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笔者走访调研了海南省国家级、省级水产良种场,海南省南海热带鱼类、对虾、罗非鱼、热带观赏鱼等水产苗种协会,各市县省级苗种生产龙头企业、育苗大场等,结合各场近年来的生产销售状况,总结分析了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5年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
布氏石斑鱼的染色体核型、银染和C-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补充布氏石斑鱼细胞遗传学数据, 并为石斑鱼染色体进化研究以及石斑鱼遗传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 实验利用Giemsa染色、C-带和Ag-NORs方法对布氏石斑鱼的染色体核型以及异染色质和具有转录活性的核仁组织区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和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布氏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 其染色体组由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绝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呈异染色质带, 仅在第24对染色体靠近着丝粒的位置检测到银染带, 以上结果均表明, 布氏石斑鱼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53.
基于toxR基因的河流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流弧菌的toxR基因设计了6对引物,分别为F1、F2、F3、F4、F5、F6.以标准河流弧菌HL01、HL02、HL03、HL04做梯度PCR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仅F2和F4能获得分子量分别为332 bp和358 bp的目的条带.利用其他27株非河流弧菌进行PCR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引物F2和F4的特异性较强,但F2和F4这两对引物的灵敏度也有一定的差异,F2的灵敏为9.3×103 cfu/ml,F4的灵敏度为9.3×102cfu/ml.  相似文献   
54.
提取了10株不同毒力的溶藻弧菌脂多糖,其中HN08811、HN08155、HN08813、HN08335、HN07006为毒力菌株,HN08805、HN08307、HN08156、HN08801和TG06003为非毒力菌株.分别取10μg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不同毒力溶藻孤菌脂多糖的电泳条带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在类脂质A区段(分离胶的上半部分),不同菌株间图谱呈片状堆积,多态性难以分辨;在抗原多糖O-特异性侧链条带区段(分离胶的下半部分),除HN07006外,毒力菌株的条带清晰,数目在7~9条之间,所有非毒力菌株产生细而密集的可辨条带.本文为一类遗传型的溶藻弧菌毒力菌株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分型指标,也为溶藻弧菌的血清型分型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本文主要对创伤弧菌的一种选择性培养基:CPC琼脂培养基、mCPC琼脂培养基、CC琼脂培养基、VVM培养基和VVMc培养基的选择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培养基对创伤弧菌选择效率的详实数据。  相似文献   
56.
针对21世纪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与要求,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如何优化海水养殖专业海水养殖动物植物病害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治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考。  相似文献   
57.
调查了海南省的30株溶藻弧菌环境菌株对2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菌株携带质粒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有菌株对洁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万古霉素、氯洁霉素、制霉菌素5种抗生素完全耐药,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0.8%~66.7%,表明该地区溶藻弧菌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30株溶藻弧菌中有22株不携带质粒,8株携带1~3个质粒,质粒为1.20~12.5kb;8株携带质粒的菌株共形成了7种类型的质粒指纹图谱。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溶藻弧菌的耐药性与其是否携带质粒无明显关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可能主要是由染色体相关基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8.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了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m硫酸铜∶m硫酸亚铁=5∶2)、敌百虫和高锰酸钾5种常用杀虫剂对壳高(1.5±0.2)cm方斑东风螺稚螺的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以上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24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81.45,34.81,18.17,478.19和89.12 mg·L^-1;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48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64.72,5.81,12.68,407.48和43.38 mg·L^-1;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2.21,0.05,1.86,89.23和3.10 mg·L^-1。  相似文献   
59.
从海南省文昌市、海口市的海水养殖池和天然海域中采集的海水与底泥样品中分离和筛选出13株具有高蛋白酶活性的地衣芽孢杆菌菌株,经菌落形态观察、标准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测序,确定获得的菌株均为野生型热带种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60.
根据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斜带石斑鱼PKR基因的全长c DNA,对其原核表达、组织分布及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PKR基因c DNA全长为2 151 bp,其中ORF区为1 863 bp,编码621个氨基酸,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大小为70 157.15 Da,PI为5.72。通过NCBI网站上BLAST软件比对发现,斜带石斑鱼PKR与其他物种的PKR高度同源。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KR-p ET-32a,获得了斜带石斑鱼PKR的融合蛋白,经纯化后制备了斜带石斑鱼PKR鼠抗血清。利用荧光定量PCR对斜带石斑鱼PKR基因组织分布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肠的表达量最高,头肾次之。以荧光显微镜对其亚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该基因为全细胞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