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嗜水气单胞菌Aer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嗜水气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可引起软体动物、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等多种动物全身性败血症或局部感染,并常致动物死亡。嗜水气单胞菌对人也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败血症及伤口感染、中耳炎、腹膜炎等。近年来,该病原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尤为严重,已成为养殖甲鱼、鲤鱼、鳗鱼、罗非鱼、河蟹、鲶鱼、牛蛙等的常见病,又因为是  相似文献   
72.
牛肉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但是由于用药不当等原因,其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触发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肝功能异常。本试验基于5μg/kg的检验限建立牛肉中的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中残留的阿苯达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经乙醚提取,乙腈和己烷萃取,由高效液相色谱(配紫外检测器)测定得到阿苯达唑及其亚砜与砜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1.8%~88.6%、78.1%~85.6%和83.1%~91.9%,变异系数分别为2.8%~9.2%、0.9%~4.9%和1.4%~4.8%。  相似文献   
73.
当前,我国兽医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畜共患病形势严峻,食源性微生物污染问题严重,食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上升,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造成动物源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严重.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索,并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研究(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危害的风险性评估、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监测网络建设.)、食源性寄生虫研究、人畜共患病研究、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4.
鱼类饲料中添加的非营养性物质包括生长促进剂、促消化剂、益生素、黄酶素、抗氧化剂、诱食剂、粘合剂等,主要作用是改善鱼体代谢机理,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概述了这些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各自功能及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5.
根据鼠脱氧核糖核酸酶Ⅱ (DNase Ⅱ)基因设计引物,通过RT-PCR 扩增出鼠DNase Ⅱα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经鉴定及序列测定,克隆基因与鼠DNase Ⅱα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大小为1 008 bp.将重组质粒pMD-DNase Ⅱα进行酶切后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重组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正确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然后进行初步纯化,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ET-28a-DNase Ⅱα表达载体;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800;初步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图谱上呈单一条带,Western-blot鉴定能与抗体发生特异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6.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筛选随机引物,建立了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随机扩增的多态DNA(RAPD)分析方法。在10条长为10bp的随机组合引物介导下,经过低温(35℃)扩增收集到的8株不同血清型的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可产生稳定、复杂的PCR指纹图。图谱经过PHYLIPS软件分析,绘制出菌株的遗传聚类树图。8株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可分成3个聚类群,其中两株血清型相同但遗传距离较远。试验结果表明,RAPD可作为微生物的  相似文献   
77.
刘明远 《动物保健》2006,(10):16-19
一、旋毛虫病是一种新发与再发的人兽共患病旋毛虫病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其不但可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身体健康也造成巨大威胁。人类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的肉类而发病。当人生食或半生食入含有旋毛虫的肉类后,旋毛虫在胃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根据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基因pBK—CMV—N10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将基因N10的信号肤去除后,用T/A法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NovaBlue,经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到N10基因。将重组质粒pMD-18T—N10进行酶切后连接到原核表述载体pET-28a中,重组质粒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star(DES),用IPTG诱导表达出与理论相符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8700,诱导4h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15%。从N10重组蛋白提取可溶性融合蛋白,对其生物学特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具有类似脱氧核糖核酸酶Ⅱ的活性。  相似文献   
79.
利用放射免疫的方法,对旋毛虫S_3抗原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S_3抗原可检测抗血清的最低滴度为5×10~(-5),与弓形虫、隐孢子虫及锥虫无交叉反应.与猪囊虫、肉孢子虫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和5%.对实际阳性样品可全部检出,阴性样品假阳性率为2.5%,对实验大鼠在72h后可全部测出循环抗原.  相似文献   
80.
用随意扩增的DNA多态性鉴定中国分离的部分旋毛虫虫株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虫种作对照,利用随意扩增的DNA多态性技术对国内的部分旋毛虫分离株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经5条引物的单扩增及复合扩增结果显示,中国的旋毛虫猪株为T.spiralis,大株为T.nativa,猫株为T.nelso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