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经济性状遗传变异特征,筛选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优树评价预测模型,为广宁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宁红花油茶核心产区初选的31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冠幅面积、单株产果量和单株产油量等20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参试株优树的20个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范围为3.25%~69.47%;各指标间共有38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将11个评价指标简化为4个较为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0.23%,保留了供试材料各性状的大部分信息。根据4个综合指标的权重以及隶属函数值,优树综合得分范围为0.151~0.674,其中HY25、HY4、HY20、HY17和HY1综合评价表现较好。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预测模型,筛选出冠幅面积、单株产果效率、单株产油量、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等6个核心评价指标。基于6个核心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可将31株样株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优质型;第Ⅱ类丰产性和优质性较好;第Ⅲ类属于丰产型。  结论  建立了广宁红花油茶优树评价模型,筛选出6个核心评价指标,获得了5株综合表现良好的单株。图2表6参24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东方田鼠肝脏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为筛选东方田鼠抗血吸虫病抗性相关基因奠定基础.用TRIzol试剂提取东方田鼠肝脏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EcoRⅠ/HindⅢ定向接头并用EcoRⅠ和Hind Ⅲ酶切,使其两端分别带EcoRⅠ和HindⅢ粘性末端.用Mini Column纯化、收集300 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再连接于带有EcoRⅠ和HindⅢ末端的T7 Select 10-3b载体,经体外包装后,以BLT5403为受体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经测定,库容量为1.3×107 PFU/mL,扩增后文库滴度为1.8×1011 PFU/mL.对从原始文库中随机挑取的100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重组率为91.7%,阳性克隆片段大小分布在200 bp~1 000 bp,其中有95.5%的插入片段大于300 bp.用日本血吸虫童虫可溶性抗原对文库进行了初筛,得到了21个ESTs,将这些阳性噬菌体克隆和血吸虫童虫共培养,其中大部分克隆诱导的童虫死亡率比阴性噬菌体对照高出2%~13%.  相似文献   
13.
郴州市农产品虚拟水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2000年湖南郴州市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区域农产品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有效配置决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每生产1kg大米,需要耗费至少773.8kg的水资源;生产1kg植物油耗费的水量为8286.3kg;生产1kg蔬菜的水量最少,但至少也需要149.9kg的水量.郴州市的农村居民年农产品虚拟水数量远高于城镇居民的,其中大米所消费的虚拟水量就分别达到147.166m^3和41.744m^3.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和不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优势,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压力,并引导人们改变其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水稻根系生物特性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湖南双季稻区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水稻品种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温室气体排放与根系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早稻分蘖盛期CH4排放通量与根干重、伤流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晚稻CH4排放通量与根伤流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早稻N2O排放通量在分蘖盛期与根伤流量相关性极显著(P<0.01),在齐穗期与...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冬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变化和系统净碳交换变化特征。本研究对冬闲(F)、单种黑麦草(R)、单种紫云英(M)、种黑麦草养鸡(RC)以及种紫云英养鸡(MC)的冬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系统净碳交换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RC和MC短期内增加了系统净碳排放,在早稻播种前,白天总体表现为碳汇(RC为817.38 g/m2,MC为472.90 g/m2);且所有处理对CH4表现为弱汇(3.06~22.88 mg/m2)。2)R和M固碳量显著高于F和RC、MC处理。3)RC,MC,R和M与F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含量。4)虽然RC和MC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值低于R和M,但其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平均值更高。5)R, M, RC, MC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土壤碳汇。综上所述,种养结合既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同时增加了冬季稻田系统固碳量。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大学实施知识管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以植科系创新班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阐述了知识管理模型(SECI模型)与课堂教学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SECI模型用于课堂教学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3种有效措施,即理念更新--应用知识管理等武将静态知识库变为动态知识流;氛围营造--开放"模拟知识社区"以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7.
以中嘉早17(早稻)和泰优390(晚稻)为材料,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耦合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9%,“早稻旋耕+晚稻翻耕”处理对水稻增产效果最明显,周年产量高达15.8 t/hm2,较其他处理高5%~36%。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互作对早、晚稻米垩白粒率、早稻RVA 谱特性、晚稻消减值具有极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外观、加工品质影响不显著。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米外观品质差异不明显,“秸秆还田+早晚稻均免耕”处理稻米加工品质最优,而“秸秆还田+早稻旋耕+晚稻翻耕”处理稻米RVA 谱特性最佳。综合得出,“秸秆还田+早稻旋耕+晚稻翻耕”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且蒸煮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8.
湿地稻田甲烷排放估算模型及减排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志强  黄璜 《作物研究》2006,20(3):266-271
对稻田甲烷排放模型、估算量以及减排模式进行了综述。稻田甲烷排放机理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甲烷排放量估算模型,准确估算稻田甲烷排放量;探索稻田甲烷减排的最佳模式,达到既减少甲烷排放,又能增加水稻产量的双重目标。现有模型已从经验模型向机理模型转化,模型的外推能力大大加强。全球及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范围分别是12~200Tg/a,7~41Tg/a。随着基于过程的模拟模型的不断修正,精确度也会进一步提高。目前稻田甲烷减排模式正处于深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9.
水稻根系泌氧能力与根系通气组织大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试验种植早晚稻各8个品种,测定根系泌氧速率和根系通气组织大小及面积比例,比较其差异性并分析相关性,为提高水稻根系泌氧能力提供理论基础依据。结果表明:单株根系泌氧速率与根系通气组织的结构(空腔)大小和根系形成通气组织的面积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通气组织的结构(空腔)大小与单根根系泌氧速率、单位质量根系泌氧速率呈正相关(P0.05);根系形成通气组织的面积比例与单根根系泌氧速率呈正相关(P0.05),然而与单位质量根系泌氧速率无相关性。水稻根系通气组织结构(空腔)的大小和形成通气组织的面积比例均与水稻根系泌氧能力正相关,通气组织发达,根系泌氧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倒伏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植以及水稻收割机的使用,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是水稻栽培与育种工作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水稻生物力学模型、水稻倒伏指数、植株倾斜角度、茎秆抗折力矩、倒伏率、弯曲度、稳定系数以及水稻抗倒伏统计模型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倒伏数学模型,并就水稻抗倒伏模型研究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对水稻抗倒伏研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开展水稻根倒伏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