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用3''RACE方法扩增并克隆口蹄疫病毒基因组3''末端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RACE方法扩增并克隆了口蹄疫病毒(FMDV)0H99株基因组3’端真实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nt,包括3D基因部分序列、3’端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和Poly(A)尾巴,其中3’NCR位于终止密码子TAA之后,长93nt,Poly(A)尾序列至少含有56个A。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OH99株与0TY TW/97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为91.4%,而与O1K、CHINA99、A12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其同源性分别为68.1%、71.0%、70.2%。3’NCR的末端存在保守性较高的基序:CCCTCAGATG,TTTTCCC—CGCTTCCT。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FMDV基因组的功能、构建OH99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99V株。以YH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出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85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34bp,编码577个氨基酸。将YH99V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1%~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5%。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首次完成了免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中国分离株JX/CHA/97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JX/CHA/97株的全基因组由7437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构成为:5'端有一个长度仅为9nt的非编码区,随后有2个阅读框架(ORFs).分别编码一个聚合蛋白和一个结构蛋白。在基因组的3'端也有一个非编码区,长度为59nt。另外,采用RACE方法获得了RHDV的poly(A)尾序,证明该结构至少含有27个A。根据RHDV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将JX/CHA/97株与来自世界各地的22株RHDV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绘制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RHDV各分离株之间存在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可以将它们至少分为6个拓朴群,提示RHDV有朝不同方向发生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
65.
口蹄疫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6.
研究鸭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σC蛋白与宿主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揭示σC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及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及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出与σC蛋白可能发生互作的宿主相关蛋白,并对所筛选出的宿主细胞蛋白进行了GO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注释。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获得与σ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有100个;筛选出的这些宿主细胞蛋白中,在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差异表达量均上升3倍以上的蛋白有6个,分别与病原致病性、蛋白质代谢途径、细胞信号通路转导有关。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σC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揭示σC蛋白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进而调控DRV复制等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7.
从病死的鸡、鹅、鸽中分离到3株禽I型副黏病毒(CPMV、GPMV、PPMV)。毒力测定结果显示,CPMV、G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毒力相似,为强毒型;PPMV的毒力与鸡NDVLa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MV、GPMV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序列特征;PPMV 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属于弱毒株的特征性序列。将该3株病毒制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鸡,结果都能诱导鸡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再分别以CPMV、GPMV攻击免疫鸡群,结果显示免疫鸡群可得到保护,而非免疫鸡群被攻击后全部致死。用HI方法检测3株病毒与Lasota株之间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LaSota与G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LaSota与CPMV、P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有较小的差异。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禽Ⅰ型副黏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新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随机抽取安徽省3个肉种鸡场种鸡及3个地市农贸市场商品鸡的血清样本和泄殖腔拭子,采用ELISA进行鸡白血病检测,并对J亚群鸡白血病病毒抗体阳性鸡群中病鸡的肝组织、全血及上毒细胞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结果表明,3个肉种鸡场中J亚群鸡白血病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73.50%和15.22%;3个农贸市场商品鸡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00%、2.22%和9.10%。3个肉种鸡场A、B亚群鸡白血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7.93%和1.08%,AL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17%、17.93%和15.22%。PCR检测结果表明,从可疑发病鸡的肝组织和全血中均能扩增出ALV-J gp85特异性片段。结果证实安徽省鸡群中有ALV-J感染,并呈不同程度的流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其在我国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历史回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PRRS),是80年代末期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猪病,首先发现于欧美,随后传播至世界主要养猪国家。该病主要以引起怀孕后期母猪的早产,死胎或木乃伊;仔猪感染后成活率急剧下降;育成猪感染以呼吸道症状为主。1987年美国首先报道该病的发生[1]。随后,加拿大,日本、德国、西班牙、法国、荷兰、丹麦等也先后报道了该病的发生[2-5]。仅1991年欧洲所暴发的毁灭性流行,就造成了近100万头猪的死亡,可见该病对养殖业…  相似文献   
70.
【目的】构建操作更简便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感染性cD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在前期构建的RHDV感染性克隆基础上,将其全长cDNA分子分为3段,利用单一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其依次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RHDV感染性cDNA真核表达质粒,将该质粒转染BHK-21细胞,传3代后,对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的细胞冻融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RHDV感染性cD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构建质粒转染的BHK-21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RT-PCR检测结果表明,RHDV拯救成功。【结论】利用真核表达载体可以很方便地拯救出RH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