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鸡毒支原体(MG)是鸡及其他禽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鸡群常出现呼吸罗音、咳嗽、流鼻液等。本病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在鸡群中的感染率很高。我们在广西不同地区鸡场调查中发现,鸡群MG平均感染率达56.9%。感染本病的鸡群由于产蛋下降、生产性能低下和肉鸡胴体品质下降等,给养  相似文献   
62.
检测了广西8个奶牛场共329头奶牛的1282个乳区的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结果是:阳性奶牛166头.阳性率50.46%。随机抽取106头奶牛的阳性奶样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出优势细菌139株,139个菌株中有55株呈β或α溶血,占总菌株的39.6%。选取60个生化变异最小的代表菌株做小白鼠攻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有50个菌株(83.3%)引起小白鼠发病.其中有20个菌株(33.3%)可致小白鼠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5%以上的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亚安培南、环丙沙星等抗菌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3.
应用鸡毒霉原体(M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剂盒对人工感染鸡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人工感染后第1—24天,所采集喉头及腭裂处粘液、喉气管组织、肺组织均可检出MG,阳性检出率要比传统分离鉴定方法高,试验结果表明了MG—PCR试剂盒对MG的检测不仅特异、敏感、快速,而且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应用消化代谢实验对 6头泌乳前期的三品杂水牛日粮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泌乳水牛能量消化率为 6 7 2 3% ,总能代谢率 (ME/GE)为 5 4 0 1% ,消化能代谢率 (ME/DE)为 80 2 4 % ,水牛产奶对代谢能的利用率为 36 85 % ;②可用采食总能的 10 %估算甲烷能的损失 ;③体增热为 339 5 9kJ/ (W0 75·d)。  相似文献   
65.
根据猪繁殖与吸吸综合征病毒(PRRSV)VR2332 Nsp2基因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对广西分离的高致病性PRRSV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出的796 bp片段插入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对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表位分析。结果显示,广西3个县、市的PRRSV分离株Nsp2基因第483位和第532位~第560位氨基酸发生缺失,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7.0%~97.4%,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3.6%~94.7%;与PRRSV VR2332株、MLV株和CH-1a株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79.0%~79.2%、78.8%~78.9%和88.2%~89.3%;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59.4%~60.2%、59.4%~60.2%和70.9%~81.6%,表明广西3个县、市的PRRSV分离株Nsp2基因与VR2332株、MLV株和CH-1a株比较变异较大。表位分析表明,由于博白株的Nsp2基因的第532位~560位氨基酸的缺失,与VR2332株比较,其亲水性、抗原指数均发生了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研究分别建立了鸡毒支原体(MG)、滑液霉形体(MS)、禽衣阿华支原体(MI)、火鸡支原体(MM)及鉴别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单一PCR和多重PCR检测鉴定技术,以及核酸探针检测MG的技术。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即SDS—PAGE、PCR—RFLP、RAPD和29KD多肽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西MG流行株的分子病原学进行研究,摸清了广西MG流行野毒株之问以及与现用疫苗株和国际参考株之间的差异和遗传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综合防制措施经生产的实施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鸡呼肠孤病毒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广西玉林市某鸡场出现跛行、瘫痪、跗趾关节和腱肿胀等症状的不同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经病毒分离培养、理化特性鉴定、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抗体检测以及PCR诊断,确定所分离到的两个病毒株为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68.
用RAPD技术分析鸡毒霉形体广西分离株的DNA多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以随机引物成对组合的方式对鸡毒霉形体(MG)5株广西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20条引物中,有3对(6条)引物扩增的条带为2—10条,大小在200—3000bp。相似指数分析显示,广西MG分离株Y2与WL、CH与Y3的相似指数最高,分别为0.92和0.86,其与H2的相似指数为0.36—0.62。3株MG标准毒株S6、K2221、K1501与广西分离株间的相似指数为0.17—0.57。表明广西流行的MG与MG标准株存在差异,当地的流行株也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69.
11株新城疫病毒广西分离株N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基因库中新城疫病毒(NDV)的NP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对广西在2000~2003年暴发新城疫的鸡群中分离的11株NDV毒株NP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拼接出11个NDV广西分离株的NP基因的全序列,10个NDV广西分离株的NP基因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1470 bp,编码489个氨基酸,它们的NP基因核苷酸全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全序列与10个已发表的NDV参考株的NP基因全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8%~98.2%,氨基酸同源性为89.8%~99.4%.  相似文献   
70.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应用PCR从广西PCV-2的DNA扩增出ORF2基因,将ORF2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经PCR酶切以及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片段为ORF2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大小和阅码框均正确,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cDNA-PCV-ORF2。对阳性真核表达质粒pcDNA-PCV-ORF2大量抽提后,以每只小鼠0.2 mg免疫5周龄左右的雌性小鼠,然后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体的产生情况,同时进行pcDNA-PCV-ORF2的体内分布和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pcDNA-PCV-ORF2在小鼠体内广泛存在,产生了抗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从第7天开始产生抗体,第28天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抗体可维持7周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对小鼠的免疫试验,产生了猪圆环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表明成功构建了能够在活体细胞中高效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猪圆环病毒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