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犬瘟热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犬瘟热病毒(CDV)为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由carré于1905年首次分离发现。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犬瘟热病毒的感染范围在不断的扩大。犬瘟热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犬科(如犬、狐、狼等)、鼬科、浣熊科、猫科(如狮、虎、豹)等多种肉食动物[1-6],在实验室条件下还可以感染灵长类,引起脑脊髓炎,以及感染人的神经细胞[7,8]。目前已有日本猕猴和野猪自然感染CDV引起的致死性脑炎的临床病例报道[9-10]。Hoyland J A等[11]通过原位RT-PCR技术证实了患Pa-grts骨病的病人组织中含有犬瘟热病毒核酸,但犬瘟热是否会成为继狂犬病之后通过…  相似文献   
12.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Wb)是在丝虫体内发现的一类共生菌,它诱导的免疫病理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丝虫感染后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论述了丝虫沃尔巴克氏体的分类、结构与分布、生殖及传播方式、基因组和沃尔巴克氏体与丝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重点阐述了沃尔巴克氏体与丝虫致病性和清除沃尔巴克氏体药物在人和动物丝虫病治疗中的作用,为人和动物丝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莉  杨光友 《畜禽业》2000,(11):30-31
本文分析了影响种蛋孵化率的主要因素,重点讨论了提高种蛋孵化率的几项技术措施:饲养高品质的种鸡、提供高品质种蛋、掌握先进的孵化技术和做好孵化场的综合卫生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应用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大熊猫IL-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IL-4基因开放阅读框由39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包括编码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0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大熊猫IL-4(DQ16651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和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兔、鼠等的IL-4核苷酸同源性为50.7%(鼠)~87.7%(犬);IL-4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35.7%(鼠)~78.8%(犬);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大熊猫与犬、猫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15.
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形势下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发展,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蠕虫病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对从四川地区采集的210份圈养大熊猫粪便样品进行了蠕虫虫卵的检测,结果只检出了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虫卵,粪样蛔虫卵阳性率为25.71%(54/210)。在不同饲养单位以及不同月份,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熊猫西氏贝蛔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四川奶牛内寄生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采用粪样检查法抽检了四川省4个奶牛场舍饲奶牛共计437头,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①片形吸虫10.76%;②前后盘吸虫39.36%;③线虫50.34%;④莫尼茨绦虫1.37%;⑤球虫:成年牛11.60%,小牛64.00%,从阳性粪样中鉴定出9种艾美耳属球虫;⑥企贮螨类3.89%.文中就球虫及仓贮螨类对奶牛的危害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实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在国内首次从ConA诱导培养的中国大耳白肉兔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IFN-γ、IL-2和IL-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经克隆得到的IFN-γ基因(序列号:DQ852341),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FN-γ基因(序列号:AB010386)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3.0%(鼠)~77.6%(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1.7%(鼠)~65.7%(人)之间;②扩增得到的IL-2基因(序列号:DQ852342),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2基因(序列号:AF068057)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6%和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64.8%(鼠)~86.0%(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55.7%(鼠)~80.1%(人)之间;③扩增得到的IL-4基因(序列号:DQ852343),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欧洲兔IL-4基因(序列号:AF169169)的核苷酸序列和推知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大熊猫和鼠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在57.0%(大熊猫)~69.8%(人)之间;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43.0%(鼠)~53.6%(人)之间。用这3个基因分别构建的进化树结果都表明,兔与人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鼠的亲缘关系最远,这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即兔与鼠应分别归为兔形目和啮齿目动物。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择天府黑兔和新西兰兔各60只作为试验动物,对两个品种的家兔早期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府黑兔和新西兰兔在30~75日龄阶段,其生长速度呈上升趋势,75日龄后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天府黑兔生长强度比新西兰兔大,30~90日龄平均日增重天府黑兔35 5g,新西兰兔27 5g,差异极显著(P<0 01);饲料报酬和成活率天府黑兔高于新西兰兔,但差异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20.
黄鳝藤黄微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动物回归和细菌常规分类鉴定方法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手段,从四川名山地区黄鳝出血病病料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菌株(HM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鳝出血病的病原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泥鳅和小白鼠不致病,对云斑有较弱的致病力。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藤黄微球菌一致,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运动力,多成双、四联或簇状排列,不形成链状排列,不形成芽孢;接触酶和明胶液化阳性;乳糖、甘露醇、葡萄糖、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精氨酸双水解阴性等特征。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382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044913)。该序列经RDP (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数据库在线Classifer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微球菌属细菌。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M1)与微球菌属的藤黄微球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其他不同来源的藤黄微球菌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2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唑啉、羧苄西林等18种药物敏感;对复达欣中度敏感;但对萘啶酸、加替沙星、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