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采用遗传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陕西汉中的2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5.9%~19.62%;供试水稻品种按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大类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相关系数r=0.8099,其次是穗长、株高和千粒重,相关系数分别是0.5408、0.5053、0.4696,因此在水稻材料改良和品种选育上,重视大穗、大粒兼顾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等农艺性状,选择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多元化轮作模式秸秆还田和水稻提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包含轮作模式和秸秆还田2个处理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油菜–水稻(R–R)、绿肥(紫云英)–水稻(G–R)、冬闲–水稻(W–R) 3种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设秸秆不还田和秸秆还田,共6个处理。水稻收获后,测定了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0—20 cm土壤养分含量。  【结果】  轮作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轮作模式的培肥效果表现为R–R>W–R>G–R。同一轮作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4.09%~18.89%、6.84%~24.06%、9.63%~17.43%、9.10%~41.05%、3.72%~17.36%。轮作模式对供试品种穗粒数影响显著,秸秆还田则对穗粒数和有效穗影响显著。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秸秆还田对产量无显著影响。R–R模式下‘荃香优1521’产量分别较G–R和W–R增产1.71%和8.95%,‘黄华占’产量分别较G–R和W–R增产5.51%和6.41%。轮作模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显著,对整精米率、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影响显著。G–R模式较R–R和W–R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平均增幅分别为11.01%、?2.56%、4.69%。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整精米率和食味值,增幅分别为0.48%~3.12%和0.45%~4.79%。  【结论】  油菜–水稻、绿肥(紫云英)–水稻、冬闲–水稻3种模式下,周年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穗粒数和有效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提高营养品质和蒸食品质。绿肥(紫云英)–水稻轮作改善稻米品质的优势明显,因此,绿肥(紫云英)–水稻轮作结合稻草周年全量还田是一种适合汉中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3.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水稻品种为优质籼稻‘黄华占’。共设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100);(4)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20%(GRN80);(5)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30%(GRN70)。分析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1)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增加3.50%~7.65%;齐穗期茎鞘、叶片、穗干物重分别增加25.54%~44.79%、44.79%~53.74%、33.76%~61.81%,成熟期茎鞘、叶片干物重增加6.87%~25.57%、20.87%~23.46%;且与GRN100相比, GRN80和GRN70水稻产量增加4.00%和2.77%,齐穗期穗干物重增加21.33...  相似文献   
44.
<正>"冀星冬枣"是沧州市林科所选育的冬枣优良品种,2008年通过河北省林木新品种审定。该品种平均单果重16.55g,可食率97.3%,总糖24.67%,果实整齐度高,果形美观,果皮薄,果肉细脆多汁、甜味浓、口感好,品质极上。冀星冬枣花期是周年发育中的关键时期。加强花期管理对提高冀星冬枣的产量、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冀星冬枣花期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45.
该文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脱毒微型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黑暗、低温处理和种薯大小对微型薯休眠及解除休眠后的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对微型薯休眠期没有影响,但能够缩短休眠幅度,提高发芽势;低温处理使微型薯休眠期延长,休眠幅度缩短,发芽势提高;较小的微型薯休眠期较短,能够较早解除休眠,但休眠幅度较大,发芽不整齐;较大的微型薯休眠期较长,解除休眠较晚,但休眠幅度较小,发芽较快且整齐度高。  相似文献   
46.
大力发展沼气技术,推广使用沼肥,是防治中国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净化环境的有效措施,对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农村沼气的总体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模式,指出了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就今后农村沼气发展对策和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7.
对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及鲜草产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汉中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品种(系),为汉中水稻(Oryza sativa)不同种植模式下紫云英推广应用提供优良品种(系).结果表明:'南郑种'、'yH925'、'宁波大桥'、'湘紫1号'属于特早熟种,'yiJ'、'848711'、'闽紫7号'、'弋江籽'属于早熟种,'湘紫4号'属中熟种.9个品种(系)盛花期鲜草产量差异较大,'闽紫7号'鲜草产量最高,为24 192.45 kg·hm-2;其次是'yiJ',为23 494.50 kg·hm-2,与闽紫7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南郑本地种'最低,为12 049.80 kg·hm-2,显著低于其他8个品种(系).特早熟品种(系)中'宁波大桥'在汉中适应性较好,株高、地上部分特征、根瘤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等综合特性表现较好,适宜在水稻直播模式中种植.早熟品种(系)中,'闽紫7号'和'yiJ'在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盛花期鲜草产量优势显著,适宜在水稻机插秧和手插秧模式中种植.  相似文献   
48.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选择12项反映土壤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欧氏距离最短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12项理化及生物属性指标归纳为5个公因子:保肥供肥因子、有机质因子、容重因子、磷素因子、酶活性因子。因子得分的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的5个公因子优势差异明显。相比较而言传统耕作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低,说明在研究区保护性耕作模式条件下土壤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方面都有所改善,土壤质量有所提高。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的前3种处理为隔年深松(NS2)、秸秆覆盖联合浅松、旋耕(SR2)、连年深松(NS3),说明深松、旋耕及秸秆还田与旋耕技术联合作业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土壤方面优势更突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措施的不同模式土壤质量差异较小,说明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耕作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9.
为了筛选秦巴山区稻油轮作冬季油菜田杂草防除的安全有效除草剂,指导大面积防治,选用10%精喹禾灵乳油等5种茎叶处理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考查施药前后杂草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7.5%精喹·草除灵乳油、20%氟吡·草除灵乳油、30%氨氯·二氯吡水剂+助剂1+助剂2对油菜田杂草的株综合防效达93.30%、97.48%、93.80%,鲜重综合防效达95.87%、97.84%、94.89%,优于其他2种供试药剂。秦巴山区稻油轮作冬季油菜田杂草兼有禾本科和阔叶类,但种群结构简单,以节节麦、牛繁缕发生密度、总生物量大,为两大优势种群;选择兼除禾本科与阔叶类杂草的茎叶处理剂进行防除有效。  相似文献   
50.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区水稻生产的氮肥减量技术。试验共设不施肥(CK)、无机氮肥(100%N)、沼渣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RO)、微生物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OF)、秸秆替代20%无机氮(80%N+SW)5个处理。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80%N+BOF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和100%N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7.21%和2.72%;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放线菌先升高再降低;80%N+BRO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量,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B/F值、降低真菌数量,并减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水稻籽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为适宜于汉中盆地稻田化学氮肥减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