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1.
为临床上能快速诊断虎流感,通过对已分离获得的虎源H5N1流感病毒和GenBank中报道的A型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NP、HA、NA序列,设计合成各个基因的特异性PCR扩增引物和A型流感病毒通用反转录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一步法可同时扩增出3个基因的联合RT-PCR检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临床病料检测,并与电镜负染、HA/HI及病毒分离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NP、HA、NA基因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64bp、581bp、173bp,其检测的敏感性约100个TCID50。该方法的检出率和病毒分离结果相符,高于电镜负染和HA/HI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虎源流感病毒的临床或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22.
粮、油、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多地少,粮油争地、作物争春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多年研究推广,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粮、油、菜一年四作四收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3.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V1野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 Insavc-1株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 V1野毒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阳性PCR片段经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1,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CCV标准毒株Insavc-1 N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 146 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1.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在V1野毒株推导的N蛋白N端156-179位存在一个SRXX富集区,与小鼠肝炎病毒相应区域相同,推测可能是RNA结合区.另外,推导的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其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标准毒株Insavc-1 N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氨基酸组成上,该蛋白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达9.84%,提示该蛋白具有高度螺旋和缠绕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4.
将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P2基因优化后克隆至pFastBac Dual载体,重组获得穿梭质粒rBacmid-Panda-dVP2,转染Sf9细胞拯救获得表达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pFBD-Panda-dVP2。rpFBD-Panda-dVP2感染Sf9细胞会形成明显的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显示rpFBD-Panda-dVP2感染的Sf9细胞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对感染细胞后收获的抗原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约65 kDa处可见明显的目的蛋白条带;电镜下可见与天然细小病毒形态大小相似的粒子,表明rpFBD-Panda-dVP2感染昆虫细胞后可成功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获得的VLPs血凝效价可达1∶215。将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LPs免疫幼猫后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HI效价最高可达1∶211,且保护性抗体水平可持续至少12个月。大熊猫源细小病毒VLPs的成功构建,为大熊猫细小病毒病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对防控大熊猫细小病毒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将纯化的犬瘟热病毒(CDV)分别与弗氏完全佐荆(CFA)和弗氏不完全佐剂(IFA)乳化制备的乳化抗原作为免疫原,以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从而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7、3G2、5E3.亚型鉴定结果显示,2F7为IgG2a型,3G2为IgGl,5E3为IgGM.用2F7制...  相似文献   
26.
27.
为临床上能快速诊断虎流感,通过对已分离获得的虎源H5N1流感病毒和GenBank中报道的A型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NP、HA、NA序列,设计合成各个基因的特异性PCR扩增引物和A型流感病毒通用反转录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建立一步法可同时扩增出3个基因的联合RT-PCR检测方法。将该方法用于临床病料检测,并与电镜负染、HA/HI及病毒分离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NP、HA、NA基因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64bp、581bp、173bp,其检测的敏感性约100个TCID50。该方法的检出率和病毒分离结果相符,高于电镜负染和HA/HI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虎源流感病毒的临床或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利用ISSR以及在甘薯中报道较少的3种分子标记技术SCoT、CDDP、CBDP,分别对46份甘薯及其近缘属I.trifida进行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SCoT、CDDP、CBDP 3种分子标记的单引物平均扩增片段数和扩增多态性均优于目前甘薯研究中常用的ISSR分子标记。4种标记分析结果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异范围0.36~0.92,各分子标记获得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差异不大。利用全部分子标记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参试材料之间差异较明显。甘薯与I.trifida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较大。在不同甘薯品种之间,除少部分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外,大部分甘薯品种间的差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SCoT、CDDP、CBDP 3种分子标记可应用于今后甘薯及其近缘属分子标记研究,更好的发掘甘薯及其近缘属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利用I.trifida与栽培甘薯较大的遗传差异,丰富栽培甘薯遗传多样性,将对甘薯育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通过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和充分调研,结合我国军警用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对严重威胁我国军警犬、军马、军鸽的人兽共患病现状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外防控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军警用动物人兽共患病防控建议,为保障我国军警用动物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水稻突变体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突变体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材料。通过构建突变体库,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来分离鉴定突变基因功能的研究方式,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研究水稻基因功能的主要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水稻突变体库构建的主要方法、资源现状,并对水稻突变体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