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品种组合母猪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实施前、后对母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户)进行了母猪混合胎次繁殖性能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外二杂(配套系)母猪、内二杂母猪、本地母猪在项目实施前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9.57 %、90.13 %、89.93 %,项目实施后分别为92.78 %、92.67 %、91.77 %;项目实施前窝平产仔数分别为10.57、10.28、10.23头,项目实施后分别为11.35、10.87、10.53头;项目实施前仔猪70日龄平均个体重分别为24.22、22.99、19.76 kg,项目实施后分别为25.97、24.24、20.87 kg;项目实施前母猪年提供商品仔猪数分别为19.40、19.88、17.74头,项目实施后分别为20.75、20.16、18.48头.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外二杂(配套系)母猪的繁殖性能明显优于内二杂母猪、本地母猪,各品种母猪繁殖性能在项目实施后均比项目实施前有明显提高.因此应大力推广外二杂(配套系)母猪,选留和制种二杂母猪或配套系的父母代母猪,全面迅速提高良种母猪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母猪良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2.
猪配套杂交组合肥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杜洛克(D)、长白(L)、大约克(Y)、四川白猪I系(I)和本地猪(B)为杂交亲本,设置DI、DL、DY、YI、YL、LY、DYI、DYL、DLY、DLB共10个杂交组合,每组合选择8头、共80头试猪参加肥育性能和屠体品质测定,计算综合评定指数。DY、DYL、DLY、DYI4个杂交组合的综合评定值较高,其达100kkg重日龄、日增重、耗料指数和胴体瘦肉率分别为152.15天、967.38g、2  相似文献   
93.
在国内首先将氟烷基因型PCR-RFLP诊断技术用于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的种猪测定。通过从猪毛、猪血中提取的DNA,用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均能得到659bp的DNA片断,并用HhaⅠ内切酶消化PCR产物,酶切结果能准确检测猪应激综合症,即RYR1基因(氟烷基因)的突变。在测定的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猪中,发现长白猪Ha1n基因基因频率较其它品种高,为9.0%,杜洛克为4.2%,在大约克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94.
藏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胴体性能与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出生1月龄左右藏猪54头,分别在1、2、3、4、5、6、12月龄时进行胴体性能和肉质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腹油、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屠宰率在1-6月龄之间变化不大,而在12月龄时增加较多;瘦肉率、前后腿比例、前腿、背腰、后腿中瘦肉率均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肉质特性方面,从pH值、Ovto值、LF值、肌肉含水量、脂肪INF、滴水损失等数据来看,藏猪不同阶段肉质指标均属内质优。  相似文献   
95.
旨在研究丫杈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本研究采用“中芯一号”芯片检测了166头丫杈种猪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利用Plink软件计算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丫杈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link软件构建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 IBS)距离矩阵和分析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采用GCTA软件构建G矩阵,分析丫杈猪群体的亲缘关系;采用Mega X软件构建群体进化树,分析丫杈猪群体的家系结构。结果显示,166头丫杈猪共检测到45 211个SNPs位点,通过质量控制的SNP位点有36 24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9,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54,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87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33;期望杂合度为0.329,观察杂合度为0.344;状态同源平均遗传距离为0.259 5,状态同源距离矩阵和G矩阵结果均表明大部分丫杈猪呈中等程度的亲缘关系;ROH片段共有3 226个,其中40.96%的长度...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血液中的含量及其与胴体和肉质表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ELISA技术检测了丫杈猪、乌金猪、成华猪、雅南猪和藏猪血液中IGF-1和IGFBP-3的含量,同时测定了肌纤维直径和眼肌面积。结果显示:藏猪肌纤维直径最小,且显著低于丫杈猪、乌金猪、成华猪和雅南猪(P<0.05);丫杈猪和乌金猪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藏猪(P<0.01),显著高于成华猪(P<0.05);血液中丫杈猪的IGF-1含量极显著地低于乌金猪、雅南猪和藏猪(P<0.01),乌金猪、成华猪和雅南猪的IGF-1含量极显著地低于藏猪(P<0.01);丫杈猪的IGFBP-3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雅南猪和藏猪(P<0.01),乌金猪的IGFBP-3在血液中的含量显著地高于雅南猪和藏猪(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肌纤维直径与IGF-1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眼肌面积与IGFBP-3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5)。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控IGF-1和IGFBP-3含量来调控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  相似文献   
97.
98.
为了研究川藏黑猪S05系的育肥、胴体和肉质性能,试验采用世代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71.89 d,日增重为824.96 g,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为14.35 mm,料重比为2.71,屠宰率为72.94%,背膘厚为24.33 mm,眼肌面积为36.77 cm2,胴体瘦肉率为62.41%,pH1值为6.45,滴水损失为2.14%,肌纤维直径为86.22μm,嫩度为6 126.85 g,肌内脂肪含量为3.29%。  相似文献   
9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约克夏猪和藏猪血清中脂联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约克夏猪和藏猪血清中脂联素含量分别为(62.59±5.51)μg/L和(87.79±1.97)μg/L,呈极显著差异(P0.01);胰岛素含量分别为(48.48±3.17)m IU/L和(47.41±0.94)m IU/L;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50±0.24)%和(5.48±0.44)%。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脂联素可通过血液正向调控肌内脂肪含量,初步阐明了猪血清中脂联素的品种差异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CSA),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含量。结果显示,杜洛克猪CSA极显著大于藏猪(P0.01),其血清中GH、GHRH含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说明GH、GHRH对猪背最长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