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病、肿瘤及遗传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办法,动物病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则是有害基因在人体内的表达或正常基因在表达时发生失控甚至基因突变等所致.80年代发展起来的反义RNA,则从反向遗传学角度提供了特异性抑制某一基因的手段.已成为病毒、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等的基因疗法,改良动植物品种及改进生物研究技术的一种极有潜力的可供选择的方  相似文献   
62.
以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临床健康牛外周血中CD3、CD4、CD8和γδT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各T淋巴细胞亚类分布差异较大.其中CD3平均值为53.88±8.71%,CD4为17.13±3.22%,CD8为15.10±5.81%,γδT为18.77±8.07%.同时检测了广泛存在于各种淋巴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α受体(IL-2Rα),发现IL-2Rα百分率与γδT细胞百分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即γδT细胞百分率高时,IL-2Rα也高,反之亦然.跟踪3头牛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百分率的实验结果,证明牛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的差异,与牛的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3.
对鸡胚胎龄的形态发育与营养供应关系的研究表明,鸡在个体发生的胚胎发育中,显示了禽类系统发生的信息,从水生到陆生的形态进化分期:如胚层期是从原肠胚到三胚层的形成,胚层以渗透方式获得营养并进行厌氧呼吸。鳃型期是头侧出现四对鳃弓,心管原基开始跳动,为胚肋的血液循环,营养及气体交换建立了基础。趾蹼期是肢芽末端分化成蹼状。爪型期是以趾同蹊膜退化爪甲出现为特征,胚胎从脐肠系膜动静脉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雏型期是雏胚开始吞噬并吸收来自浆羊膜道的营养物质,促进了雏儿消化系统、喙、翅、爪及羽毛的发育。孵化到18天,雏儿可以从气室进行气体交换。雏型期的发育为破壳后雏鸡的本能行为建立了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4.
β2微球蛋白(β2m)是组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复合体的轻链分子,对于MHCⅠ类分子在细胞表面稳定表达和有效递呈抗原肽必不可少。本试验从来航鸡全血细胞中克隆了鸡β2m(Chβ2m)全基因,利用软件预测了其信号肽序列,并构建了表达成熟Chβ2m的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将所得包涵体溶于8 mol/L脲,并在变性条件下对包涵体中的重组Chβ2m进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Chβ2m,为制备MHCⅠ四聚体及探索禽类MHCⅠ类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5.
某猪场所饲养的猪发生一场疾病,发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黄色)。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有一只两岁大京巴犬在过马路时被车辆撞倒,出现后肢明显肿大、跛行,触摸患肢,狗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6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给养鸡业带来极大危害.为寻求一种有效治疗药物,笔者对病毒快克治疗人工诱发IBD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新疆美利双羊对绵羊慢病毒的抗体应答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琼扩(AGID)试验每月1次检查绵羊慢病毒(OcLV)北疆株(NXJstrain)血清学阳性羊的抗体应答的转换。2头受试公羊和8头母羊分别连续检查6个月和13~15个月。10头受试羊中有7头的对病毒核心蛋白(p26)的抗体(外线)与对病毒包膜糖蛋白(gp135)的抗体(内线)以及与同时对p26和gp135二者的抗体(双线)发生转换。30%~50%的受试羊在一次性琼扩试验检查时只出现外线,3头血清学可疑羊在2~3月后全部血清学转阳。作者等还对抗体应答转换的原因和琼扩试剂的合格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犬瘟热重组N蛋白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纯化的犬瘟热病毒(CDV)重组N蛋白为诊断抗原,建立了犬瘟热病毒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将其命名为rN-CDVELISA。确定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167μg/孔,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其作用时间为45min,羊抗犬酶标抗体稀释倍数为1:2000,作用时间为60min,S/P值≥0.208者判为阳性,S/P值≤0.16者判为阴性,介于两者之间者判为可疑。该抗原不与犬细小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犬副粘病毒、犬波特氏杆菌等4种疾病的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检测血清样品96份,与进口诊断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7.1%。本研究为现地免疫犬群抗体检测和进行CD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旨在制备针对鸭维甲酸诱导蛋白Ⅰ(RIG-Ⅰ)全长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从鸭脾脏cDNA中扩增鸭RIG-Ⅰ基因N端长度均为900 bp的a(1-900 bp)和b(751-1650 bp)2段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重组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将获得的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出17株与分段表达的鸭RIG-Ⅰ蛋白有良好反应性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克隆抗体上清效价均为1:512;间接免疫荧光(IFA)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10H7C3和2A10A2 2株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鸭RIG-Ⅰ全长蛋白有良好的反应性。本研究制备了特异性鼠抗鸭RIG-Ⅰ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IG-Ⅰ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