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3篇
  13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2004年9~12月,分别从氵鬲湖北部、中部和南部湖区采集了鲫鱼、鲤鱼和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各60尾,总计180尾。通过对其肠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计算出3种鱼类肠道中各食物的出现频率及百分比组成,通过此2种指标反映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由于氵鬲湖北部、中部水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湖泊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造成杂食性鱼类食物生态位的趋同性,有机碎屑和水草已成为氵鬲湖杂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氵鬲湖北部、中部水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不适合杂食性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322.
白瑜  王武  王碧  李颖  冯自立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8):2721-272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定理化条件下形成的蛋清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毒性作用。采用高温(57±0.1)℃、pH 2.0甘氨酸溶液、振荡条件下孵育100 μmol·L-1的蛋清溶菌酶蛋白,使其聚集成为蛋清溶菌酶淀粉样纤维;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蛋清溶菌酶淀粉样纤维的超微结构,ANS荧光法测定纤维的疏水性,圆二色谱法测定并计算纤维的二级结构含量;将此纤维作用于培养的SH-SY5Y神经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核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状况。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蛋清溶菌酶在孵育4 d后形成了呈短杆状超微结构的淀粉样纤维;与天然蛋清溶菌酶蛋白相比,纤维的疏水性和二级结构β折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1~3 μmol·L-1纤维作用于SH-SY5Y细胞12、24和48 h均产生了显著的毒性作用(P<0.01),1、2和3 μmol·L-1纤维作用细胞12 h时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5.16%±15.51%、67.54%±12.13%和67.89%±10.26%,作用24 h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5.78±13.01%、58.41%±5.55%和61.90%±8.94%,作用48 h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1.59%±14.75%、55.65%±5.78%和46.45%±6.23%,细胞活力降低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且细胞核染色呈现典型的核凋亡变化。结果提示,蛋清溶菌酶在一定理化条件下可形成具有神经细胞毒性的淀粉样纤维,为解释朊蛋白或其他蛋白质形成淀粉样纤维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面包粉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取体重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待产前1周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5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哺乳母猪饲粮,试验组饲喂用12%的面包粉代替对照组饲粮中部分玉米和豆油的饲粮,饲养试验至仔猪断奶后结束。试验2:选取体重[(7.00±0.71) kg]相近的351头“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3头仔猪。对照组饲喂断奶仔猪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10%和20%面包粉代替对照组饲粮中部分玉米、豆粕和豆油的饲粮,饲养试验持续10 d。试验3:选取体重[(13.43±0.87) kg]相近的72头“杜×长×大”保育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对照组饲喂保育仔猪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用6%和12%面包粉代替对照组饲粮中部分玉米、豆粕和豆油的饲粮,饲养试验持续30 d。试验4:选取体重[(32.60±0.78) kg]接近的252头“杜×长×大”生长肥育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44个重复,每4个重复21头猪。对照组饲...  相似文献   
324.
通过对江苏省板栗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省内各区域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包括主要栽培模式、管理技术、病虫害情况及现有的销售加工水平等。对当前江苏省板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良莠不齐、栗园生产管理粗放以及加工滞后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布局、经营管理、科技支撑和市场运作等方面提出对江苏省板栗产业发展的思考,为新时期江苏省板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25.
以中草药中所含成分马兜铃酸及其类似物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中药鉴定存在的主观性强、操作复杂等不足以及单一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多模型融合的Stacking集成学习分类模型,用来实现马兜铃酸及其类似物的鉴别.采集马兜铃酸、1,10-菲咯啉-4,7-二甲酸、菲醌、β-谷甾醇4种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与主成分分析降维,基于降维后的数据特征,通过遍历搜索策略构建了以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为基分类器,随机森林为元分类器的Stacking集成学习分类模型.结果表明,Stacking集成学习分类模型具有最佳表现性能,鉴别正确率最高达到99.38%,比K最近邻、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的平均鉴别正确率高8.23个百分点,并且在精确率、召回率、综合评价指标(F1值)方面有优异表现.综上可见,本研究提出的Stacking集成学习分类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别马兜铃酸及其类似物.  相似文献   
326.
为了筛选出柑桔轮斑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分离自重庆的WZ1菌株及分离自陕西的DS3菌株的抑制效果,并对2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9种药剂中,咪鲜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硅唑和双胍·咪鲜胺对WZ1和DS3菌株的有效中浓度(EC50)<0.1 mg/L,抑制作用均强;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丙环·嘧菌酯、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烯肟·戊唑醇、苯甲·烯肟、吡萘·嘧菌酯、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唑醚·戊唑醇、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和戊唑醇对WZ1和DS3菌株的EC50<1 mg/L,抑制作用较强;DS3菌株已经对甲基硫菌灵和苯菌灵产生了抗药性,相应的EC50分别为3 596.628 4和115.555 2 mg/L;DS3菌株对氟啶胺、抑霉唑,WZ1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下降较明显,可能存在抗药性风险。DS3菌株β-tubulin基因第599位碱基由T突变为A,相应β-tubulin第20...  相似文献   
327.
2020年春川渝地区李种植基地的青脆李出现大量果斑病,通过对感病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序列(ITS、RPB2和G3PDH)分析进行病原鉴定,明确引起川渝地区青脆李果斑病的主要病原真菌LY1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青脆李、脆红李、金脆李、青萘和半边红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该病菌对青脆李、脆红李等5个李品种的枝条、叶片和果实均有致病性。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供试的17种杀菌剂中,7种药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其中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最敏感,EC50值为0.118 3μg·mL-1。  相似文献   
328.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实生苗为试验对象,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测定非菌根苗(对照),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Cg)和豆马勃属(Pisolithus sp., PS)接种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幼苗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苗,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显著提高(P<0.05)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叶片光合能力。接种Cg幼苗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和PS接种苗(P<0.05)。研究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但不同菌种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薄壳山核桃外生菌根真菌促生功能和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