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65篇
  17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491.
492.
基因活化剂使用浓度(A)设3个水平:375×(A1),750×(A2),1 500×(A3)稀释液;使用时间(B)设4个水平:浸渍种苗基部1 h(B1)和1次(B2),2次(B3),3次(B4)叶面追肥.第3次追肥1个月后测定各处理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计算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蒸腾速率A1比对照低1.36%,A2和A3比对照分别高18.10%和16.93%,水分利用率A1,A2和A3分别比对照提高28.30%,8.47%和5.94%;蒸腾速率B1,B2,B3和B4分别比对照提高13.84%,5.23%,11.27%和14.55%,水分利用率分别比对照提高9.85%,21.64%,11.19%和14.27%,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A1B2为最佳水平组合,蒸腾速率比对照降低9.79%,水分利用率比对照提高49.45%.即用375倍的基因活化剂浸渍种苗基部1 h再追肥1次,可显著降低紫色甘薯的蒸腾速率和提高其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493.
超富集植物以其超强的重金属耐性和富集能力而成为近年来植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特性及耐性机制仍须要进一步研究。为了解超富集植物对镉(Cd)、砷(As)的累积特性及耐性机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3个层面对镉、砷在超富集植物体内的分布特性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了超富集植物对镉、砷的耐性机制,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4.
为挖掘控制甜玉米籽粒体积和粒重的相关基因,2017—2019年,以209份甜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材料,测定干籽粒的体积和粒重,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De novo sequencing)获得的98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采用GLM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体积变异范围为0.06~0.15 mL,变异倍数为2.5倍,单粒重变异范围为0.08~0.17 g,变异倍数为2.1倍,均符合正态分布。共检测到15个SNP位点与籽粒体积或粒重显著关联,分别解释籽粒体积55.7%和粒重52.1%的表型变异,其中4个位点和普通玉米报道的QTL重叠,其余11个是新鉴定的位点,通过基因注释发现大部分候选基因为转录因子等调控基因。此外,首次检测到Br2(矮化基因2)与籽粒体积、粒重两性状均显著关联,并且籽粒体积和粒重均随着该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95.
准确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对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将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和多粒度级联森林(multi-Grained Cascade Forest,gcForest)运用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提高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精度。以泥石流多发地东川区为例,在解译泥石流点的基础上,以流域单元为评价单元,基于地质、地形和降水等多源数据,初步选取了15个泥石流孕灾因子,并对初选因子进行贡献率分析和多重共线性检验,筛选出共13个因子构建孕灾因子体系;然后采用SMOTE技术对泥石流与非泥石流样本比例不平衡问题进行处理,构建训练数据集;最后构建gcForest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易发性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个流域单元的泥石流易发性指数,使用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极低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5个等级,并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泥石流极低和低易发区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东部和西部,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小江河谷两岸和金沙江南岸,该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危险性较高;结合流域单元建立的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中多粒度级联森林(gcFores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值和准确度(Accuracy,ACC)分别达到91.76%和81.25%,均高于BP神经网络和RF模型的AUC值和ACC值,表明该模型是一种高性能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能更精准地对泥石流进行易发性评价,可为山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6.
对黑龙江省49(7×7)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代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代生育期受父本、母本共同影响,并且均为正相关,但生育期较长的亲本对F1的影响要大于生育期较短的亲本;F1代生育期均比双亲中生育期较短的亲本和双亲平均生育期长;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小于8 d时,F1代生育期可以超越生育期长的亲本,但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大于8 d时,F1代生育期介于父母本平均值和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之间,并且接近于生育期较长的亲本。  相似文献   
497.
从育苗床和育苗基质准备、育苗拱棚的架设、插穗的选择与采集、扦插技术、插后管理、生根苗移栽入圃、各生长阶段的生产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甜樱桃(Prunus avium Linn)矮化砧木"吉塞拉"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98.
穴施肥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播作物采用对穴施肥的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此,设计了一种勺轮式穴施肥排肥器。运用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对排肥器的成穴性进行仿真试验,对每穴施肥量均匀性进行了测试,并且分别测定了排肥部件角速度为100°/s、150°/s和200°/s时,每穴施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2.66、3.10和4.18。随后在排种器试验台上进行了验证试验,验证试验中测得的相应变异系数分别为4.2 6、4.8 7和6.1 6,变化趋势与仿真试验相同,整体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相似。设计的穴施肥排肥器性能可以满足生产要求,为穴施肥精密播种机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9.
采用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方法,在氧气气氛中同时监测紫胶树脂由室温至高温条件范围内的热质量(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应用相应软件绘制微分热质量(DTG)曲线,测定紫胶树脂有氧热分解过程的特征参数变化;根据TG、DTG曲线,采用4种不同数学方法(Kissinger法、Starink法、FWO法、FRL法)计算紫胶树脂在氧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活化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线性相关性检验;应用Malek法计算并推断紫胶树脂在氧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紫胶树脂在氧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反应为两步反应,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放热量高于吸热量;由于紫胶树脂具有聚合物特性,其热分解反应最大分解速率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热分解反应体系的反应复杂性,4种数学方法中仅有Kissinger法、Starink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性,计算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87.192、287.294 k J/mol; FWO法、FRL法的计算结果不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性,FRL法的线性相关性较差,但仍可依据FWO法的计算结果并结合TG、DTG、DSC曲线形状进行热分解机理的推断分析。应用Malek法对热分解反应进行了最概然机理函数的计算,紫胶树脂在氧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反应最接近于J-M-A方程,依据此方程的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依据DSC曲线,紫胶树脂在10、15、20、25℃/min升温速率时,黏流转变的起始、终止及峰值温度平均值,分别为46.6、146.5、80.1℃;计算了紫胶树脂在相应升温速率时的黏流转变焓变和熵变,平均值分别为199.4 J/g、0.56 J/(g·K)。  相似文献   
500.
华北平原作物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及减少棵间蒸发的措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棵间小型蒸发器测定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大豆、谷子、高梁和棉花生长期间棵间蒸发占蒸散比例随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这几种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棵间无效耗水大约占总耗水量的1/4~1/3。影响棵间蒸发速率的主要因素除气象条件外,还有土壤表层含水量和作物群体叶面积指数。秸秆覆盖、中耕锄划、调控表层土壤根系分布等可作为减少土壤蒸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