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2篇
  49篇
综合类   40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64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1.
作者已研究茶树的摘除第二次新芽后,老叶中的氮素活化作用,测定了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蛋白、可溶性蛋白、核糖体的含量,以及蛋白酶的活性。叶中氮素的损失,主要应归咎于总蛋白组分的减少。在发芽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以后又逐渐恢复。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损失量分别为36%和54%。摘芽处理能部分地减少这些组分含量的下降程度。在第1、2片叶开放时,老叶中的核糖体含量随着发芽而开始作微量下降,以后又迅速恢复。摘除新芽后,蛋白酶的活性增强。但蛋白酶活性的变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损失之间没有关系或关系很小。  相似文献   
92.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s causing a new leaf spot disease on bitter gourd. The diseased leaves were collected from bitter gourd plantations around Nanning, Guangxi province. The pathogen causing this disease was identified by pathogenicity, morphology, and combined gene sequences analysis on ITS, TEF and GP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gen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Bipolaris bicolor. The representative isolate was clustered into one clade in phylogenetic tree with B. bicolor,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leaf spot of bitter gourd was caused by B. bicolor.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leaf spot disease caused by B. bicolor on bitter gourd.  相似文献   
93.
在哈密红星一场连续进行的三年滴灌试验表明,幼龄葡萄产量以土壤持水量为70%-80%的中水量处理最高,土壤持水量为80%-90%的高水量处理次之,以土壤持水量为60%-70%的低水量处理最低。上述各滴灌处理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符合葡萄制干和制罐的要求。与沟灌比较,滴灌不同处理的节水率为17.6%-42.3%,中水量处理的节水率为30.0%。三个水量处理中,以中水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4.
颐和园座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西北郊,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一座皇家园林博物馆。它占地4300亩,始建于公元1750年,原名"清漪园",1860年毁于战火,1885年至1894年重建,更名为"颐和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修缮,保存了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原有风貌,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理事会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5.
对“特优 72 1”和对照组合“汕优 6 3”的生产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特优72 1”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在南方早籼稻区种植 ,多数性状比“汕优 6 3”好 ,是一个理想的迟熟高产组合。在粤东、粤西、广西、海南、闽南等高产稻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6.
2008年初富川县脐橙经历了一场种植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文章通过对脐橙受害后以及两年来生长发育情况的后续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场50年一遇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富川北部的脐橙为害较为严重。表现为全株末级梢及叶片干枯,但当年恢复生长并开花结果,只是花量明显减少,产量下降。第二年正常开花结果。而富川中南部的脐橙受害较轻,当年产量较高。通过此后续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发展富川脐橙生产、以及脐橙的冻害防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利用石嘴山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80—2009年近30年的能见度、相对湿度及天气现象等气象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采用累积百分率、"非常好"能见度分析法,分析了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石嘴山市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0—2009年石嘴山市能见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下降幅度最大,近年来下降有些趋缓,并有逐步好转趋势。"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明显下降,其中冬季下降幅度最明显。进入2000年后,能见度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下降的幅度均比较大。  相似文献   
98.
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相似文献   
99.
周翠芳  张广平  杨海山  伍一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42-8244,8283
针对2010年9月30日出现在宁夏北部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不仅要考虑冷却条件、风的条件,更要考虑前期500~700 hPa维持较稳定层结及与稳定度有关的物理量场(如T地面-T850值、θse850-θse500值等)变化对大雾天气的指示意义;另外,前期湿度条件的积累也是影响大雾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选择17头28日龄的CSFV和PRRSV抗体均为阴性的仔猪,于试验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对其进行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兔源)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Nsp2A1882—2241弱毒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的第28、42天采集外周血液,分析特异性抗体表达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评估猪瘟免疫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CSF免疫后第28、42天,CSFV高抗组中的CD4^+、CD4^+/CD8^+、CD4^+CD8^+和CD4-CD8数目均比CSFV低抗组高,CD3^+和CD8^+细胞数量比CSFV低抗组低;PRRS高抗组中,CD4CD8-细胞含量高于PRRS低抗组;在CSF免疫后第28天,CSFV抗体产生较高(阳性比率为73.33%),PRRSV抗体产生较低(阳性比率仅为6.67%)。在CSF免疫后的第42天,CSF高抗组中PRRSV抗体阳性比率较CSF低抗组高8.33%。结果表明,CSFV特异性抗体产生高时能增加PRRS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增加CD4^+细胞、CD4^+CD8^+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水平。CD3+和CD4CD8-细胞应答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