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7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1168篇
林业   882篇
农学   1144篇
基础科学   526篇
  1315篇
综合类   4848篇
农作物   786篇
水产渔业   507篇
畜牧兽医   1850篇
园艺   732篇
植物保护   54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691篇
  2012年   860篇
  2011年   899篇
  2010年   926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839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控制法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世界范围内人们关注的焦点。兽药残留是影响动物源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重视兽药及其他化学物的残留控制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兽药残留控制的法律法规.包括兽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很难保证动物源食品安全.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信心.损害了我国动物源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信誉。  相似文献   
42.
伊氏锥虫多种克隆群体的采集及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伊氏锥虫抗原变异,国内外学者对抗原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其抗原变异程序、变异数量、变异频率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学研究进而寻求防治锥虫病的免疫学手段。但多局限于某种动物个体感染锥虫后的一小段有限的时间进行,所获得的抗原变异型数量较少,因而很难澄清如:一个虫株究竟能有多少变异机会,是以怎样的程序变异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
0~3周龄北京鸭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量保持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育雏期北京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共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北京鸭育雏期氨基酸理想模式为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100:42:22:38:48。  相似文献   
44.
在测定5类9种粗饲料及3个混合粗饲料的常规成分基础上,实测了它们的粗饲料分级指数(GI):大青山草地早熟禾3.4758、沙打旺3.3731、苜蓿1.7202、混粗C21.1797、青干草1.1029、混粗C10.7852、羊草0.5684、玉米青贮0.4152、玉米秸0.1985、谷草0.1728、混粗D0.0805、苏丹草0.0687,并就GI与饲料相对值(RFV)对粗饲料品质的分级进行了比较,表明GI要优于RFV,同时证明:GI还可以用于混合粗饲料的优化与牧草刈割期的确定。研究并建立了预测粗饲料代谢能(ME)的模型:ME(MJ/kg)=-11.7492 0.5959IVDM(D%)-0.0044[IVDM(D%)]2,其中IVDMD为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45.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试验材料,侵染立枯丝核菌后,经丁二醇(BDO)诱导产生系统抗性(ISR),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氯化钴(CoCl2)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后,检测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观察匍匐翦股颖ISR反应中胼胝质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抑制剂处理下,匍匐翦股颖幼苗中AsA含量较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大量GSH被催化还原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SG大量积累,同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较低,GSSG经GR少量还原为GSH。乙烯促进剂处理下,AsA含量较高,APX活性升高,GSSG在高活性GR作用下催化还原为GSH,使得GSH大量积累。因此在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反应中,高浓度乙烯促进AsA和GSH的大量积累,它们不仅参与了活性氧的代谢平衡,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在ISR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匍匐翦股颖感染褐斑病后,胼胝质主要沉积在厚壁细胞、韧皮部、木质部和表皮组织,其中厚壁细胞胼胝质沉积最多,表皮组织沉积最少。此外,胼胝质沉积面积在不同乙烯信号分子处理间存在差异,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一定浓度的乙烯对ISR反应中胼胝质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在100 μmol·L-1ACC处理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仅为9.916 mm2,处理10 d后升至最高,为38.396 mm2,但在病害侵染后期,胼胝质数量减少,在100 μmol·L-1ACC处理1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降至20.052 mm2,反映了乙烯信号分子对胼胝质沉积的影响是一种短期效应,短期内可提高匍匐翦股颖植株抗病性,具有信号分子的短时效特点。研究结果为探清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响应中ET信号分子如何调控抗病生理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7.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8.
金安桥水电站下闸蓄水后,陡升的库水位将对导流洞结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为保障堵头封堵前的导流洞结构稳定性,运用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在模拟进水口边坡及导流洞开挖支护的基础上,计算汛前下闸水位时的岩体渗流场,对导流洞围岩和衬砌在岩体渗流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复核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导流洞的围岩稳定性在蓄水后仍有保障,衬砌结构受力较小,现有环向配筋满足结构内力要求,但在进水口变截面和导流洞变截面部位沿水流方向的拉应力较大,使得衬砌出现开裂。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区域的开裂范围有限,对整体衬砌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ORFV NZ2毒株的CBP蛋白氨基酸序列为研究对象,对CBP蛋白的理化特性、亲水性、跨膜区、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CBP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179 89 kDa,理论等电点为4.68,半衰期为30 h,稳定系数为43.06,脂肪族指数为81.78,总平均亲水性为-0.383。CBP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不属于跨膜蛋白,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分别占38.11%、33.91%、5.94%和10.48%,三级结构形似倒立的哑铃,上下对称。筛选出了6个优势B细胞表位、3个CTL细胞表位,无Th细胞表位。CBP蛋白为亲水性膜外蛋白,细胞表位较少,在细胞膜外为ORFV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发挥作用。本研究为CBP蛋白的功能研究与ORFV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