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连续传代培养的羊肚菌菌株稳定性与生产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初筛试验中出菇性能良好的菌株在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菌株连续传代培养6~7代(50~60 d)后,其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与初始菌株相比,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以上发现,研究以16株羊肚菌菌株为试验菌株,经初筛、复筛、中试等,获得能够适应秦巴山区气候环境特点的稳产羊肚菌菌株SMM-06、SMM-07。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山地雨林原始林为对象,实施了择伐强度为0.0%(未采伐)、30.7%(低择伐强度)、45.3%(中择伐强度)、53.5%(高择伐强度)4种试验,观测和分析了择伐后13年间各种试验类型的乔木总碳储量、枯死木碳储量、进界木碳储量、保留木碳储量、树种组碳储量和径级碳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大,中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低;低强度择伐和未择伐林分的保留木碳储量增长率、总碳储量增长率高于中高强度择伐林分;进界木碳储量比率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5.0%左右采伐强度是树种组碳储量增长较理想的强度;45 cm及以下径级保留木各径级碳储量增长率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5 cm以上径级保留木各径级碳储量增长率与择伐强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东洞庭湖湿地植被的分布现状,为提高湿地植被信息提取的精度和效率,应用高分辨率的SPOT-5影像数据,在完成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将NDVI应用到多尺度分割中,结合基于隶属度函数和阈值的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东洞庭湖湿地植被信息进行提取;与此同时,以相同分类方法对未辅以NDVI分割的图像进行植被提取,并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提取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辅以NDVI分割的面向对象信息提取的总分类精度达到了87.69%,Kappa系数达到0.86;未辅以NDVI的总分类精度为82.69%,Kappa系数为0.80;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总分类精度71.92%,Kappa系数0.67;其总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5.00%、15.77%,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0.06、0.19.可见,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湿地植被的提取精度,为湿地植被资源进一步的监测和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CO2地质封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路径。构建STIRPAT模型,对内蒙古2019-203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并利用CCUS技术对内蒙古CO2地质封存潜力进行评估,进而提出利用CO2地质封存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路径。结果显示:2030年内蒙古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在12.99-16.83亿t之间,与碳达峰排放强度约束下的排放量存在10.03-13.87亿t的剪刀差;利用CO2深部咸水层封存技术潜力最大,达到59.38亿t,利用CO2-ECBM、CO2-EOR和CO2-EGR分别可实现34.45亿t、18.58亿t和15.02亿t CO2地质封存;利用CO2地质封存技术,可助力内蒙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封存的CO2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获得生态补偿,利用CO2地质封存得到的内蒙古生态产品价值总量约为...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红枣产业发展,以当前鄂尔多斯市红枣产业的实际发展为切入点,介绍鄂尔多斯市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矛盾,并对鄂尔多斯市红枣产业升级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水库调度系统建设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利用不同比例尺的地形数据以及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建立三维场景,实现对流域、水系、控制工程的展示、查询,实现调度信息管理的三维化,为水库运行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研究5株羊肚菌菌株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无性孢子的情况.结果 ,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均未产生无性孢子,尖顶羊肚菌(M.esculenta)和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在腐殖土培养基上产生无性孢子;表明无性孢子产生与否并非是羊肚菌属真菌的共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