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宁乡猪和三元猪血清和背最长肌中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宁乡猪和三元猪血清和肌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三元猪血清和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以及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宁乡猪,血清鲜味氨基酸含量则低于宁乡猪.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品种和肌肉纤维类型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22头体重(47.0±4.2)kg的瘦肉型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和18头体重(55.9±7.0)kg的脂肪型宁乡猪,分别按日粮蛋白水平随机平均分为2组,DLY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3%和16%的日粮,宁乡猪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0%和13%的日粮.饲喂46 d后每组随机选4头试猪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样品,测定IMF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同一品种背肌和半腱肌的IMF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宁乡猪背肌的IMF含量极显著高于DLY(P0.05);与宁乡猪相比,DLY背肌和半腱肌具有更低的油酸(C18:1)比例和更高的亚油酸(C18:2)比例(P<0.01);DLY背肌中C18:1的比例极显著低于半腱肌(P<0.01),而C18:21比例则无显著差异(P>0.05);宁乡猪的背肌和半腱肌的C18:1比例与C18:2比例无显著差异(P>O.05).结果提示,瘦肉型DLY和脂肪型宁乡猪的背肌和半腱肌的IMF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分别采用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和γ-计数仪测定了三元肥育猪和宁乡肥育猪血常规、血清生化参数和激素含量常值,以供相关研究参考.结果表明,宁乡猪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低于三元猪(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积均显著高于三元猪(P<0.05);宁乡猪血清总蛋白、氨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三元猪(P<0.05),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T3含量显著高于三元猪(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个品系猪的多数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参数及激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脯氨酸对妊娠环江香猪体成分的影响。选取32头妊娠15 d的环江香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2组试验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7%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和1.00%L-脯氨酸(脯氨酸组)的饲粮。分别于妊娠第45和70天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母猪屠宰,测定其体成分。结果表明:与等氮对照组相比,妊娠第45天时脯氨酸组环江香猪的脂肪率显著降低(P0.05),皮肤率呈增加趋势(0.05≤P0.10);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皮肤率呈降低趋势(0.05≤P0.10),背最长肌中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精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0.05≤P0.10)。与妊娠第45天时相比,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瘦肉率与皮肤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脯氨酸可增加妊娠环江香猪机体脂肪和精氨酸的沉积量,妊娠中期的机体脂肪沉积量比妊娠前期有所增加,从而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亮氨酸和谷氨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7 kg左右的"杜×长×大"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2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5%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1.00%亮氨酸+1.37%L-丙氨酸(亮氨酸组)、1.00%谷氨酸+1.44%L-丙氨酸(谷氨酸组)、1.00%亮氨酸+1.00%谷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采食量、末重和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2.50%(P0.05);亮氨酸组、亮氨酸+谷氨酸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亮氨酸+谷氨酸组1~30 d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8.04%(P0.05),31~60 d的平均日增重则降低23.70%(P0.05)。与等氮对照组相比,亮氨酸组和谷氨酸组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亮氨酸+谷氨酸组肌肉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00%亮氨酸可降低1~30 d肥育猪的料重比,增加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饲粮添加1.00%谷氨酸或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增加1~30 d的平均日增重,降低31~60 d的平均日增重;饲粮添加1.00%亮氨酸+1.00%谷氨酸可降低肉色黄度值,增加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微生物发酵中药渣对围产期母猪繁殖性能和子代发育的影响,为中药渣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试验选用2~4胎次、预产期相近的妊娠85 d的健康二元母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kg/t米糠(对照组)、2 kg/t中药渣制剂(由黄芪、当归、熟地黄和白芍等组成,中药渣组)和2 kg/t发酵中药渣制剂(发酵中药渣组)。从产前21 d开始饲喂,到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妊娠110 d、产后21 d时测量母猪背膘厚,记录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和母猪产后发情间隔;记录仔猪初生窝重,7、14和21日龄窝增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每天观察仔猪腹泻情况,并计算腹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中药渣组仔猪断奶窝增重显著增加(P0.05),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仔猪1~14日龄、1~21日龄腹泻率显著增加(P0.05);与中药渣组相比,发酵中药渣组仔猪7日龄窝增重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呈升高趋势(P=0.053)。由此可见,围产期母猪饲粮添加中药渣制剂虽然造成哺乳仔猪一定程度的腹泻,但可促进其生长发育,添加发酵中药渣制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宁乡猪葡萄糖代谢调控,为疾病诊断和临床补充葡萄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用4头体重为65 kg左右的健康宁乡公猪,为每头猪分别安装肝门静脉和颈动脉血插管。采食正常后进行葡萄糖灌注试验,于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颈动脉血,分离血浆,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参数。[结果]与生理盐水灌注组比较,门静脉灌注葡萄糖5 min后,血浆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但10 min后趋于正常;而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基本无变化。[结论]门静脉灌注葡萄糖会短期影响宁乡猪某些血液生化指标,随着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和灌注的过量葡萄糖排出体外,上述生化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8.
刺五加提取物抗仔猪断奶应激的效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刺五加提取物(ASE)的抗仔猪断奶应激作用。【方法】生长试验选用96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ASE日粮和添加抗生素日粮。试验期21d,观察仔猪生长性能,测定血清生化参数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消化试验选用6头仔公猪(同上),按2×3×3复拉丁方设计,饲喂上述3种日粮,测定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结果】与基础日粮组相比,ASE可显著提高日增重、显著降低料肉比;提高日粮钙、总能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提高断奶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并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血清游离甲状腺素T3和T4、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和T3/T4。【结论】ASE可调节激素分泌,提高断奶仔猪消化代谢水平,从而减缓断奶应激,促进仔猪生长。  相似文献   
29.
母猪精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源合成以及传统饲粮供给的精氨酸并不能满足母猪的最佳营养需要,因此需外源添加,其对母猪胎盘、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精氨酸的理化特性、合成与分解代谢以及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精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重点阐述精氨酸营养调节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0.
我国地方品种猪与外来猪生长速度差异明显。鉴于精氨酸对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本研究选用14日龄哺乳的宁乡猪、湘西黑猪、蓝塘猪、巴马香猪、环江香猪和长白猪各12头,公、母各半,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其中游离精氨酸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采集肠道、肌肉、肝脏和肾脏等组织,测定其中的游离精氨酸浓度和NO合成酶(NOS)活性以及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GS,内源性精氨酸合成限速酶)mRNA的绝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长白猪的血清精氨酸浓度显著高于(P<0.05)其他地方品种猪,血清NO浓度高于(P>0.05)其他地方品种猪;各品种猪空肠前段和肝脏中的NOS活性最高,肾脏中的NOS活性最低;长白猪的空肠前段NOS活性仅低于宁乡猪,肝脏NOS活性仅高于环江香猪;在各个组织均检测到NAGS mRNA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肠道和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品种哺乳仔猪血清精氨酸和NO浓度、3种主要组织游离精氨酸含量和NOS活性以及12种组织中NAGS基因的表达谱差异,为解释不同品种猪的生长表型差异提供了营养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