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菲律宾蛤仔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33个菲律宾蛤仔家系(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3个全同胞家系),并对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仔的卵径、受精率无显著差异(P>0.05,n=90),但孵化率有明显差异(P<0.05,n=90)。在不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生长情况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C2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F2平均壳长大28.24%,且差异显著(P<0.05,n=90)。D3绝对生长最大比平均值高37.24%。稚贝期间,40日龄I1生长最快比生长最慢的B3平均壳长大78.29%,且差异显著(P<0.05,n=90)。I1绝对生长也最大比平均值高87.61%,其中400~500μm个体占30%,500μm以上个体占53.33%,家系内个体趋于大型化,而B1、B3家系内个体生长性状出现衰退现象,趋于小型化,300μm以下个体分别占整个家系的83.33%、90%。在相同时期各家系蛤仔的存活率不同。幼虫期间,9日龄I2存活率最高比平均存活率高94.14%,E3存活率最低比平均存活率低72.65%。稚贝期间,40日龄时各家系稚贝的存活率较高,都在85%以上。变态期间,同胞...  相似文献   
52.
海湾扇贝杂交后代的微卫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因此杂交育种过程中存在非目标配子污染的问题。本研究筛选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两个亲本及正反交两个F1子代群体各10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后代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双亲,不存在外源等位基因污染情况。卡方检验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即微卫星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其中对AIMS026扩增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出现自交后代基因型,即杂交过程中没有自身配子的污染。该研究证实了微卫星在海湾扇贝中分离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验证了海湾扇贝杂交过程中一系列避免异源配子污染方法的有效性,为海湾扇贝定向杂交配子隔离的可靠性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53.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免疫机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免疫能力,对野生斑马蛤(Zb)、珍珠白(Pw)、两道红(Tr)、两道白(Tw)、奶牛蛤(Co)5个不同壳色群体的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壳色蛤仔免疫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Zb和Pw群体的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高于Co群体(P<0.05);Tr和Tw群体的溶菌酶(LYZ)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0.05);Co群体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Tr群体(P<0.05);Pw群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Tr和Co群体(P<0.05),Zb群体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Tr群体(P<0.05);各壳色蛤仔的血细胞总数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4.
三倍体长牡蛎浮筏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两个相邻海区近500hm^2三倍体长牡蛎Crassotrea gigas(Thunberg)浮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栉孔扇贝壳,每片采苗器采苗10 ̄12个,以15 ̄20cm间距夹于3股聚乙(丙)烯蝇间并吊养在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出肉率和条件指数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部体分别增加42.1%、16.2%、56.7%,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三部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  相似文献   
55.
近几年来,研究囊虫病的实验室检验方法如:环状沉淀、琼脂扩散、补体结合、间接血凝、乳胶凝集等试验都有报导。我们用炭凝集试验快速检验猪囊虫病曾进行探讨,现就其应用价值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6.
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繁殖期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亲体,采用阴干、流水和升温海水催产以及小水体、高密度、雌雄分池排放、人工授精的方法,可获得批重受精卵。分别使用浓度为0.05,0.10,0.15,20,0.30,0.50和0.70mmol/L的6-DMAP诱导虾夷扇贝三倍体,实验水温分别为12℃和14℃。结果表明,水温12℃,6-DMAP0.05mmol/L时,在授精后67min处理胚胎45min诱导三倍体效果较好,三倍体率达83.3%,面盘幼虫相对孵化率达69.5%;水温12℃和14℃时,6-DMAP可诱导17.3%-100.0%的三倍体面盘幼虫;6-DMAP处理组胚胎发育至面盘幼虫的时间比对照组慢,故应推迟1d选优;处理组幼虫初始壳长、壳高及日生长速度皆高于对照组;6-DMAP的残留人影响处理幼虫的成活率,用0.2ml/L的DMSO海水浸洗处理可减轻6-DMAP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7.
通过二倍体、三倍体杂交的方法制备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非整倍体。实验组设为2n♀×3n♂组、3n♀×2n♂组和3n×3n组,对照组为2n×2n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畸形率高,担轮虫孵化率及D形幼虫生成率等参数均降低,幼虫死亡率高。在担轮幼虫向D形幼虫转化期,实验组发育滞后。培育过程中染色体数为25左右的非整倍体不能存活,整倍体和染色体数与整倍体接近的非整倍体能够存活。实验证实该方法是进行贝类非整倍体制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8.
随机测量115个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i 2龄个体的性状指标,以壳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以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WL、软体质量WM)为因变量计算了通径系数(P)、相关指数(R2)和决定系数(di),研究了中国蛤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19),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13),是影响活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长对软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98),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宽对软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44),是影响软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与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L=-37.816+0.675X1+1.015X3和WM=-15.206+0.228X1+0.290X2。  相似文献   
59.
<正> 近年来,随着饲养科研工作的进展,美、英、日等国饲养标准的营养水平较前均有下降的趋势。美国国家科委(NRC)1964年规定妊娠母猜日粮营养水平要求D.E8,200—9,800千卡,D.C.P 396—410克,到1973年D.E降到6,600千卡,D.C.P降到280克,1975年D.E降到6,560千卡,1979年又降到6,120千卡,D.C.P 216克。为了更合理的利用饲料,不断提高母猪生产水平,降低饲养成本,我们连续进行3年妊娠母猪不同营养水平试验,为拟定母猪的合理饲养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菲律宾蛤仔稚贝最适生长环境条件的响应面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温度(T)、盐度(S)、pH及三者交互作用对菲律宾蛤仔稚贝期壳长生长的影响,使用Design-Expert 7.0软件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响应面分析,寻找最适生长条件组合,并构造蛤仔稚贝壳长生长模型。实验进行30 d对蛤仔稚贝壳长(L)进行测量。实验条件梯度设计为温度(30℃、25℃、20℃)、盐度(15、20、25)、pH[(7.00±0.09)、(8.00±0.09)、(9.00±0.09)]。结果显示:(1)温度在实验区间内与蛤仔稚贝壳长生长呈一定的正相关,在30℃附近达到壳长极值,盐度在实验区间内也与壳长生长呈一定正相关,但在接近25时达到壳长极值,pH在8~9时出现壳长极值,略偏碱性水体有利于蛤仔稚贝生长。(2)温度、盐度及pH三者间对蛤仔稚贝生长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通过Design-Expert 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到蛤仔稚贝壳长Y对编码自变量A、B和C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4.08+0.10A+0.18B+0.11C-0.055A2-0.13B2-0.12C2(R2=0.977 4),软件模拟最适蛤仔稚贝生长的条件组合为[T=29.65℃,S=23.35,pH=(8.46±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