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6篇
  免费   1610篇
  国内免费   2346篇
林业   1615篇
农学   1410篇
基础科学   1169篇
  2684篇
综合类   11580篇
农作物   1716篇
水产渔业   1178篇
畜牧兽医   3597篇
园艺   1650篇
植物保护   1013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1117篇
  2021年   1148篇
  2020年   1054篇
  2019年   1061篇
  2018年   813篇
  2017年   1156篇
  2016年   813篇
  2015年   1160篇
  2014年   1186篇
  2013年   1458篇
  2012年   2054篇
  2011年   2132篇
  2010年   1995篇
  2009年   1638篇
  2008年   1652篇
  2007年   1466篇
  2006年   1237篇
  2005年   983篇
  2004年   583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512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目的]分析不同育苗方式对丹参种苗形态、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生产优质丹参种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传统育苗、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和白色泡沫穴盘育苗4种育苗方式进行丹参育苗,育苗结束后取样观察不同处理种苗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方式的育苗效果.[结果]4种育苗方式中,传统育苗方式所得丹参幼苗较高大、叶片颜色浓绿、主根特征明显;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和白色泡沫穴盘育苗方式所得幼苗植株较小、叶片颜色浅绿、侧根及须根特征明显.除根长和茎粗外,其他农艺性状指标均表现为传统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所得丹参种苗的根长最长(22.380±8.734 cm),茎粗最粗(2.629±0.602 cm).黑色穴盘育苗的根系活力[79.690±13.092μg/(g·h)]和可溶性糖含量(57.32±4.91 mg/g)最高,抗性较强;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种育苗方式中差异不显著(P>0.05);光合色素含量表现为传统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育苗.[结论]在4种育苗方式中,传统育苗所得种苗植株高大,根系粗壮,适合于家种散户精耕细作.黑色穴盘育苗和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所得种苗均匀一致,高度适中,节水节肥,管理方便,适合于公司或企业进行工厂化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2.
为发挥山东省牛蒡种植面积大、栽培历史久的天然优势,巩固其全省重要出口创汇蔬菜的独特地位,对牛蒡的产地环境、种子处理、播种时间和方法、田间肥水管理、排灌沟渠安排、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分级、生产记录等制定出规范与要求,标准化生产的牛蒡每667 m2产量在1 500 kg以上,收购价格保持在2.6~3.8元/kg,为指导蔬菜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产品出口和农民收入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3.
以引进的美国核桃品种‘维纳’、‘艾米格’和新疆本地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为试材,研究分析不同品种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花芽分化过程以及相关成花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4个品种在树体生长、枝芽发育特性、物侯期以及成花率和坐果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结果枝同一坐果部位形成双果、三果或以上的能力‘新新2号’明显强于‘维纳’,但‘新新2号’的果实大小和单果重都低于‘维纳’,而‘维纳’平均结果母枝上形成侧花芽的数量和坐果率高于‘新新2号’。从萌芽到开花结束直至当年侧芽发育过程中‘维纳’混合芽中的JrFT和JrLFY基因表达也高于‘新新2号’,而同时期的JrFLC基因表达则相对较低,说明‘维纳’在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形成过程中通过高表达JrFT和JrLFY基因,低表达JrFLC基因促进结果母枝上形成大量侧花芽,并利用大量侧花芽抽生结果枝坐果,形成较大的果实,使得最终产量并不低于同一个坐果部位大量着生2个或多个果实的‘新新2号’品种。  相似文献   
104.
试验旨在研究RNA m6A修饰相关基因去甲基化酶Alk B同源蛋白5(Alk B homologue 5,ALKBH5)、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hyltransferase like 14,METTL14)和成肾细胞瘤1-结合蛋白(Wilms’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WTAP)在鸡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骨骼肌m6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6A甲基化相关基因在金茅花鸡12(E12)、14(E14)、16(E16)、18(E18)胚龄和1日龄腿肌和胸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以及其在鸡成肌细胞50%、100%增殖期和1、2、3、4、5 d分化期的mRNA表达水平;随后,利用m6A甲基化试剂盒检测金茅花鸡E12和1日龄腿肌和胸肌组织中m6A甲基化修饰水平,与m6A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6A去甲基化基因ALKBH5和FTO mRNA表达水平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显著上调(P<0.05),即在E12、E14低表达,E16、E18逐渐上调,1日龄达到最高。m6A甲基化写入基因METTL14、METTL3和WTAP mRNA表达水平在E12、E14、E16逐渐上升,E18下降,随后至1日龄表达量回升。在细胞增殖过程中,ALKBH5、FTOMETTL14、METTL3和WTAP基因表达均上调;在细胞分化过程中ALKBH5和FT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分化第5天达到最高。METTL14、METTL3和WTAP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细胞诱导分化的1、2、3、4 d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而在诱导分化的第5天有所回升。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腿肌和胸肌m6A甲基化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显著下降(P<0.05),至1日龄达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鸡骨骼肌RNA m6A甲基化水平与m6A去甲基化修饰基因ALKBH5、FTO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推测m6A甲基化修饰与鸡骨骼肌发育相关,而去甲基化基因ALKBH5、FTO可能通过调控RNA m6A甲基化水平,影响鸡骨骼肌发育。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鸡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仪征市以稻麦两熟为主,水稻是仪征市优势作物。近年来,仪征市围绕岗、、冲独特的丘陵地貌特点,研究探索水稻增产的可持续道路,通过实施"水稻增产整体推进工程",集成推广机插秧、籼改粳、植保社会化服务、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利用等新技术,全面提升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农药、主推配方肥覆盖率,实现重点区域水稻产量率先突破,带动全市水稻产量平衡增产。  相似文献   
107.
由于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系统中存在符号时间同步误差,为了消除这种误差,提出了工作在多径衰落信道的符号时间频移(STO)估计方法,即基于CP的符号时间偏移估计和基于训练符号的符号时间偏移估计,通过仿真对基于循环序列(CP)估计技术的最大似然法(ML)和基于训练符号的最小均方差异法(Classen)两类性能比较分析,在无载波频移条件下,ML算法精确度更高,当存在载波频移时,Classen算法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新型变异株正在我国广泛蔓延,给商品肉鸡群和蛋鸡群带来了新的威胁。本研究对一个疑似发生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地方品种雪山草鸡群进行了RT-PCR检测,并对分离的3株毒株进行了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该鸡群发病的病原是IBDV新型变异株,属于A2dB1基因型;这3个毒株的VP2高变区编码蛋白上含有IBDV变异株的特征性氨基酸,也具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独特氨基酸。结果提示,我国地方品种鸡群中也有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现有的部分商品化IBDV疫苗已不能有效预防IBDV新型变异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