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34篇
  免费   3660篇
  国内免费   4899篇
林业   5630篇
农学   4487篇
基础科学   2714篇
  6821篇
综合类   25926篇
农作物   4385篇
水产渔业   2737篇
畜牧兽医   7622篇
园艺   3810篇
植物保护   2861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907篇
  2022年   2182篇
  2021年   2359篇
  2020年   2217篇
  2019年   2128篇
  2018年   1468篇
  2017年   2506篇
  2016年   1706篇
  2015年   2696篇
  2014年   2767篇
  2013年   3508篇
  2012年   4609篇
  2011年   4878篇
  2010年   4339篇
  2009年   4090篇
  2008年   4007篇
  2007年   3797篇
  2006年   3372篇
  2005年   2723篇
  2004年   1645篇
  2003年   1101篇
  2002年   1048篇
  2001年   1075篇
  2000年   1030篇
  1999年   769篇
  1998年   566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1篇
  1974年   6篇
  1968年   6篇
  1962年   10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株S1基因序列及pPIC9K表达载体序列,设计1对IBV S1基因表达片段的PCR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长度为1 566 bp IBV S1基因表达片段,5′端不含信号肽序列,3′端添加了终止密码子。用限制性内切酶SnaB和Not将S1基因和载体pPIC9K酶切回收后连接,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S1。用限制性内切酶Bgl将表达质粒pPIC9K-S1线性化,然后用电转化的方法导入毕赤酵母GS115,在MD平板上生长的转化子经过PCR鉴定和表型筛选后,获得了整合型阳性重组菌株GS115/pPIC9K-S1 His Muts。将重组菌株在1%甲醇中进行诱导分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IBV S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获得了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6 000,能与IB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表达的蛋白占上清中总蛋白量的12.5%。  相似文献   
992.
对8株猪链球菌2型重庆分离株的核酸酶A全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126 bp,与Gen-Bank发表的唯一的该基因的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8%,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4%。根据核酸酶A基因的测序结果建立扩增片段长度为301 bp的PCR检测方法,并用甲苯胺蓝DNA酶琼脂对猪链球菌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进行检测。检测了从病猪内脏分离的猪链球菌致病株35株,33株核酸酶A基因PCR检测阳性(阳性比例为94.3%),其中有24株分泌活性检测为阳性(阳性比例68.6%);正常猪扁桃体分离株14株,PCR检测为阳性的10株(阳性比例71.4%),其中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为8株(阳性比例57.1%),检测菌株中有2型猪链球菌44株,38株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PCR检测阳性并且分泌活性为阳性的有32株,猪链球菌1型、7型、9型、13型、1/2型各1株,均能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但只有13型猪链球菌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对猪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期核酸酶活性的检测显示,猪链球菌在培养4、8、16、32、48 h均有核酸酶A的分泌,并且C a2 和M g2 为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必需因子。  相似文献   
993.
宋代军  黄嫚秋 《饲料工业》2007,28(23):37-39
试验用含魔芋粉0%、2%、3%、4%的饲粮饲喂12日龄的樱桃谷杂交肉鸭SM3,探讨魔芋粉作为一种饲料原料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用含魔芋粉的日粮饲喂肉鸭,对肉鸭的日增重、耗料量和增重饲料成本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对鸭的总增重和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中,添加2%的魔芋粉使肉鸭的总增重增加,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光增方式和周期对蛋鸡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光增方式和光照周期对蛋鸡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0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32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光照周期采用渐增和骤增2种,光周期设11L∶13D、13L∶11D、15L∶9D、17L∶7D4个水平。结果表明:①不同光增方式对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以渐增条件下较好。不同光增方式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黄颜色有显著影响(P<0.05),以15L∶9D处理组蛋黄颜色最好。不同光照周期对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以13L∶11D处理组较好。  相似文献   
995.
鸡IGF-Ⅰ基因SNPs及其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IGF-Ⅰ基因的3个SNPs座位,同时分析了它们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PstⅠ、HinfⅠ和TaqⅠ识别座位分别发生T→C、C→A和C→T突变,每个SNPs座位各出现了3种基因型,其中A系在3个座位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方差分析显示每个座位基因型对部分屠体性状都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P≤0.01或0.01<P≤0.05).多重比较显示在其中6个屠体性状上,每个座位3种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之间均有突变型>杂合型>野生型的关系,联合基因型QF/QF和QE/QF的最小二乘均值在4个屠体性状上显著高于(0.01<P≤0.05)联合基因型PE/QE,每个座位突变等位基因都对部分屠体性状具有增效作用.A系和B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3,聚类分析表明两系同为1枝.  相似文献   
996.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鸡贮精腺中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分离并筛选出1个差异表达片段SST01,经测序和BLAST分析,发现SST01与鸡2号染色体上的neurexophilin基因高度同源(98%)。Neurex-ophilin是一种只在神经细胞中分泌的糖蛋白,说明神经系统参与贮精腺内精子的贮存或释放。Neurexophilin作为精液素的配体发挥功能,而精液素使细胞粘连,从而说明neurexophilin参与精子在贮精腺内的贮存过程。  相似文献   
997.
桑、柞树资源在饲料、食品及医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柞树作为"生物质"产业的资源,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为生物质,发挥其在饲料、食品及医药等多功能的开发和循环利用,有深远的发展前景。1我国的桑、柞树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的蚕丝生产强国,家蚕丝及柞蚕丝均居首位。桑园面积90万公顷,产蚕茧约60万吨。桑叶除养蚕外,  相似文献   
998.
鸡鸭对饲料能量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8周龄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海兰褐佳蛋公鸡和北京Z系公鸭各48只,以Sibbald“真代谢能(TME)”法测定了公鸡和公鸭常用谷物、饼粕和油脂等3大类9种常用饲料的代谢能。结果表明:鸡和鸭对饲料能量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AME除棉粕和玉米淀粉鸭与鸡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7种饲料AME鸭都比鸡高;TME玉米淀粉鸭与鸡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8种饲料TME鸭都比鸡高。48h鸭内源能排泄量(113.10MJ)比鸡(88.88MJ)高(P<0.01)。并且饲料蛋白质含量越高,鸭和鸡饲料AME、TME值之间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999.
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禽场的鹅进行了病理学观察,证实此场鹅禽流感在剖检上以眼结膜潮红出血;心肌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胰腺有白垩状或透明坏死点;胃肠出血等为特征。组织学观察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为主要病变,揭示了鹅禽流感的病理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山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2003年广西部分地区山羊群发生的疑似山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的研究。取疑似山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初生羔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病毒能与山羊痘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在感染的细胞浆内发出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病毒悬液接种乳鼠、小鼠、豚鼠、兔子都未发病,而接种3月龄山羊则出现典型的山羊痘症状和病理变化,接种9~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见出现痘斑,连传3代,均无异常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可以看到在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150nm~300nm大小,卵圆形、砖形,有囊膜的病毒颗粒。利用一对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5株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4%。与国外其它毒株的同源性为99.6%和98、8%~99.4%。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山羊痘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资料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P32基因与疫苗毒和国外毒株之间同源性非常高。将该毒株命名为山羊痘病毒LiuJiang/2003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