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欧李(Cerasus humilis Bunge)新品种‘农大7号’是从欧李自然杂交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果实扁圆形,底色橘黄色,向阳面着红晕,果肉淡黄色,离核。平均单果质量14.3 g,可食率94.4%,可溶性固形物14.57%,总糖7.96%,可滴定酸1.28%,糖酸比6.22,维生素C 506.9 mg · kg-1,氨基酸总量5.45 g · kg-1。外观漂亮,香味浓郁,酸甜适口,丰产强,在山西晋中8月下旬成熟,为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ChNAC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表达模式,明晰ChNAC基因结构,预测其潜在功能,筛选抗逆相关基因,为欧李抗逆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全基因组数据的基础上对ChNAC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不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ChNAC基因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欧李NAC基因家族有76个家族成员,33个ChNAC基因编码碱性氨基酸,17个ChNAC基因编码酸性氨基酸,26个ChNAC基因编码中性氨基酸。ChNAC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80%ChNAC蛋白为不稳定蛋白,79%ChNAC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ChNAC基因可分为17个亚族,主要为OsNAC7、ANAC001、ONAC003等亚族。ChNAC基因多存在于Chr5染色体上,有8对ChNAC基因由染色体大片段复制而来,其中ChNAC01、ChNAC20、ChNAC64这3条基因是互为共线性。启动子分析结果表明ChNAC基因可能参与欧李的生长发育、激素调控及胁迫响应等方面。【结论】ChNAC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ChNAC基因家族成员响应不同的胁迫处理,尤其是ChNAC49基因在盐胁迫、干旱胁迫、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23.
 【目的】克隆、分析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并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体系验证其功能。【方法】以欧李果实中分离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到PSY cDNA中间片段,再利用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cDNA全长并分析其序列;然后利用PCR技术获得欧李PSY cDNA编码区全长,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获得重组质粒pET-ChPSY,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并利用工程菌株验证融合蛋白6×His-PSY的催化活性。【结果】欧李PSY cDNA全长1 559 bp,最大开放读码框为1 194 bp,可编码398个氨基酸,命名为ChPSY。核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其它植物PSY核酸、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分别在70%和65%以上,并且发现欧李PSY的N末端存在1—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转运肽信号序列,在37—58和219—240氨基酸区域包含2个跨膜结构域。SDS-PAGE分析表明,原核表达获得了具有较高表达水平的融合蛋白6×His-PSY,相对分子量约为45.8 kD。通过大肠杆菌异源表达证实ChPSY可编码一个功能蛋白,促进工程菌株中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克隆了欧李PSY cDNA全长并在大肠杆菌中功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酶蛋白特性和欧李果实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给调控欧李果实品质提供参考,选用'农大6号'和'农大7号'2个欧李品种果实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质量浓度为50、100和150mg/L的赤霉素,测定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抑制了'农大6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100mg/L的赤霉素处理促进了'农大7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50和150mg/L的赤霉素处理抑制了'农大7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赤霉素对'农大6号'欧李果实总酚和类黄酮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农大7号'。3个抗氧化指标(ABTS、FRAP和DPPH)中,'农大6号'欧李果实的ABTS受赤霉素作用的影响最小,'农大7号'是DPPH受赤霉素作用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选用‘农大4号’欧李品种,研究不同叶面肥喷施对欧李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磷酸二氢钠和钼酸铵均能降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则不一致。与CK相比,喷施磷酸二氢钠能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当钼酸铵浓度为0.05%时,喷施1次和2次均可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喷施3次及当钼酸铵浓度为0.2%、0.3%时均能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两种叶面肥选用0.1%浓度喷施3次,钼酸铵的降酸效果显著优于磷酸二氢钠,而选用0.2%浓度喷施2次,磷酸二氢钠的降酸效果显著优于钼酸铵。以固酸比进行综合评比,喷施2次磷酸二氢钠和3次钼酸铵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固酸比。  相似文献   
26.
欧李果实着色期糖酸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李果实着色期是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转化的关键时期,而糖酸比是决定果品风味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3个欧李新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果实上色过程可溶性糖、淀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着色程度增加,3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持续增加趋势,淀粉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在转色过程中,农大6号和农大7号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农大6号增幅较快,而农大7号增速缓慢,农大9号酸含量在着色过程中呈下降趋势。3个品种成熟时糖酸比为农大7号最高、农大6号次之、农大9号最低。生产中应根据鲜食或加工的需求,把握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27.
以欧李品种农大7号为试材,在果实硬核期、转色期、着色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生物纳米硒,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3次生物纳米硒50倍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6.67%,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5.79%,果实硒含量增加了近8倍,为0.014 8 mg/kg,达到我国富硒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欧李Dof(DNA-binding with one zinc finger)锌指蛋白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功能,为ChDof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欧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Dof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Dof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欧李共有23个Dof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226~515 bp,相对分子质量为24 227.52~55 368.21,理论等电点为4.78~9.36,且其在欧李的8条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在构建欧李和拟南芥的系统进化树中发现,欧李共分为9个亚组,同一亚族成员中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欧李Dof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D1亚组中。在对其亚细胞定位时发现,绝大多数ChDof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对欧李Dof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顺式调控元件的预测结果表明,其启动子区存在着至少1个激素调节及逆境胁迫反应元件。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ChDof基因在盐、高温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上调,而ChDof11、ChDof12、ChDof17基因在盐、渗透(PEG)、高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