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1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六安市种子公司开发的棉花种衣剂进行了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20%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悬浮种衣剂1:40-50包衣,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苗期炭疽病和立枯病,且防效超过50%福美双粉剂和20%甲基立枯磷拌种.  相似文献   
12.
编码棉铃虫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棉铃虫触角中克隆了一条全长722bp的cDNA序列,命名为CSPHarm。CSPHarm阅读框全长381bp,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典型特征。CSPHarm与已报道的其它昆虫的化学感受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CSPHarm是一个编码棉铃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基因。CSPHarm具有强烈的亲水性,但是在第20~30位的氨基酸组成一个亲脂性的结构,这可能是结合亲脂性气味物质的区域。半定量RT-PCR研究结果显示,CSPHarm在棉铃虫头、胸、腹、足、翅和触角等组织中表达量都很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在卵、幼虫、蛹和成虫体内也都有表达,在卵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在成虫体内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我国各棉区20个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滞育诱导的光温反应。结果显示,位于华南棉区的种群不具有滞育特性;长江流域中下游南部地区的种群具有较短的滞育诱导光周期;而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北部、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的种群对光温诱导的滞育反应则极为敏感。表明我国棉铃虫在生态适应性上存在明显的分化。依据研究结果,作者将我国棉铃虫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个生态型并划分了各生态型的生态区域。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种感器 ,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感器 ,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触角表面存在表皮隆起结构 ,特别是在中部和基部 ,表皮隆起形成了明显的三角棱形刺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棉铃虫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感受器淋巴液和感觉神经细胞树突等结构组成。它们的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区别 :毛形感器表皮壁较厚、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数量很少而且毛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通常有 1个或少数几个 ,而锥形感器的表皮壁很薄、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以及锥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的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5.
华北北部地区转Cry1A+CpTI和Cry1A基因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2001年采用背负式机动吸虫器取样法在河北省廊坊研究了转(Cry1A CpTI)基因棉(Gossypium hirsutum)(SGK321)、转Cry1A棉(GKl2)和其受体棉(G.hirsutum)棉田的节肢动物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和中性昆虫亚群落的多样性。采用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转抗虫基因棉的害虫多样性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与普通棉施药和非施药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由于在棉花生长中、后期转抗虫基因棉处理的中性昆虫多样性显著高于普通棉施药处理,导致同期转基因棉的节肢动物总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普通棉的施药防治棉铃虫处理。表明转抗虫基因棉由于减少棉铃虫防治用药量,而显著提高了棉田中、后期生态系统节肢物的群落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害虫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自10年前首次种植转基因植物以来,转基因作物已在全球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些转基因作物中绝大多数品种具有抗虫基因能够增强作物对靶标昆虫的抗性。同时转抗虫基因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和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鉴于此,本实验开展了转Bt-cry1Ab基因抗虫玉米花粉  相似文献   
17.
转Cry1Ac和Cry1A+CpTI基因棉花粉对柞蚕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柞蚕(Antheraea pemyi)是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大面积人工野外饲养的重要经济昆虫,以天然柞林形成的蚕场与棉花常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中。采用田间花粉沉积量测定结合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c基因和Cry1A CpTI基因棉(Gossypium hirsutum)花粉对柞蚕生长发育的生态风险。花粉沉积量测定表明,棉田内1m至棉田外1m的范围内,棉花花粉5d累积密度低于200粒/cm^2。用转基因抗虫棉花粉处理(花粉密度约l000粒/cm^2和10000粒/cm^2)的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片分别饲养蚁蚕至3龄末,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棉花粉处理相比1~3龄期柞蚕的死亡率、发育历期、以及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相对代谢速率、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等营养指标均无显著差别。表明两种供试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不会对柞蚕的生长发育带来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中肠.Bt 毒素受体蛋白(APN )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g/EGTA方法,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离心,成功地分离了棉铃虫(Bacillus thuringiensis)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BMVO,BBMV中保留了大部分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活性,BBMV中APN的特异活性较粗匀浆液相比提高了3.29倍;CHAPS3-[(3-chlor-amidopropyl)dimethylammonio]-1-propane sulphonate可以增加BBMV的溶解,加入1%(CHAPS)之后APN特异活性增加至5.21倍;利用磷酸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PI-PLC)能将APN从膜上解离下来,BBMV经PI-PLC处理后,SDS-PAGE电泳结果仅有120kD的1条带;Mono-Q和FPLC结合的方法可以纯化部分APN,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经Mono-Q柱处理后的BBMV中分子量约100kD的蛋白条带加粗;棉铃虫3个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APN特异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棉铃虫对Bt产生抗性与APN活性的变化无关,抗性的产生可能与Bt毒素和APN结合能力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一个棉铃虫触角特异表达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昆虫触角嗅觉感器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空气中的挥发性气味分子,它们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外界环境中许多分子对昆虫细胞具有毒性,昆虫触角中必定存在某种机制分解这些毒性物质以及多余的气味刺激物。利用差异显示PCR的方法分离得到了3条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触角专一性的mRNA片段,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表明,克隆A4-1与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家族具有很高的同源性。Northern杂交表明,克隆A4-1在棉铃虫触角中专一性表达,并且在雄蛾触角中的表达量明显比雌虫中高,这与棉铃虫性外激素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相似。根据该基因在昆虫触角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已经报道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昆虫中所起的作用,推测该基因与性外激素的分解有关,同时可能参与触角中毒性分子的分解。  相似文献   
20.
生物制剂B_t乳剂防治抗性棉铃虫试验示范初报李巧丝,刘芹轩,高宗仁,吴孔明,邱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80年代以来,河南省各地棉铃虫对常用农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学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为了克服化学农药的弊端,解决害虫抗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