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8篇
  9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果胶酶澄清沙棘果汁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进行单因素澄清及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果胶酶用量为0.03~0.06g/kg、温度40~50℃、pH值2.0~3.0的条件下澄清沙棘果汁,透光率达99%以上,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果胶酶用量为0.035g/kg,温度为45℃,pH值为3.0,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22.
基于多载荷无人机遥感的大豆地上鲜生物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载荷无人机获取数据和地面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将大豆生殖生长期分段建模,采用植被指数和光谱参数相结合再加上农学参数株高,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多元线性回规模型的方法,来估算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的鲜生物量,采用高光谱植被指数法估算大豆鼓粒期和成熟期的鲜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荚期内,采用混合法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验证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714和0.393;在大豆鼓粒期和成熟期内,采用高光谱植被指数法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验证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697和0.386;大豆开花结荚期构建的模型和鼓粒成熟期构建的模型都有比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这两种模型完成了高光谱影像鲜生物量的遥感空间制图,能反映当地当时大豆的真实长势情况。  相似文献   
23.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提取果树单木树冠信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定株管理是未来果园精准生产管理的趋势,果树单木树冠信息的提取是定株管理的关键。该研究利用无人机采集的苹果园激光探测与测量数据(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检测和测量每棵果树的树冠面积和树冠直径,并评价空间分辨率对于果树单木树冠检测与提取的影响。该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间接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使用局部极大值滤波算法和标记控制分水岭分割算法(Marked-Controlled Watered Segmentation,MCWS)对果树进行单木树冠检测与提取,通过与参考数据的比较,评估了该方法的精度,并定量分析了空间分辨率对于单木树冠检测与信息提取结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实现果树单木树冠检测与信息提取,代表果树检测精度的F1得分为94.86%,树冠轮廓提取准确率为86.39%,树冠面积的提取数据集和参考数据集的线性拟合结果决定系数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1和20.56%,树冠直径的提取数据集和参考数据集的线性拟合结果决定系数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和14.79%,树冠面积和直径不同程度地被高估。此外,冠层高度模型的空间分辨率接近果树平均树冠直径的1/10时精度最高,可以有效检测果树单木树冠及提取树冠轮廓,从而准确提取果树单木树冠信息。  相似文献   
24.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对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域,以多生育期Sentinel-1A和Sentinel-2A/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光谱特征、植被特征和极化特征的多生育期数据集,分析各类地物的特征曲线,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单生育期单传感器、单生育期多传感器、多生育期单传感器和多生育期多传感器的遥感影像进行精细分类,实现县域冬小麦制图。结果显示:单生育期的雷达影像无法满足制图要求,拔节期的总体精度最高,仅为62.9%,多生育期雷达影像分类精度达到81.9%,基本满足制图要求;单生育期的光学影像和融合影像在成熟期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分别为93.4%和95.1%,Kappa系数分别为92.4%和94.8%,可以绘制较为精准的冬小麦分布图;多生育期融合影像绘制的扶沟县2019年冬小麦空间分布图,总体精度为96.8%,结果最优。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的多生育期遥感影像可以为县域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5.
文内根据养猪基本理论以及长期猪场生产实践,从季节、营养、疾病、胎次、年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多方面探讨影响母猪死亡和淘汰比率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案,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母猪死亡淘汰比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生产母猪断奶7 d内发情率是目前规模化养殖场中母猪繁殖性状和效率优劣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实践证明,短期优饲是有效提高生产母猪断奶7 d发情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辽宁扬翔农牧某规模化种猪场2017年3月份至2017年7月份断奶母猪(三胎美系二元杂)为研究对象,依月份将其分成A、B、C、D、E五组,每组250头,设置不同饲喂梯度2.2 kg/d、2.4 kg/d、2.6 kg/d、2.8 kg/d、3.0 kg/d,饲喂7 d记录各组发情率、分娩率、窝均活仔数、窝均有效活仔数、断奶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低饲喂水平组(A组)母猪繁殖性能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短期优饲组(E组)发情率,窝均活仔数与窝均有效活仔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B、C、D、E四组分娩率及断奶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证明,进行短期优饲可以显著提高三胎美系二元母猪断奶7 d发情率及产仔性能。  相似文献   
27.
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丰富,产品开发潜力巨大。文章介绍了地方猪的优缺点,并联系实际探讨了利用地方猪优良特性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将地方猪融入载体的保种新思路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推广模式,同时还展望了地方猪的广阔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藏鸡IGF—I基因的SNPs检测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PCR-RFLP技术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基因的5’非翻译区(UTR)的2个位点进行了多态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具有HinfI和PstI多态现象.测序结果表明,HinfI识别位点发生了A→C突变,PstI识别位点发生了C→T突变,从而在2群体中分别产生了3种基因型,而出现了8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的x^2检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对所分析的17个生长发育性状都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性别对6个生长发育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而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对5个生长发育性状(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7周龄体斜长以及16周龄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同时,基因型或单倍型组合与品种之间的互作对鸡的部分生长发育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基因型CT在鸡初生重和7周龄体斜长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基因型CC和TT,而单倍型组合A+T/C+T在鸡初生重、2周龄体重和胫围以及16周龄胫围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地(P〈0.01)高于其它6种单倍型组合。  相似文献   
29.
中空纤维膜制氮机的性能及其在水果气调贮藏中的应用胡小松,周山涛,李长春,张银萍,李积宏,何树林(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天津凯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pH6100型中空纤维膜制氮机,体积小,产N2迅速,纯度高,可同时提供99~99.9%的N2和35~...  相似文献   
30.
参加全省山区经济林现场会的各位同志: 在三门峡召开全省山区经济林现场会,是我提议召开并要出席会议的,因与其他事情冲突,不能出席了,特表示歉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山区造林绿化起点不高,发展不快,经济林比重偏少,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得不够紧密。省委、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