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71.
温度对柄海鞘和玻璃海鞘食物颗粒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柄海鞘(Style clava)和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温度对其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海鞘对大规格的藻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并且其选择性不受温度的影响;柄海鞘在12和28℃时,有选择较大颗粒的倾向(φ=10.45μm),在18和23℃时,对较小规格的藻类(φ=1.49μm)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见,在不同温度下,这两种海鞘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史氏菊海鞘为附着、滤食性无脊椎生物,为贝类筏式养殖的主要敌害生物。目前还没有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切断其生活史的某个环节,阻止其发展可能是一条途径。本文对史氏菊海鞘生活史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述,并对其生态习性和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史氏菊海鞘具有无性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出芽生殖过程中,一般7d为1个无性生殖周期,幼体的出芽生殖阶段至少持续49d;无性出芽生殖之后,开始进行有性生殖。  相似文献   
73.
不同季节海鞘滤水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滤食性附着生物玻璃海鞘和柄海鞘的滤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海鞘,在不同季节其滤水率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水温范围内,以5月份水温在17℃左右时海鞘滤水率最大,栖海鞘为3.19l/h·ind(chl-a)和4.531/h·ind(POM),玻璃海鞘为0.731/h·ind(chl-a)和0.761/h·ind(POM).11月和9月水温在7℃和25℃左右时其滤水率均降低至17℃时的1/3~1/5左右。由此反映出这两种海鞘的生理现象和生活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充气和光强变化对大型海藻生长的影响,选择了常见的经济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实验材料,将静止和充气培养的藻体暴露在 50 μmol/(m2 s)(低光)、100 μmol/(m2 s)(中光)和200 μmol/(m2 s)(高光)下,测定其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结果表明,中光处理的龙须菜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光强过低或者过高均会抑制其生长。充气促进低光、中光和高光处理藻体的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提高26.85%、31.82%和40.56%。充气可使低光处理的藻体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效率分别提高8.14%和4.26%,可使高光处理的藻体呼吸作用速率降低20.70%、有效光化学效率(Yield)升高44.16%。这些结果说明,低光对生长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藻体光合作用受到光限制,而高光对生长的影响是因为藻体呼吸作用增强。充气可以缓解因为光线不足或者高光损伤而对龙须菜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5.
薛素燕  毛玉泽  方建光  赵法箴 《水产学报》2016,40(11):1705-1712
采用发育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观察描述了中华原钩虾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了胚胎发育与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的抱卵量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抱卵雌虾通过抱卵板附着胚胎,在育卵袋内孵化幼体。水温15~27°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加快;21°C恒温条件下,中华原钩虾胚胎发育全程大约需要220 h,离体培养受精卵和亲体抱卵孵化基本同步。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公式计算出胚胎的发育温度阈为6.02°C,有效积温为137.30°C·d。研究表明,中华原钩虾的前几次卵裂为全裂,后转为表面卵裂,初孵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温度对其胚胎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6.
Cu2+胁迫对魁蚶生理生化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持续暴露96 h不同浓度Cu2+胁迫对魁蚶生理代谢、组织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0.01、0.05、0.10、0.50和1.00 mg/L组5个浓度梯度,不加Cu2+的正常海水作为对照。结果显示,Cu2+胁迫对魁蚶耗氧率(OR)、排氨率(NR)、氧氮比(O∶N)均有显著影响,并且与暴露时间和浓度有关。初次暴露时,OR,NR和O∶N都迅速下降,最低值都出现在1.00 mg/L浓度组,分别为(0.005±0.001)mg/(g·h)、(0.5±0.05)μmol/(g·h)、0.7±0.1,仅为对照组的1%、29%和3%。暴露72 h内Cu2+胁迫均使魁蚶代谢率不同程度下降,之后不同处理组出现差异分化。暴露96 h时,魁蚶对低浓度Cu2+暴露表现出适应,0.01 mg/L处理组呼吸代谢恢复至正常水平,O∶N与对照组无差异,组织结构也未见明显损伤;浓度超过0.05 mg/L处理组魁蚶生理代谢及组织结构受显著影响,O∶N大多降至9以下,出现鳃丝受损和组织结构散乱等明显损伤;0.10 mg/L处理组魁蚶体内ACP和ALP活性在鳃组织中增强,肝脏中受到抑制,而GPX和GST活性增强。研究表明持续暴露96 h Cu2+浓度≥0.05 mg/L环境显著影响魁蚶生理代谢及组织结构,0.10 mg/L Cu2+浓度显著影响魁蚶组织中ACP、ALP、GPX和GST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认知魁蚶等滩涂贝类对Cu2+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预防滩涂潜在重金属污染风险及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桑沟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8月~2005年5月桑沟湾4个航次调查结果,对该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32属72种。其中,硅藻29属60种,占83.3%。甲藻3属12种,占16.7%。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5.0×10^4~3416.0×10^4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季的种类数、多样性明显高于春季。综合评价表明,桑沟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生物多样性一般。  相似文献   
78.
高温季节网衣附着藻类的大量附着是北方网箱养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物清除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利用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作为网衣附着藻类生物清除的工具种,于2015年6-11月,采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桑沟湾楮岛海域网箱养殖区不同水层网衣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月际变化、黄斑篮子鱼对优势藻类的摄食能力及对网衣藻类的清除效果.结果显示,同一月份不同深度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日均增长量有一定差异,且不同水层在8月7日-9月14日时间段内的藻类附着日均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各个月份海头红(Plocamium telfairiae)均为该区域的优势种类.构建了适温条件下黄斑篮子鱼对海头红的碳收支方程:100摄入碳=11.69生长碳+10.82粪便碳+6.06排泄碳+71.43代谢碳.初始体重为(1.44±0.61)g的黄斑篮子鱼经过152 d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45.38±4.22)g,日均增重0.26 g.海区网箱内有无黄斑篮子鱼的对比实验显示,其对不同月份网衣附着藻类的清除率在80.28%-90.15%之间.研究表明,黄斑篮子鱼对网衣附着藻类有较高的清除效率,可以作为清除网衣附着生物的工具种.  相似文献   
79.
桑沟湾筏式养鲍区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9年4、6、8、10和12月5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A)、营养水平指数(E)、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鲍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海带区、非养殖区同步调查数据以及鲍区历史数据的比较,研究了筏式养鲍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鲍区溶解性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的浓度分别在2.02~9.25,0.086~0.420,0.91~18.35范围内,季节变化明显。4、6、12月A值均<0,水质状态良好;8月和10月A值介于0和1之间,水质状态较好,鲍筏式养殖区尚未受到有机污染。E值介于0~0.5,水质营养水平处于贫营养状态。磷酸盐是鲍区、海带区及非养殖区的主要限制因子。鲍区的氨氮及无机氮浓度在8月出现峰值,显著高于海带区和非养殖区,也高于历史数据,可能与鲍的氨氮排泄有关。虽然鲍区目前的水环境状况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养盐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趋势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0.
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 0 2年 5月和 7月分 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与间隙水营养盐(NH+ 4,NO- 3,NO- 2 ,PO3- 4)的分析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 海水界面营养盐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 ,各站点间隙水三氮和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用 4个航次的数据估算全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NH+ 4的通量为 376 33μmol/m2 ·d ,NO- 3、NO- 2 和PO3- 4的通量分别是 33 0 2、6 4 1、10 .0 8μmol/m2 ·d。估算桑沟湾全年由沉积物扩散进入上覆水的总无机氮的量为 2 81 7t,可以满足该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需要的 2 8 73% ,释放的无机磷的总量为 4 16 2t,可以完全满足该湾全年浮游植物的需求。研究结果为桑沟湾海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 ,结论可以运用到规模化养殖海湾养殖容纳量的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