制中浓度FRC50(Feeding Restrain Content)分别为511.3214和484.3441mg·L^-1;12h和24h菜粉蝶幼虫对浸渍过榨取液芥蓝叶片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和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66.00%、57.75%和56.04%、56.52%。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5、7d,榨取液对于芥蓝的保叶效果分别达到了48.17%、65.82%和70.46%;对虫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7.58%、86.98%和90.72%。经济分析结果显示:用土农药防治菜粉蝶,亩产芥蓝利润值最高,比不进行防治生产方式增加116.35元。  相似文献   
44.
基于2018 年6?9 月野外采集的数据,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天祝地区金强河流域典型灌丛: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 pitatum)、金...  相似文献   
45.
祁连山东段高寒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祁连山东段不同高寒植物的土壤理化特征,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祁连山东段6种灌丛植被和高寒草地的土壤基本性状、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①祁连山东段高寒植被的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祁连山东段土壤总孔隙度随着土...  相似文献   
46.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地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步骤。该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和进料浓度对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重复批次发酵的置换率和进料浓度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乳酸/SCFAs比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酸化产物的生产率、乳酸/SCFAs比例和碳源浓度,在70%置换率和8%进料TS(total solid)浓度条件下获得的酸化产物相对更有利于MCFAs的合成。此时,酸化产物生产率达到(5.25±0.25)g/(L·d),乳酸/SCFAs的碳摩尔比例达到5±0.3,碳源浓度达到(985±29)mmol C/L。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作为优势菌通过异型乳酸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SCFAs。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垃圾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 包括细 菌、真菌、放线菌属) 或高等动植 物在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 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 谢产物,能对抗在人或动物体内的 致病菌等病原体,可治疗大多数细 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螺旋体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 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 半...  相似文献   
48.
黄迪 《广西畜牧兽医》2007,23(6):261-262
2005年7月,梧州市长州区倒水镇某村猪群暴发以高热、皮肤发红,腹下及四肢下部出现出血斑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确诊为猪瘟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拔节期冠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满足田间玉米植株快速识别与检测的需求,针对玉米拔节期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冠层识别方法,比较并选取了适于玉米植株精准识别和定位的网络模型,并研制了玉米植株快速识别和定位检测装置。首先拍摄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图像共计3 000张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针对拔节期玉米叶片交叉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玉米株心取代玉米整株对象的标记策略。其次在Google Colab云平台训练SSDLite-MobileDet网络模型。为了实现田间快速检测,开发了基于树莓派4B+Coral USB的玉米冠层快速检测装置。结果表明,田间玉米冠层识别模型精度达到91%,检测视频的帧率达到89帧/s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田间玉米高精度诊断和精细化作业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空间自相关性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抽样是实现区域农作物面积高效估算的重要手段,农作物分布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但以往针对空间相关性对农作物面积抽样效率的影响研究明显不足。该研究选取安徽省凤台县为研究区,通过2017年4月4景GF-1全色多光谱影像(Panchromatic and Multispectral, PMS)与Google Earth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相结合提取研究区冬小麦。设计10种抽样单元尺度、3种抽样外推方法、2种相对允许误差和5种样本布局方式,构建多种冬小麦面积空间抽样方案。利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ndex)评价不种尺度下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的空间自相关强度,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对冬小麦面积抽样效率(抽样误差、样本容量和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的空间自相关强度随单元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全局莫兰指数相应地由0.75降至0.50。无论在何种尺度下抽样单元内冬小麦面积比都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抽样外推冬小麦面积总体的误差随空间自相关强度的减小呈先减小后明显增大的趋势。在10种抽样单元尺度中,当抽样单元尺度为2000m且抽样比为5%时,无论采用何种抽样方法外推总体的误差均为最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和分层抽样外推总体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94%、9.48%和1.82%);当相对允许误差设计为5%时,简单随机抽样外推总体所需样本容量随空间自相关强度的降低从660降至56。而分层抽样的样本容量不受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5种样本布局方式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外推冬小麦面积总体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变异系数和均方根误差最小,分别为1.82%、3.19%和0.11×108 m2。该研究可为有空间自相关存在下的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方案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