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9篇
  12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燃烧废气能量是发动机热量损失的一个主要来源,约占燃烧总热量的40%左右,排气余热利用是汽车节能的有效途径。围绕越野汽车的排气余热利用,设计了热水淋浴装置,采用热水交换器回收发动机的排气余热,通过智能水温装置控制热水温度,通过水箱的减振和保温设计,提高了水箱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352.
江西省早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胁迫下对江西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48份早稻品种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58.33%,大部分品种具有相对较强的芽期耐冷性;而人工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100%,70%品种的死苗率在增加,芽期耐冷性在不同程度地减弱,不论是在自然低温还是在人工低温条件下,杂交水稻组合的芽期耐冷性均要强于常规水稻品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组合间在自然低温下、人工低温下芽期耐冷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杂交水稻组合间耐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常规水稻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耐冷性无明显差异,而在人工低温下耐冷性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温度降低常规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三系"杂交稻中其恢复系的芽期耐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合的芽期耐冷性表现;杂交稻组合株两优1号、两优287和荣优9号,对低温的反应比较迟钝,耐冷性强,可作为耐低温水稻品种在水稻生产和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53.
基于2001—2017年江西省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碳排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运用LMDI模型考察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经济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江西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江西省农业碳排强度持续趋于下降且2015年后农业碳排总量趋于下降;江西省农业碳源以化肥为主,其占比接近50%,且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膜投入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经济水平是江西省农业碳排放增加最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是该地区农业碳排放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规模整体上对农业碳排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劳动向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健全农业碳排监管机制将成为江西省农业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54.
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侵染水稻,引起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近几年,在我国南方水稻产区,条斑病大面积发生,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准确地在Xoc中进行基因功能的分析,本研究设计出模块化的质粒系统,用于基因转录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分析。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选取hrpG、hrpX和hrpB1基因构建了相应的启动子载体和蛋白表达载体,将这些载体导入相应的hrp调控子基因trh、hrpG和hrpX的突变体中。GUS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在XOM3培养基、寄主水稻组织和非寄主烟草组织中,启动子模块元件能够准确反映这3个hrp基因的调控表达模式。蛋白免疫杂交结果显示,HrpX蛋白表达水平反映的调控模式与hrpX启动子活性呈现的调控表达模式一致。水稻上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有效表达的HrpG蛋白能够恢复hrpG突变体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这表明,这套模块化的载体系统能够有效应用于基因转录表达、蛋白表达和功能互补的分析。这将为Xoc-水稻互作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加快Xoc毒性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5.
Kasalath是一种公认的组培再生性优异的模式籼稻品种。为建立具有G418抗性的Kasalath悬浮细胞系,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转入G418抗性基因和GUS报告基因的Kasalath愈伤组织,然后利用获得的胚性转基因愈伤在NBL培养基中进行初步悬浮培养,后转至AA培养基进行终培养,在继代过程中通过持续的小颗粒愈伤筛选最终建立了Kasalath转基因悬浮细胞系;本研究获得的悬浮细胞系分散性良好,增值快(10 d可增殖约3.8倍),而且可从悬浮细胞中分离到高活性的原生质体,分离效率可达6.3×107个原生质体每毫升自然沉降细胞。本研究展示了Kasalath是一种建立悬浮细胞系的优良材料,为进一步进行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原生质体融合提供依据,建立的悬浮细胞系亦可用于生理生化研究或供分离原生质体以进行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等试验。  相似文献   
356.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指标及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蟹初始体质量为(71.25±1.13)g。设计对照组(不额外添加氨氮,水中本底氨氮质量浓度约为1 mg/L)、低浓度组(10 mg/L NH4Cl)、中浓度组(50 mg/L NH4Cl)、高浓度组(100 mg/L NH4Cl)4种不同的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于胁迫的第1天、3天、5天、15天抽取血淋巴进行相关免疫指标测定,并观察氨氮胁迫15 d后对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处理组的血细胞密度(DHC)在胁迫初期(第1天和第3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第5天,各组血细胞密度均升至最高;但至第15天时,高浓度组的DHC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的氨氮胁迫在短期内可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浓度的氨氮胁迫却抑制其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SOD活性变化趋势与DHC相似,CAT活性在胁迫第5天时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3个氨氮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第15天时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不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使MDA增加速度不同,浓度越高,MDA在体内累积量越大;(2)与对照组相比,3个氨氮处理组的中华绒螯蟹在遭受氨氮胁迫15 d后,其肝胰腺B细胞数量均减少,转运泡体积明显增大,细胞核增大且数量增多;而且在高浓度组中,中华绒螯蟹的部分肝小管基膜破裂、细胞结构模糊,少量细胞核解体。结论认为,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DHC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研究结果从免疫学与形态学的角度阐明了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的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357.
中华绒螯蟹对11种饲料原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氧化钇(Y2O3)作为指示剂,按照"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原则配制饲料,测定了体重(97.34±7.36) g的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饲料原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选取鱼粉、血粉、肉骨粉、乌贼内脏粉、虾壳粉、啤酒酵母、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共11种商品蛋白质饲料原料.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饲料蛋白源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为40.62%~89.75%,其中,鱼粉和血粉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6.07%和89.75%,显著高于其他原料组;而菜籽粕(42.41%)和玉米蛋白粉组(40.62%)的粗蛋白消化率则明显低于其他饲料蛋白源(P<0.05).其他蛋白源的消化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豆粕(77.94%)>啤酒酵母(76.90%)>虾壳粉(74.02%)>肉骨粉(73.78%)>棉籽粕(71.63%)>花生粕(65.90%)>乌贼内脏粉(63.51%).在动物性蛋白源中,中华绒螯蟹对血粉和鱼粉的氨基酸消化率较高,二者的总氨基酸消化率均高于90%,试验结果还显示,蟹对乌贼内脏粉的氨基酸消化率最低,仅为63.51%;单细胞蛋白源啤酒酵母的总氨基酸消化率(86.77%)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源;在植物性蛋白源中,对棉籽粕的总氨基酸消化率最高(85.37%),其次是豆粕(79.41%).本研究结果对评价不同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以及开发中华绒螯蟹氨基酸营养平衡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58.
鹅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菌引起的幼鹅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中发生炎症,并在肺部形成肉芽肿结节。此病不加以控制,能引起大批雏鹅死亡。  相似文献   
359.
反向遗传系统已成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virus,PRRSV)结构与功能非常重要的手段,并且在设计基因工程疫苗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有效提高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及降低经济成本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在已构建完成的高致病性PRRSV细胞传代毒株反向遗传系统(pAJXM)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将T7启动子换成hCMV(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启动子,从而全长cDNA克隆不需经过体外转录成mRNA的过程,直接通过DNA转染MARC-145细胞拯救病毒;(2)研究hCMV启动子的TATA框与病毒基因组5末端之间最佳的碱基数目,使体内转染获得的病毒基因组5末端序列为病毒的真实序列;(3)在病毒基因组3末端添加丁型肝炎病毒核酶(delta hepatitis virus ribozyme,HDVr)序列,体内转染获得的病毒基因组3末端的非病毒序列通过核酶自动去除。研究发现,基于DNA转染的反向操作系统是可行的,并且hCMV启动子的TATA框与病毒基因组5末端之间的碱基数目设置为25和在病毒基因组3末端添加HDVr序列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病毒拯救效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60.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CV3)在广西地区健康猪群中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广西某市屠宰场健康猪的181份淋巴结进行PCV3的病原检测,结果 PCV3阳性率为24.31%。这说明在健康屠宰猪群中PCV3的感染率较高,带毒情况较为严重。对其中的阳性样品进行全序列扩增,最终得到6条PCV3全基因组序列。将试验所得PCV3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国内外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相比较,结果发现PCV3全基因组相似性为98.6%~99.9%,变异程度低,较为保守;对PCV3ORF2基因进行遗传演化分析,发现PCV3毒株可分为两大型。通过对PCVs(PCV1、PCV2和PCV3)Cap蛋白相似性进行比对分析,推测PCV2与PCV3不具有交叉保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