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试验旨在克隆和表达羊源性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seudomallea)的BPSL1467基因,并对其表达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羊源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HN1株)基因组为模板,参照GenBank中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K96243标准株BPSL146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pET-28a(+)-BPSL1467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pET-28a(+)-BPSL1467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通过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使用DNAMAN、ProtParam、SOPMA和Protscale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PSL1467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克隆了462 bp的BPSL1467基因,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2 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BPSL1467蛋白分子式为C763H1209N203O217S6,分子质量为16 890.58 u;其不稳定系数为33.95,属于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pI)为8.85,为碱性蛋白;总平均疏水性(GRAVY)为-0.190,为亲水性蛋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羊源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BPSL1467基因的分子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饲料添加剂影响内源性抗菌肽表达和免疫调节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抗菌肽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调节和病原体防御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证实,通过外源性营养素上调机体抗菌肽的表达水平而不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是一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可行的方式。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内源性抗菌肽在免疫调节中的多种功能,以及如何通过外源途径诱导内源性抗菌肽表达,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以长药景天、八宝景天、北景天、三七景天、卧茎景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5种景天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各种景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都下降,卧茎景天的电导率是不断上升的,其他景天电导率变化很小。脯氨酸含量呈先较快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下降,卧茎景天下降幅度比较大。保护酶的活性整体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的含量整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五种景天的抗旱性排列顺序为:八宝景天>长药景天>卧茎景天>三七景天>北景天。  相似文献   
14.
晚茄1号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宠物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ESBLs耐药基因型,采集乌鲁木齐市181份宠物犬、猫肛拭子样品,分离获得120株大肠杆菌,通过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CTX-M(CTX-M-1GCTX-M-2GCTX-M-9G)、TEMSHV三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结果显示:120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35.8%~60.8%;对头孢噻肟、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多粘菌的耐药率在10.0%~29.2%;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0.8%~10.0%。58株(48.3%)大肠杆菌呈多重耐药表型(Multidrug resistance,MDR);犬源分离株主要对3类抗生素产生耐药(16.9%,12/71),猫源分离株主要对4类抗生素产生耐药(18.4%,9/49);其中共检测出35株ESBLs阳性菌株,CTX-M-1GCTX-M-9GTEM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0.0%(14/35)、28.6%(10/35)和34.3%(12/35),未扩增出CTX-M-2GSHV基因。综上,从健康和患病宠物中均分离到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流行的ESBLs基因型以CTX-MTEM为主。  相似文献   
16.
旨在了解新疆牛、羊和骆驼源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系统进化分群、血清群、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牛、羊和骆驼源STEC进行了系统发育分群、血清群和毒力基因stx1stx2(包括亚型)、eaeAhlyA检测,通过K-B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对其进行ERIC-PCR基因分型。结果表明:94株非O157 STEC以B1群为主,含9个血清群,包括O146(n=14)、O22(n=7)、O3(n=4)、O168(n=4)、O8(n=3)、O167(n=2)、O88(n=1)、O112ab (n=1)和O147(n=1)。毒力基因检测显示,46.8%(44/94)仅携带stx1,6.4%(6/94)仅携带stx2,46.8%(44/94)同时携带stx1+stx2。羊源STEC以携带stx1+hlyA为主(68.0%);牛源STEC以携带stx1+stx2+hlyA为主(57.9%);骆驼源STEC以携带stx1+hlyA为主(25.0%)。stx1a主要分布于牛源STEC,stx1c主要分布于羊源STEC。14株(14.9%)为耐药菌,对头孢他啶、四环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为3.2%~5.3%,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1.1%~2.1%。ERIC-PCR结果显示牛、羊和骆驼源STEC亲缘关系较近。牛、羊和骆驼携带多种已知血清群STEC,贮存丰富的毒力基因,存在感染人类的风险,应在屠宰加工过程中予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 binding protein 1ABP1)与不同苹果砧木缺铁胁迫的关系,通过对铁高效/铁低效苹果基因型苹果砧木在不同铁素浓度下abp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铁高效苹果基因型的abp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明显高于铁低效苹果基因型;进而依托拟南芥的不同类型(生态型、突变体型和突变体恢复型)植株,通过检测它们的缺铁应答相关生理指标和铁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差异,发现拟南芥abp1的突变引发了根三价铁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根毛数量明显增加,且IRT1、FRO2和FIT基因明显上调表达。综上结果表明ABP1通过影响生长素运输进而影响了植物缺铁胁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纯林、混交林土壤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特征,有效评估不同林型组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差异。本文以黄土台塬7种典型纯林及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比较各林型土壤CO_2、CH_4和N_2O的排放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林型土壤均为CO_2、N_2O的排放源,CH_4的吸收汇。不同林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差异显著,在土壤CO_2年均排放中,沙棘刺槐混交林最高(130.73 mg·m~(-2)·h~(-1)),油松最低(51.33 mg·m~(-2)·h~(-1));在土壤CH_4年均吸收中,油松最高(60.82μg·m~(-2)·h~(-1)),侧柏最低(36.67μg·m~(-2)·h~(-1));在土壤N_2O年均排放中,沙棘刺槐混交林最高(4.42μg·m~(-2)·h~(-1)),油松最低(-0.06μg·m~(-2)·h~(-1))。各林型土壤CO_2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侧柏和沙棘刺槐混交林土壤CH_4吸收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随0~5 cm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刺槐和油松土壤N_2O与土壤温度为显著正相关,其他林型与土壤温度及含水量无明显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林型组成有关,受环境因子影响,各温室气体表现出不同的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研究区耕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和乔木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其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应用冗余分析法(RDA,Redundancy analysis)对土壤温室气体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N_2O变异程度较CO_2、CH_4更加显著,为147.23%,CO_2的气体通量水平较其他温室气体更加突出;(2)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台塬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通量影响较大,且土壤CO_2排放为耕地最高可达83.60 mg m~(-2) h~(-1),N_2O与CH_4气体通量强度最高的分别为耕地(3.78μg m~(-2)h~(-1))和草地(65.93μg m~(-2)h~(-1));(3)通过RDA排序分析表明各环境因子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空间变异解释程度的高低,其中海拔高程与深层土壤温度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 1(SOC1)在拟南芥中被证实为调节花芽发育的关键因子。胡桃楸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果材兼用树种,其雌雄异型异熟的开花特性未知。为探索SOC1基因在胡桃楸雌雄异型花芽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及促进早花的分子机制,利用胡桃楸花芽转录组数据获取SOC1基因CDS序列,通过PCR扩增技术克隆出SOC1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同时,利用qRT-PCR方法对SOC1基因在胡桃楸不同器官组织以及雌雄先型雌雄花芽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胡桃楸成花相关JmSOC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JmSOC1蛋白分子量为21 569.04 Da;理论等电点(pI)值为8.3。qRT-PCR定量表达分析显示,JmSOC1基因在雌雄花蕾、果实、叶和茎中均有表达,但在雌雄花芽中表达量较高,且在雌花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在生理分化期时的雌雄花芽表达量趋于平稳,而到形态分化期时雌雄花芽表达量呈递增趋势,且表达量明显高于生理分化期。因此,推测JmSOC1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