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对甘肃省某动物保护中心1只病死金丝猴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分离鉴定与病理学观察。病原分离鉴定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剖检可见金丝猴肺脏体积增大,高度淤血呈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实质广泛充血、出血。病理组织学观察,肺脏有严重的充血和水肿,肺泡内有出血性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呈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变期。其他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广泛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92.
JA1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管一步完成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检测肝癌细胞(HepG2)经某豆科植物种子粗提物(简称JA1)不同浓度作用前后和相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显示,JA1可显著抑制HepG2的端粒酶活性,而且这种抑制效果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经JA1作用后的HepG2标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亚G1期”峰),表明JA1诱导了HepG2的凋亡,且凋亡率与JA1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基于Authorware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  相似文献   
94.
为比较分娩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清及子宫黏液中IgA、IgM和IgG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奶牛血清和子宫黏液中IgA、IgM和IgG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患病奶牛血清中的IgA和健康奶牛子宫黏液中的IgA持续降低,子宫黏液中IgA先降低后升高,健康奶牛血清中IgA变化不大;患病奶牛和健康奶牛子宫黏液和血清中IgG均先降低后升高;健康奶牛血清和子宫黏液中IgM先降低后升高,患病奶牛子宫黏液中IgM先升高后降低,后又升高,患病奶牛血清中IgM逐渐降低;患病奶牛血清中IgG始终高于健康奶牛的,说明IgG在全身体液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患病奶牛子宫黏液的IgA和IgM高于健康奶牛,说明IgA和IgM在子宫局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赵春仙  贾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59-7060,7086
介绍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概况,在阐述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构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生态、文化、山水、活力"校园的总体规划布局与区域划分情况,同时进行了植物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96.
为了建立一种通过吸光度测定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疫苗中无乳链球菌抗原浓度的方法,本试验将血平板培养的无乳链球菌用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浮液,然后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菌液的活菌数,同时测定其相应的吸光度,进而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的活菌数与其吸光度呈直线线性相关,无乳链球菌菌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7.5861x-0.0805,R2=0.9735,通过测定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可以快速计算出该菌的菌液浓度。笔者对发酵罐培养的5批无乳链球菌菌液进行了吸光度测定和传统平板计数方法的比较及验证,证明了吸光度测定法优于平板计数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山核桃的遗传,本研究采用MSAP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标记分析了山核桃30个半同胞子代群体及薄壳山核桃29个无性系,并在山核桃亲子代间及山核桃与薄壳山核桃间比较了遗传及甲基化水平。研究发现,山核桃半同胞子代群体非甲基化遗传位点(Non-methylation loci,NML)的比例较高,占33.69%,随后依次是内部胞嘧啶甲基化位点(15.18%)、半甲基化位点(9.25%);其遗传多样性(0.110 3±0.028 4)极显著地小于表观遗传多样性(0.568 5±0.112 3)(p<0.000 1);半同胞子代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与表观遗传分化,且大部分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说明亲本间存在遗传差异。甲基化水平在山核桃亲子代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甲基化存在代际遗传。山核桃中NML的比例远大于薄壳山核桃,两物种表观遗传多样性相当,但薄壳山核桃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山核桃;两物种遗传和表观遗传差异极显著(p<0.000 1),供试个体基于物种的遗传位点可以分别聚类,说明两物种各自个体间有遗传差异。甲基化敏感位点(Methylation-sensitive loci, MSL)及NML在两物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变异主要存在于物种内,两物种有明显的分化,但从各遗传参数值来讲,两物种又十分相像,正反交基于亲缘关系可行。不同于山核桃,薄壳山核桃遗传位点对甲基化位点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98.
旨在对甘肃某羊场小尾寒羊疑似绵羊痘进行确诊,并深入探讨其病理变化特点。对临诊疑似患绵羊痘的小尾寒羊进行了羊痘间接ELISA抗体检测和PCR检测确诊,并对6只病羊进行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如下:羊痘间接ELISA抗体检测显示6例病羊样品均为阳性;同时,对2例病羊样品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绵羊痘病毒(SPV)585 bp的目的基因片段,表明本次小尾寒羊所患疫病为绵羊痘。病理剖检显示,病羊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充血,局部有红斑和坏死,尾部常有感染化脓形成溃疡;消化道黏膜,尤其舌和瘤胃黏膜有大小不等痘疹与坏死病灶,局部甚至形成糜烂或溃疡。肺膈叶以及肝、脾等常有痘疹和坏死病灶。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肺痘疹病灶主要呈现渗出-增生结节和坏死-增生结节变化,病灶内血管、细支气管等周围常有大量绵羊痘细胞,胞质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病变消化道黏膜局部,上皮细胞程度不等增生、水泡变性,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有大量绵羊痘细胞,其细胞质内包涵体明显。肝、脾、肾也有程度不等坏死-增生结节变化。肺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肺泡上皮细胞肿大,细胞核浓缩、染色质聚集,线粒体程度不等肿胀、嵴断裂、空泡化,可见细胞质内包涵体。研究证明,除局部皮肤病变外,消化道黏膜和肺等实质器官的痘疹病变是患绵羊痘小尾寒羊具代表性的病理变化,尤其痘疹病灶中大量绵羊痘细胞的出现具有证病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0.
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急性毒性和抗氧化活性等特性。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纯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用AlCl_3-CH_4O显色法进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对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采用体外Fenton体系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超氧自由基(O^-_2),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OH和O^-_2的清除作用;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衰老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0.78%)、重复性(RSD=0.52%)、稳定性(RSD=0.65%)、回收率(99.140%)均在误差范围内,提取纯化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含量达86.780%。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属于无毒化合物,并对·OH和O^-_2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在总黄酮作用剂量为1 250μg/mL时,对·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达96.45%和50.39%。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1),其中,在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力高达102.42 U/mL。此外,与衰老模型组小鼠相比,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P<0.01),以150 mg/(kg·d)总黄酮剂量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