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9篇
  26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探究蜜蜂采集梨花的行为,为梨树的蜜蜂授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蜜蜂电子标签技术,油漆标记、摄像以及田间法和技术研究蜜蜂出巢采集梨花的行为。。结果显示,梨树开花期间,采粉和采蜜的采集蜂各占55%和45%,而采集梨花粉的蜜蜂约占所有采粉蜂的81%,另19%的采粉蜂是采集其他同期开花的植物;采集蜂每日出巢采集10次左右,每次采集时间持续约21.6 min,每朵梨花一般采集时间持续约4.50 s,每次出巢可采集180朵梨花。理论上在天气晴好时,每公顷梨树只需约2760只的蜜蜂即可完成全部梨花传粉5次的工作,每公顷梨树配置3群3框左右的蜜蜂即可满足授粉的需要,蜜粉是梨树高效的传粉昆虫。但实际应用时,因蜜蜂的活动受温度和天气的影响较大,蜜蜂的配置应酌情增加。本研究针对蜜蜂采集梨花的行为进行探究,相关研究方法为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结果为梨树蜜蜂授粉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5K10组合可显著提高济薯21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83%和9.95%,其余组合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最大的为N6P5K10组合。在生育后期,N6P5和N6P5K10组合不利于薯块干物质的积累,而P5K10和N6K10组合有利于养分向块根中运输,最终导致薯块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氮磷钾不同配比均可促进前中期可溶性糖的积累,P5K10和N6K10组合促进了前中期甘薯块根中淀粉的积累,P5K10、N6P5和N6K10促进了生育中后期块根中淀粉的积累,而在所有组合中,P5K10组合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施用磷钾肥可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3.
选用大肠杆菌偏嗜性的密码子对兔防御素基因NP-1进行改造,人工合成编码NP-1成熟肽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T-easy载体上,再经双酶切后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TB1中融合表达出兔防御素NP-1成熟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为获得甘薯最佳氮肥和烯效唑配施用量,比较了 6 个施氮水平下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 (DMA)、蔓薯比 (T/R)、各器官氮素含量、甘薯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烯效唑贡献率 (UCR)的差异。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叶面喷施烯效唑与济薯 22 生长及产量的关系。 【方法】 在山东平阴安城乡小官村开展甘薯氮肥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 (CK),设 6 个施氮量处理:0(N0)、45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N4)、270 kg/hm2(N5);每个水平设置喷施烯效唑 (N-U) 和不喷施两个处理,烯效唑喷施浓度为 25 mg/L。在移栽后 85 天、110 天和收获期,调查了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产量。 【结果】 1) 增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甘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DMA)。喷施烯效唑施氮处理间,除 N1-U 外,DMA 无明显差异,N3-U、N4-U 和 N5-U 地上部 DMA 相对于氮处理显著降低,说明烯效唑喷施抑制了地上部分徒长;当施氮 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甘薯地下部 DMA 均明显降低,但 N-U 处理地下部 DMA 均高于氮处理,其中 N1-U 和 N2-U 与相对应N处理差异显著。2) 三个生育期的蔓薯比 (T/R),N-U 处理的值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说明烯效唑可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或促进地下部生长的作用。3) 喷施烯效唑提高了 85 天和 110 天甘薯蔓的氮含量,但对收获期影响不大;同一生育期内,氮处理与 N-U 处理块根氮含量曲线在 90 kg/hm2 附近出现交点,并随着生育期发展慢慢前移,表示可提高块根氮含量的最小施肥量为 90 kg/hm2。4) 氮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1处理(N 45 kg/hm2),N-U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2 (N 90 kg/hm2);当施氮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产量均显著降低;在同一氮水平下,喷施烯效唑可显著提高 CK-U 与 N0-U 的产量。5) 氮处理中,氮肥贡献率 (FCR) 和农学效率 (AE) 随施氮量呈“V”型变化,N1 最高;喷施烯效唑使 N2-U 处理的 FCR、AE 上升,其他处理均下降;偏生产力 (PFP) 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喷施烯效唑可使 N-U 处理 PFP 值上升;烯效唑对产量的贡献顺序为 N2 > N0 > CK > N4 > N3 > N5 > N1 【结论】 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甘薯产量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条件下,氮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45 kg/hm2,N-U 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90 kg/hm2,喷施烯效唑可提高甘薯产量,使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仪快速测定板栗中脱氢乙酸(DHA)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用410 nm波长的食品安全检测仪测定标准溶液浓度并绘制标准曲线。经过丙酮、甲醇萃取后的板栗与检测试剂反应,将反应液放入仪器中自动计算并得出脱氧乙酸浓度。[结果]被测物中脱氢乙酸均能得到很好的提取分离,空白溶剂无干扰;标准溶液浓度在0~2.5 g/k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 4和0.004 4 g/kg; 6种加工板栗样品中脱氢乙酸含量分别为0.156、0.321、0.254、0.450、0.285和0.389 g/kg,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2.4%;空白样品在0.2、0.6、1.0 g/kg 3种不同加标量下平均回收率在100.1%~101.7%,RSD在0.9%~2.9%;该方法与国标法对比的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具有提取过程简便、操作简单、用时短、性价比高、回收率较高、结果准确可靠且重现性较好等优点,适合批量样品快速初筛检测。  相似文献   
86.
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保水剂种类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科学评价保水剂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设置4种不同类型保水剂及2个施用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分形维数(D)、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和微生物熵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在拔节期和收获期土壤R0.25值均高于对照,增幅分别在46.97%~124.89%和9.35%~75.20%。不同类型保水剂及施用量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复合类型腐殖酸保水剂(FSC)和聚丙烯酰胺型保水剂(AS)处理的R0.25值随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大,而有机-无机复合类型保水剂(WT2)对土壤团聚体影响较小,且用量加倍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在土壤性质相对稳定的收获期,AS、复合类型有机肥保水剂(OSC)和FSC处理的MWD、GMD值显著升高,而ELT、D值显著减小,表明上述3种保水剂均可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其中T8(NPK+10 g/kg FSC)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AS、OSC和FSC保水剂处理MBC显著提高了34.38%~189.27%,MBN显著提高了48.84%~334.89%,其中FSC保水剂对MBC和MBN值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各处理微生物熵介于0.53%~1.64%,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在1.50~4.66之间,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FSC的施用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且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对蛋鸡生产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选用27周龄健康的海兰褐壳蛋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1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2~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05、1.0×106、1.0×107和1.0×108CFU/g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试验期24周。结果表明:各组产蛋率、采食量、蛋重、只产蛋量及死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2、4、5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显著升高了血清葡萄糖含量(第2、3、12、16、20周)(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含量(第2、3、8、12周)(P0.05);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显著提高了血液白细胞(第1、3、4、8、12、16、20、24周)和淋巴细胞数目(第2、3、4、8、12、16、20、24周)(P0.05),显著升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第1、4周)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第2、4、8、16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CGMCC 1.921降低了料蛋比,对血清葡萄糖、尿素含量和血常规指标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蛋鸡免疫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养密度与高蛋白质(前期23%,后期2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公母分饲肉鸡生长性能和腿部健康的影响。试验采用2(性别)×2(饲养密度)×3(饲粮代谢能水平)三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日龄罗斯308(Ross 308)肉鸡公雏1 872只和母雏2 160只,随机分成12个组,每组8个重复。试验设高、低2个饲养密度,以出栏体重计,分别为42[高饲养密度(HSD),16公/m2或18母/m2]和26 kg/m2[低饲养密度(LSD),10公/m2或12母/m2]。试验饲粮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35日龄)2个阶段配制,饲粮代谢能设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高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81和13.23 MJ/kg,中代谢能(M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8和12.60 MJ/kg,低代谢能(HME)水平饲粮前期和后期的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55和11.97 MJ/kg。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1~21日龄时,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平均日增重的增加幅度和料重比的降低幅度均小于LSD组;22~35日龄时结果正好相反。性别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公鸡平均日采食量的降低幅度大于母鸡。2)HSD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率(P0.01),母鸡的胸肌率和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和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腿肌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LSD组肉鸡的腿肌率降低,而HSD组基本不变。3)高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降低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P0.01),公鸡的步态评分和脚垫损伤评分显著高于母鸡(P0.05),垫料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与饲养密度对肉鸡的脚垫损伤评分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增加,HSD组脚垫损伤评分的降低幅度大于LSD组。以上结果表明,高饲养密度降低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重比;35日龄前,公鸡比母鸡的空间需求更高;提高高蛋白质饲粮的代谢能水平可以缓解HSD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脚垫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三聚氰胺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及其排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聚氰胺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及其排泄规律。分两部分进行:试验1,选用28周龄海兰褐壳蛋鸡14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和三聚氰胺添加水平为50、100 mg/kg的日粮(处理组),测定蛋鸡生产性能和粪样中三聚氰胺、三聚氰酸、消化率的变化;试验2,选用42周龄海蓝褐壳蛋鸡24只,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三聚氰胺,测定蛋鸡不同等级卵泡中三聚氰胺的变化。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50、100 mg/kg三聚氰胺对蛋鸡生产性能和粪中三聚氰酸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1两处理组粪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处理组粪中三聚氰胺至停喂三聚氰胺日粮后96 h时仍未消除完毕。试验2在不同等级卵泡中均含有三聚氰胺,且随卵泡发育呈稳定增长趋势。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100 mg/kg三聚氰胺对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三聚氰胺可在体内蓄积并达到稳定状态;可通过粪便及蛋黄排除体外;停喂三聚氰胺日粮96 h蛋鸡体内三聚氰胺仍未消除完毕。  相似文献   
90.
夏季环境温度对60~64周龄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禽的生产性能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环境温度.高温环境导致的应激反应严重影响蛋鸡的生理功能,如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卵巢功能的破坏、肠道形态和微生物区系的改变等[1],引起蛋鸡生产性能如采食量、产蛋率等的变化.老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逐渐下降,环境温度如何实时影响老龄蛋鸡的生产性能并不清楚.本试验拟观测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夏季环境温度对老龄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的实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