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5篇
  14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产后乏情奶牛的诱导发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奶牛初乳、新斯的明、孕激素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产后乏情奶牛,测定处理后24头奶牛乳汁中孕酮(P4)和17β-雌二醇(17β-E2)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初乳对产后乏情奶牛的诱导发情作用,可能与处理后乳汁17β-E2/P4增加有关;注射初乳时,配合用新斯的明能提高发情率;产后乏情奶牛,用初乳十新斯的明+LRH-A2方法处理,可有效地诱导发情,且受胎率较高。  相似文献   
72.
贵州省松桃翠芽茶加工工艺为:鲜叶摊放-杀青-做形-脱毫-干燥-提香五个工序。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翠绿,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近年来,纵观松桃县地域经济的发展,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茶园面积不断增加,茶农扩大茶叶种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茶产业是富民的产业,符合生态立县的要求,发展茶叶经济,能使地域生态、人文、经济资源达到最佳结合,使旅游资源更加丰富,人文底蕴更加深厚,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与此同时,提高茶叶加工技术、优化茶叶生产设备是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3.
以2年生棱枝山矾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强度酸碱(pH:4.5、5.5、6.5、7.5和8.5)处理对其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探讨对酸碱处理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棱枝山矾对酸处理具有一定的耐性,在pH 5.5~7.5处理下基本能正常生长;酸碱处理对植株的高度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具有抑制作用;酸碱性越强,处理时间越长,伤害指数和细胞膜透性越大;随着酸碱处理时间的延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呈上升—下降趋势;酸碱处理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在酸碱处理条件下,棱枝山矾主要通过改变渗透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来适应酸碱环境。  相似文献   
74.
王子臣  张兵  管永祥  吴田乡  盛婧  张岳芳  何任红 《土壤》2017,49(6):1126-1131
为研究油莎豆在沿海滩涂开发中的种植与利用技术,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索了不同土壤和肥料对油莎豆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性盐土与常规黏性土壤相比,更适宜油莎豆种子的出苗,单株结实个数及果实干重均高于常规黏性土壤处理;(2)日最低气温低于10.0℃不利于油莎豆种子的出苗;(3)沙性盐土+抗盐立苗基质处理(SSM)能够促进油莎豆种子出苗及分株生长,并提高经济产量,播种后85 d油莎豆植株分蘖生长群体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根系干重、单株果实数量及果实干重较沙性盐土+化肥处理(SSF)、沙性盐土+有机肥处理(SSOF)均有所增加;(4)抗盐立苗基质有助于油莎豆叶片钾的吸收。SSM处理叶片钾含量高出SSOF处理0.44%,并显著高出SSF处理(P0.05),平均高出11.65%;(5)与SSF比较,SSM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P0.05),增加值达0.08mmol/g FW,同时显著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P0.05),降低幅度达35.16%;与SSOF比较,SSM处理更有利于增加油莎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片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75.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5—2016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T1)、减量施肥(T2)及优化施肥(T3)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磷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梅雨季、台风季)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也集中在水稻季,各处理条件下,其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的比例达74.75%~81.46%。农户习惯性施肥模式(T1)处理条件下,蔬菜季径流总磷平均浓度(0.55mg/L)显著高于水稻季(0.29mg/L),但磷素径流流失量(0.49kg/hm^2)却显著低于水稻季(2.13kg/hm^2)。减量施肥(T2)和优化施肥(T3)模式处理可显著降低蔬菜季、水稻季径流磷素浓度和菜—稻周年磷素径流流失量。较T1处理,T2和T3处理显著降低菜—稻周年TP径流流失量分别达22.48%和45.66%。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显著的施肥模式差异和季节差异,周年盈余量高达260.90kg/hm^2,且主要集中在蔬菜生长季(70.63%)。较T1处理,T2、T3处理显著降低周年磷素盈余量达38.47%~64.87%(P<0.05)。同时,虽然蔬菜产量在T2、T3处理下均显著下降,但较T2处理,T3处理对蔬菜、水稻及周年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可见,菜—稻轮作种植模式下,蔬菜季施用适量生物炭,稻季不施磷具有磷素减排、维持作物稳产和磷素表观平衡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对中国水禽肉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的国际比较分析明确了中国鸭肉和鹅肉的国际竞争力概况和发展变化趋势;通过对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比较分析发现了中国水禽肉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在优势和劣势;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水禽肉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药剂浸种试验 薯块全部经过人工接菌,供试品种为无病的胜利百号,接菌量为每一低倍显微镜视野下(10×12)有分生孢子10个,将薯块在清水中洗净晾干后接菌,再晾干浸药,浸药时间10分钟,水温一般在14℃左右。对照薯块于接菌后浸清水,然后在回  相似文献   
78.
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对籼稻品种库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比最小的品种高426%(2001年)、817%(2002年),F类品种比A、B、C、D、E类品种分别高18471%、8893%、5745%、3432%、1405%(2001年)和30505%、15354%、9028%、5124%、2129%(2002年);2)随着库容量水平的提高,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3)大库容类型籼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4)大库容籼稻品种平均穗长、着粒密度、每穗一次枝梗数、每穗二次枝梗数较大;5)提高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均可促进单位面积库容量的提高,两者对库容量作用的大小相仿,但均显著大于千粒重对库容量的影响。着粒密度、穗长对每穗粒数的影响显著大于每穗二次枝粳数,以及一、二次枝粳数比值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物质丰富的城市公园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城市林业质量和种植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另外,树木移植栽培技术对林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为探明沼液组分中影响农田安全消纳的限制因素,揭示农田消纳沼液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导致作物减产的机制,该文选取多年黄瓜种植的日光温室大棚原位微区为试验平台,以3个不同沼液COD量处理的土壤及黄瓜幼苗为研究对象,监测了COD施用后土壤环境因子及黄瓜幼苗生长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分析了COD量、幼苗生长、土壤养分及其它生态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低量沼液COD处理1566 kg/hm2能够促进幼苗生长,施用前期加速有效磷峰值的出现,后期保水和保温效果明显。高量沼液COD处理3132 kg/hm2抑制幼苗生长,施用前期推迟有效磷的供应峰值,使得土壤养分的供给与作物生长需求在时效上未能有效匹配,并且施用后期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等变化不利于幼苗生长。相关性分析表明沼液COD与幼苗干物质及植株氮磷钾积累均呈抛物线相关,低量COD处理有促进作用,高量COD处理有抑制作用。根据曲线拟合计算COD最佳施用安全阈值1102-1442 kg/hm2和最大施用安全阈值2208-2884 kg/hm2。等量氮磷钾设置的条件下,COD含量是影响沼液农田利用的关键限制因子,将农田作为安全高效消纳沼液的处理方式时,不能完全采用沼液中氮磷钾替代化学肥料氮磷钾,需考虑沼液中COD含量,结合化学肥料施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