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撂荒地微观空间分布特征,为解决撂荒地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对策;同时,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一是撂荒地主要分布在远离场镇、交通条件差、灌溉设施缺乏、坡度较大、土地肥力低的地方;二是水田撂荒少,旱地撂荒多,道路交通两侧表现得最为明显;三是撂荒地分布和坡向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地尽其用;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改革农地产权,建立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实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土地整理概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土地整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公众参与少、规划设计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重视土地质量提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强化因地制宜原则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路镇14个村3个社区农户土地产权意愿的总体特点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存在的差异进行探讨,提出了坚持集体所有的改革方向、明确集体所有者、赋予所有者完整的所有权权能、保障农户对土地的用益物权4个完善产权制度的建议。结果表明,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土地私有化倾向不明显,近2/3的农户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处分权认识混乱,越权处置土地现象明显,土地的处分权大多数由国家、社集体乃至村委会行使,村委会或者村集体对属于社集体的土地越权处置现象比较明显;不同群体间对所有权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均呈现对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土地私有化倾向不明显;不同群体对土地处分权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均呈现对土地处分权认识混乱、越权处置土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水平(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口规模等是建设用地规模拓展的重要驱动力。对重庆市1997年以来的建设用地规模扩展时空变化情况及扩展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重庆市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建设用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在介绍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依据实地访谈调查等获取的数据资料,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结合实例,探讨了重庆市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模式,即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转市民和承包经营权抵(质)押模式。分析了改革中存在的困境。其中,从与现行土地承包法冲突、可能引发新一轮大规模失地、风险转嫁导致政企不分和承包经营权到期后资产处置难4个方面,介绍了承包经营权入股模式存在的困境;从改革具有特殊性、财政压力大、出现夹层人员和村办公司盈利困难4个方面分析了农民转市民模式存在的困境;从抵押范围受限、偿还贷款风险、质押的法律风险3个方面概述了承包经营权抵(质)押模式存在的困境。研究结果表明,承包经营权入股模式虽然显化了土地的资产价值,具有法学和经济学上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由于农民失地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无法获得大范围推广,限制了更多的农民参与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双溪村农民转市民的土地综合改革模式对综合探索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模式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前提;承包经营权入股模式对完善承包经营物权权能意义显著,但这种模式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金融体制不符。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约束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重庆市农地产权制度建设的约束条件,并对农地产权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