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7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51.
根据GenBank登录的MO HSP70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O新疆分离株HSP70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入T载体中测序。将HSP70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HSP70,并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53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MO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HSP70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HSP70蛋白免疫小鼠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证实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2.
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与兔IL-15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共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斯氏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5(MIC-5)和兔IL-15重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抗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免疫调节性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和兔IL-15基因,克隆到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中,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B-MIC-5-IL-15转染BHK-21细胞。在转染后,用RT-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别检测MIC-5和IL-15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在重组质粒pB-MIC-5-IL-15转染BHK-21细胞24 h后即可检测到MIC-5、IL-15基因进行了转录;在转染36、48、72h后,MIC-5和IL-15基因可同时在BHK-21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和兔IL-15基因的重组载体,实现了两种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共表达,为抗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免疫调节性DNA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阿拉尔某鸡场分离出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应用K—B法,用10种抗菌药物对其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抑菌作用最强的是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环丙沙星;无抑菌作用的是青霉素、四环素、氟哌素、头孢唑啉。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新疆地区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活性,本实验采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培养分离自新疆不同地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通过对分离株纯培养物的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4株少孢节丛孢菌,分别命名为XA3、XA6、XD1和XD4。18S rDN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XA3、XA6、XD1和XD4新疆分离株之间同源性较高,与GenBank登录的少孢节丛孢菌CBS289.82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6%、99.5%、99.1%和98.9%,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捕食线虫活性测定试验表明,4个分离株在CMA中的捕食率为92.8%~97.6%;体外对绵羊粪便中线虫幼虫的捕食率为90.7%~95.4%,均具有很强的捕食活性。本研究为研究绵羊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控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运用电镜负染、荧光抗体染色、间接-ELISA三种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收集的7份猪瘟RT-PCR阳性病料进行了检测,发现:电镜负染法检出阳性病料2份,荧光抗体染色法检出阳性病料6份、间接-ELISA法检出阳性病料6份。结果表明荧光抗体染色、间接-ELISA都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间接-ELISA法可作为基层对猪瘟进行快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6.
“日出”喷薄,拿农村“癌症”开刀 解一:一个文明、公道、有战斗力和创新精神的村领导班子,是打开村庄工作局面并保持蓬勃生机的必要条件 在山东省青州市北马村,村民王尧阶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弟兄好几个原先住在村东头的老湾坑里。一到六月天,整个房子就泡在了水里,得搬家。于是,村里给划了现在这个地方,可当时仅能垒起5间屋,院子被别家占着,连烧饭棚子也搭不起来。就这样,房子盖起来18年,王尧阶却没能进去住。 当时,村里像王尧阶这种“无院户”或“半边院户”有50多家,邻里之间几乎  相似文献   
57.
从新疆阿克苏地区多个鸡场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51株,金色葡萄球菌18株,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K-B法,用10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对其敏感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对大肠埃希氏菌作用最强的依次是庆大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抑菌作用较差的是青霉素、四环素、头孢唑啉;对金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的依次是头孢唑啉、红霉素、庆大霉素,押菌作用较差的是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58.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功地从发病银黑狐的脾脏中扩增出一条特异性的核酸带,为狐狸犬瘟热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特异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新疆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新疆石河子地区疑似感染ORFV的羔羊唇部结痂病料,通过PCR扩增、Vero传代细胞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检测、分离和鉴定ORFV毒株,对分离鉴定的3株ORFV毒株保护性抗原基因B2L和F1L及毒力基因VIR、GIF和VEGF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从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株ORFV新疆流行株(ORFV-SHZ1、ORFV-SHZ2和ORFV-SHZ3)。分析结果显示,ORFV分离株保护性抗原基因B2L、F1L相对保守,B2L和F1L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8.6%~97.9%和86.7%~97.4%;3个毒力基因的变异相对较大,尤其是VEGF基因。VIR、GIF和VEGF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1.8%~97.3%,85.2%~97.0%和71.5%~98.5%。基于B2L和VIR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ORFV-SHZ1和ORFV-SHZ2分离株均与台湾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试验分离的ORFV新疆流行株可能是由台湾株与其他毒株重组后产生的,且其毒力基因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60.
2005年,新疆库尔勒某养鹿场鹿群发生了疑似肠毒血症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对该病进行病原学诊断以及病理学观察,结果证实为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