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马铃薯在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密度、不同种薯切块方式,不同品质种薯以及不同的专用混合肥施用水平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崇明东滩地区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宜控制在5000~5800穴/667 ㎡之间;肥料运筹上总量控制在马铃薯专用混合肥100 kg/667 ㎡、碳酸氩铵25 kg/667 ㎡左右;在种薯的选择上选用100 g左右的种薯切2块或150 g左右的种薯切3块进行栽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用50 g左右的整薯作为种薯;稻草覆盖或垄作均可作为当地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2.
孙婷婷  张健  邹莉  于洋  郭静  杨苑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87-8588,8616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对木耳菌丝的抑制率最高,苦参碱和除虫菊素其次,鱼藤酮的抑制率相对较低;鱼藤酮对木耳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鱼藤酮可在木耳害虫防治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3.
于微  高学军  马春丽  王琦  孙婷婷  刘美  邹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2):11542-11543,11570
[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所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干酪乳杆菌所产的细菌素分别进行抑菌活性、热敏感性、pH范围、蛋白酶敏感性、表面活性剂分析。首先排除过氧化氢、有机酸的干扰,采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检测无细胞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结果]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pH 3.0~5.5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素失活,表明抑菌成分为蛋白类物质;加入EDTA,抑菌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干酪乳杆菌所产细菌素是具有良好的热、酸稳定性和较广抗菌谱的蛋白类物质,可为其在防腐保鲜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随机选择体重相近、性别相同的断奶獭兔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应用25%、50%、75%的水飞蓟粕替代豆粕。试验结果表明:水飞蓟粕在獭兔日粮中添加可以提高獭兔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皮张面积。肝脏和肝脏指数有所增加,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脾脏重量有所增加,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增加,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降低,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g M含量升高,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50%的水飞蓟粕替代豆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萃取法、索式提取法分别对八角、丁香、桂皮中的精油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精油用于低温香肠中腐败菌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皮的最佳提取方法为超临界萃取法,对A1,A2,B,C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20,25,20μL/mL;八角、丁香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索式提取法,其中八角对A1,A2,B,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25,200,100μL/mL,丁香对A1,A2,B,C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5μL/mL。  相似文献   
56.
利用F2:3群体对玉米花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玉米自交系四287与四144为亲本的188个F2:3家系为材料, 考察玉米花期相关性状, 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11个与玉米花期相关的QTL, 包括与抽雄期相关的2个QTL, 位于第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21.9%和13.6%;与散粉期相关的3个QTL, 位于第1、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14.8%、21.0%和18.5%;与吐丝期相关的2个QTL, 位于第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16.5%和20.1%;与散粉-吐丝间隔期相关的4个QTL, 位于第1、6、7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23.5%、25.3%、28.9%和20.9%。这些QTL的基因效应以部分显性和显性为主。  相似文献   
57.
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大鼠抗氧化及损伤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致氧化损伤大鼠为模型,研究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对大鼠生长性能、脏器系数、抗氧化及损伤修复的作用。将64只70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雌雄对半。对照组和损伤模型组饲喂基础日粮,抗氧化剂组和损伤修复组饲喂基础日粮并添加0.8 mL/d.只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损伤模型组和损伤修复组腹腔注射LPS 1 mg/kg,对照组和抗氧化剂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2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抗氧化剂显著增加大鼠日增重,提高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NO)水平(P0.05),对脏器系数影响不显著。与损伤模型组相比,损伤修复组可提高大鼠抗氧化性能,修复损伤使大鼠抗氧化性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具有提高大鼠抗氧化性能、修复机体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以天香百合(Lilium auratum)和药百合(L.speciosum var.gloriosoides)为研究材料,分别克隆获得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 FLS)基因,命名为LaFLS和LsFLS。实验结果表明,LaFLS和LsFLS基因均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 035 bp,均编码3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均具有DIOX-N结构域和2-酮戊二酸和铁(Ⅱ)依赖性双加氧酶结构域,属于2-酮戊二酸和铁(Ⅱ)依赖性双加氧酶超家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aFLS和LsFLS除与东方系百合西伯利亚和索邦的FLS亲缘关系最近外,与百合科郁金香(Tulipa fosteriana)等亲缘关系较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aFLS和LsFLS蛋白无信号肽序列和跨膜结构域,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二者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LaFLS和LsFLS随花蕾发育出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且在花被片无色区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有色区域。  相似文献   
59.
一种新型麦芽酒的快速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麦芽发酵工艺参数,获得新型麦芽酒。[方法]以麦芽为原材料,糖化后经酿酒酵母发酵成麦芽酒。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p H、温度、接种量对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优化的麦芽酒发酵条件:温度30℃、p H 5.5、接种量7.5×107CFU/m L、发酵2 d,此工艺条件下可获得酒精度为6.6%的麦芽酒。[结论]将麦芽酒蒸馏出的酒精与麦芽酒勾调成16%的麦芽酒,可开发出一种品质优良的新型发酵麦芽酒。  相似文献   
60.
以玉米交联淀粉和稻草秸秆纤维作为主料,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复合增强剂,甘油作为增塑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开发新型复合包装膜,确定成膜工艺参数和分析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玉米交联淀粉的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聚乙烯醇(PV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甘油添加量为膜溶液的3.0%,稻草秸秆纤维添加量为膜溶液1.0%,膜的性能最好。膜的拉伸强度19.67 MPa,断裂伸长率25.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