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杂草长期控制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否可以长期有效控制杂草危害,通过对江苏省48个样点共6种综合种养模式(稻鸭、稻蟹、稻虾、稻鱼、稻鳖和稻鳅/鳝共作)农田的杂草群落和土壤种子库进行调查,比较分析杂草群落综合草情优势度、物种多样性以及杂草群落和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和变化。结果表明,在综合种养模式实施1~3年,杂草群落综合草情优势度和土壤种子库密度均明显下降,其中稻鸭共作模式下两者均下降最多,其次是稻虾共作模式下杂草群落综合草情优势度下降较多,而稻鱼共作模式下土壤种子库密度下降较多。实施4~5年,各种养模式下杂草群落综合草情优势度和土壤种子库密度均上升,草害加剧,杂草防控效果下降;其中稻鳅/鳝共作模式下杂草群落综合草情优势度和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常规稻田相比升幅最大,分别上升28.8%和25.3%;由于稻鳖、稻鳅/鳝共作模式实施均未超过5年,在实施4~5年时整体上杂草危害最为严重,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以及莎草科杂草的综合草情优势度较常规稻田分别上升42.4%、12.3%、0.7%和31.5%、27.7%、38.1%。实施5年以上,稻鸭共作模式下阔叶杂草的综合草情优势度较常规稻田下降65.0%,但禾本科杂草的综合草情优势度和土壤种子库密度较常规稻田分别上升80.5%和66.6%,成为杂草群落和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种群;稻虾共作模式下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综合草情优势度较常规稻田分别上升17.8%和45.0%;稻蟹共作模式下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综合草情优势度较常规稻田分别上升22.7%、35.3%和29.0%。表明当长期实施同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时,杂草群落在单一的选择压力下会加快演替,杂草危害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不利于田间杂草的长效防控,建议实施针对耗竭土壤种子库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2.
RNA干扰又称转录后基因沉默,是一种能有效沉默或抑制目标基因表达的新兴基因工程技术。基于RNA干扰的生物农药被认为是未来植保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将极大改变人类防治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思路和策略。本文我们简单回顾了RNA干扰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了RNAi生物农药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RNAi生物农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RNAi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38)的抗性基因一旦成功漂移到近缘杂草中,将会给农田杂草防除带来很大的困难。转基因油菜的近缘杂草野芥菜(wild B.juncea,AABB,2n=36)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并沿长江流域扩散,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为抗性基因是否能成功漂移到近缘杂草中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在田间以不同密度(低密度为15株/区,高密度为30株/区)单种和混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以4﹕1、3﹕2、1﹕1比例混种)野芥菜及抗性回交3代子3代(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及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正反回交3代子3代分别表示为BC_3mF_4R、BC3p F4R和BC_3mF_4L、BC_3pF_4L,m表示以野芥菜为母本的回交后代,p表示以野芥菜为父本的回交后代),测定抗性正反回交3代子3代的营养生长(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地上部单株干生物量)和生殖生长(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种子质量、角果长、每角果饱粒数)的适合度成分,并比较供试回交后代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的差异。【结果】在单种条件下,BC_3mF_4R和BC_3pF_4R的各适合度成分及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尽管在高密度下BC_3mF_4L和BC3p F4L的茎粗、地上部单株干生物量和单株有效角果数显著低于野芥菜,但BC_3mF_4L和BC_3pF_4L的总适合度仍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单种条件下,抗草甘膦或抗草丁膦的回交3代子3代在低密度和高密度均具有与野芥菜相当的总适合度。当回交后代与野芥菜混种时,在低密度3种比例混种下,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的回交3代子3代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在高密度3种比例混种下,BC_3 F_4R与野芥菜的各适合度成分及总适合度无显著差异,但BC_3 F_4L的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地上部单株干生物量、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种子质量及总适合度均显著低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C_3 F_4的各适合度成分仅与种植密度相关。【结论】抗草甘膦或抗草丁膦的正反回交3代子3代都具有在野外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且抗草甘膦的回交3代子3代比抗草丁膦的回交3代子3代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在防范转基因油菜的基因逃逸时不仅要防范转基因油菜与近缘杂草的初始杂交,而且要防范杂交后代与近缘杂草的不断回交,以免产生适合度较高的回交后代。  相似文献   
174.
外来入侵杂草——反枝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枝苋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药用及作饲料等。反枝苋也是一种较难防除、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危及牲畜健康的外来杂草。因此,了解其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必要的监控与防除及科学利用非常重要。该文主要归纳了外来杂草反枝苋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分布、生境类型、环境条件及其对经济、生态的影响,介绍了利用、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5.
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的重金属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污染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植物,动物通过对植物的摄取、水的饮用等进一步造成重金属对动物的污染。被污染食品动物制成的食品,将对人体产生危害。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制约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在生态养猪模式中控制重金属污染尤为必要。然而,重金属污染问题迄今仍未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系统的研究资料也比较欠缺。在无公害猪肉生产中,污染与控制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铅、镉、砷、汞和铬。文章对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的生产过程,无公害猪肉生产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和危害做一综述,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对重金属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6.
蹇慧  凡强胜  刘力 《猪业科学》2006,23(10):79-81
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污染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污染植物,动物通过对植物的摄取、水的饮用等进一步造成重金属对动物的污染。被污染食品动物制成的食品,将对人体产生危害。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制约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在生态养猪模式中控制重金属污染更为必要。然而,重金属污染问题迄今仍未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系统的研究报道也比较欠缺。无公害猪肉生产中,污染与控制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铅。镉、砷、汞和铬。文章结合三峡库区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生产,对无公害猪肉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和危害做一综述,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对重金属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7.
为了明确以卵磷脂和维生素E为有效成分的桶混农用增效助剂安融乐对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的增效作用,在温室下测定了20%草铵膦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剂6个剂量单用及其与0.02%(体积比)安融乐混用后对杂草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的防除效果,统计中毒症状综合指数并得到回归方程及ED_(50)和ED_(90)值。结果显示,安融乐与2种剂型的草铵膦混用后野生芥菜死亡时间提前1 d左右。20%草铵膦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剂与安融乐混用处理后,ED_(50)值(商品量)分别降低207.0、801.0 mL/hm~2,增效23.1%和44.8%;ED_(90)值(商品量)分别降低273.0、397.5 mL/hm~2,增效10.9%和12.2%。综上所述,安融乐能有效增加不同剂型草铵膦对野生芥菜的作用速度和防除效果,可作为草铵膦的增效助剂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8.
为探究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WP)与除草剂氯氟吡啶酯混用对稗草防除效果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无芒稗为研究对象,设置清水对照、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45 g/hm2、3%氯氟吡啶酯乳油(EC)1200 mL/hm2和0.136%赤·吲乙·芸薹WP 45 g/hm2+3%氯氟吡啶酯EC 1200...  相似文献   
179.
抗草甘膦小飞蓬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温室生物测定法建立小飞蓬对草甘膦的抗性检测方法。小飞蓬幼苗长至5~7叶期,单株移栽,15~20叶时,按不同浓度处理喷施草甘膦。用药后3 d进行第一次观察,记录各浓度的药害症状,并划分药害级别。以后每隔4 d记录1次,药害级别转化为药害综合指数。当不同处理间的药害症状有极显著差异时进行鲜重和干重的测定。分别以所获得的药害综合指数、鲜重、干重和药剂剂量的对数进行回归,所有的数据都用log-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比较两次重复实验的结果,证实采用药害分级、鲜重、干重的方法都能较好地反映小飞蓬受害情况和不同剂量草甘膦处理间的关系,但药害分级的方法是3种方法中重复性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0.
人为活动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过程和功能产生极大影响。明确人为活动干扰对甘南高寒草甸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食性的影响,可为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比较了自然生境和两种人为活动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夏季的食物组成、比例、多样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主要采食杂类草和禾本科植物,不同生境下其采食的植物种类变化不大,采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比例最大(自然生境、干扰生境1和干扰生境2的相对密度分别为46.67%,24.59%和19.00%)。相较自然生境,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对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采食相对比例显著降低,而对杂类草的采食相对比例显著增加。人为活动干扰后,喜马拉雅旱獭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增高,食物生态位宽度增加,拓宽自身食物生态位宽度是喜马拉雅旱獭应对人为活动干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