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51篇
  127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香格里拉县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云南松林的空间分布特征、植被指数特征和像元亮度特征三个方面,提取和归纳了云南松林的遥感辅助识别特征,旨在为今后的云南松林遥感分类识别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2.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早期的筛查技术已不能满足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准确检测要求。核酸适配体因其小尺寸、易修饰、亲和性高、热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研究者们运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开发了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众多检测方法,用于快速筛查食源性致病菌。该文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的常用检测方法,总结归纳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程序,列举了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应对样品的快速高效检测要求时的发展趋势,以求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改进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83.
为全面了解和提升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2017—2019年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3年组织州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检测能力比对工作。根据每年疫病的流行态势,设置PCR、ELISA以及传统类检测等比对项目。结果显示:2017—2019年实验室总体准确率分别为50.00%、56.82%、74.47%,样品总正确率分别为90.75%、93.56%、93.48%,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实验室PCR、ELISA、传统类检测项目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P>0.05);州级实验室的检测正确率明显好于县级(P<0.05)。结果表明,州县级实验室检测能力逐年提升,绝大多数实验室具备PCR、ELASA、传统类检测等检测能力,但部分县级实验室的个别项目检测能力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层实验室管理、业务培训等,整体提升县级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4.
利用马铃薯Y病毒属的简并引物对3个海南感病番木瓜植株的叶片进行RT-PCR检测,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表明:均获得了大小约1 700 bp的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apaya leaf distortion mosaic virus,PLDM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88%~96%,序列包含部分NIb蛋白基因、外壳蛋白(CP)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这是首次报道在中国海南地区发现番木瓜感染了PLDMV。但是仅基于PLDMV外壳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还不足以证明在海南发现的PLDMV与其他地区的某一PLDMV株系为同一进化簇。  相似文献   
85.
1事件回顾
  2010年7月某日,某市某农贸市场有肉商向市场管理部门投诉,称其雇人在该市某县屠宰厂屠宰的猪为黄膘猪,请市场管理部门协助处理,并把猪胴体、内脏丢弃在市场管理办公室前的地上,引来群众围观。市场管理方当即向辖区的城区政府汇报;也有群众分别致电当地媒体和市政府热线,政府热线要求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处理,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安排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派员处理。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家蚕雌蛾交配时间早迟与产卵的关系,对家蚕雌蛾羽化后1~5h交配对产卵速度、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蛾羽化后4~5h交配的雌蛾产卵速度快、产卵量最多、不良卵最少。  相似文献   
87.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对有机、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机制,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8 a的有机、无机培肥显著影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指标,降低土壤碳氮比。所获得的细菌序列46 531条,分属于3 494个土壤细菌OTUs,共分为58门、67纲、143目、271科、639属、435种;但不同有机、无机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占35.91%~42.03%,是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化肥配施牛粪、化肥配施羊粪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间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细菌前10门的相对丰度在化肥配施黄腐酸钾、生物有机肥等低量外源有机碳处理下,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低量外源有机碳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处理间的相似度较大,而牛粪配施化肥与羊粪配施化肥处理间的土壤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第一、二排序轴能分别在累积变量78.67%、97.49%上揭示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土壤pH和碱解氮是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低的主要驱动因子。旱作区中长期有机和无机培肥措施下,外源有机碳输入数量及有机肥类型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88.
河南省成土母质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土母质作为土壤发育的主要形成因素,二者间的关系密切。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区,从多样性的角度运用经典的仙农熵测度方法分析成土母质和土壤要素的构成组分多样性、不同母质基础上各土壤分类级别的多样性特征,并运用改进的仙农熵公式研究5 km×5 km网格尺度下不同成土母质对土类空间分布离散程度的影响及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成土母质类型虽少,但其构成组分多样性高于土类,这与二者分类系统的分支率有关;(2)6类母质类型中,残积、坡积物母质面积最大且发育土壤类型最为复杂;15种土壤类型与6类母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对多、一对一和多对一3种类型;(3)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土类的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不同,残积、坡积物母质上分布的优势土类为粗骨土,河流冲积物和河湖相沉积物母质上的优势土类分别是潮土和砂姜黑土,洪积物和黄土与红土母质上发育较好的两种土类为黄褐土和褐土,风积物母质上仅发育了风砂土一种土类;(4)潮土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分别是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空间分布多样性值最高的土类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且成土母质与土类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综上,河南省的6大类成土母质与15种土类的构成组分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离散性程度存在差异,且二者的空间分布多样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开展根系生物量的观测和研究,建立通用性的根系生物量模型对于开展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得到根系生物量的实时信息,2016年9月末利用挖土法和根系扫描系统,获取玉米根系的生物量及生态指标,分析了玉米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根系生物量与根系生态指标之间的模拟方程。结果表明:玉米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30 cm,占玉米根系垂直分布量的94.44%。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根系生物量模型均存在异方差问题,增加根长作为自变量建立的根系生物量模型显著提高了模拟精度,决定系数(R2)达0.91以上。采用对数转换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及比较不同的模拟方程后发现,玉米根系生物量与根径和根长的组合变量(D2H)建立的指数函数是模拟玉米根系生物量的最优方程,决定系数(R2)最高,为0.90,平均绝对误差(MAE)、估计值的标准误差(SEE)、平均预估误差(MPE)均最小,满足了模拟方程的精度要求。对该方程进一步验证发现,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说明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根系生物量。利用根系生物量模型结合微根管法,可解决根系生物量实时观测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Cadmium(Cd) is highly toxic to plants, animals, and humans.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role of nitric oxide(NO)and/or 24-epibrassinolide(EBR) in response of plants to Cd stress. In this study, a hydroponic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O and/or EBR on peanut plants subjected to Cd stress(200 μmol L~(-1))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SNP, an exogenous NO donor)(250 μmol L~(-1)) and/or EBR(0.1 μmol L~(-1)) ad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d exposure inhibited plant growth, and this stress was alleviated by exogenous NO or EBR, and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reatment with C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peanut seedlings, decreased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d concentration in plants. Furthermore, the concent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markedly increased in peanut seedlings under Cd stress,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malondialdehyde(MDA) and proline in leaves and roots. Under Cd stress, applications of SNP, EBR, and especially the two in combin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ranslocation of Cd from roots to leaves, increas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ROS, MDA, and proline,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peroxidase(POD), and catalase(CAT) in peanut seedlings. Exogenous NO and/or EBR also stimulated the activities of nitrate reductase(NR)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NOS) and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antioxidants, such as ascorbic acid(AsA) and reduced glutathione(GSH). Furthermore, exogenous NO and/or EBR enhanced Cd accumulation in the cell wall and thus decreased Cd distribution in the organelles in the roo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lcium(Ca), iron(Fe), magnesium(Mg), and zinc(Zn) were also regulated by exogenous NO or EBR, and especially by the two in combin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NP and EBR, alone and particularly in combination, can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d stress in peanut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