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6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排汇分泌抗原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枉文报道了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及二维电泳(IEF/SDS-PAGE)对旋毛虫肌幼虫排汇分泌(ES)抗原和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分析结果。肌幼虫ES抗原经SDS-PAGE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质,结果显示16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21 ̄80KD,其中主带9条。IEF电泳后分别用PAS染多糖、考马斯亮蓝R-250染蛋白质、Nile'  相似文献   
102.
细粒棘球绦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六钩蚴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3.
PCR-RFLP和特异PCR技术用于鲁道夫对盲囊线虫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新建立的Contracaecum rudolphii姊妹种的PCR-RFLP和特异PCR鉴定方法对来自我国青海湖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进行分子鉴定。经PCR-RFLP分析,来自我国青海湖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的两个样品的带型与C.rudolphiiB的酶切带型一致。经特异PCR扩增,C.rudolphii B的特异引物能从我国鲁道夫对盲囊线虫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与对照C.rudolphii B的代表样品扩增片段大小相同。该两种方法试验结果都说明来自我国青海湖的对盲囊线虫为C.rudolphii B,与PCR-SSCP方法鉴定结果一致。本次研究结果及所建立的分子分类学方法为我国异尖线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安氏隐孢子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BLAST检索,以HSP70基因设计一对引物(5'-CAATCGAATTGGATTCTTTGTC-3'和5'-CACCTTCAAAT-ACTTGAATAAGT-3')对奶牛安氏隐孢子虫进行了PCR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只能特异扩增隐孢子虫GD株DNA,而对照样本如微小隐孢子虫、弓形虫、圆孢子虫、纤毛虫、肝片吸虫、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牛粪便以及大肠杆菌均为阴性;通过对6个浓度梯度的虫体DNA进行PCR反应,结果表明当样本中含有445个隐孢子虫卵囊的DNA时,即可扩增产生清晰可辩的条带.测得该序列长度为494bp,序列分析为牛型C.andersoni.表明该引物能特异扩增C.andersoni,敏感性较高,适合于奶牛安氏隐孢子虫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5.
以从我国广东湛江犬小肠中采集的2条犬钩虫作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犬钩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和酶切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湛江的2条犬钩虫ITS及5.8SrDNA序列总长均为738bp,其中ITS-1序列长为364bp,5.8S序列长为153bp,ITS-2序列长为221bp;2个不同样品之间ITS序列存在多态性,ITS-1序列存在5个碱基的差异,ITS-2序列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5.8SrDNA序列无差异。研究结果为犬钩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旨在探究终末宿主肝环状RNA (circRNAs)在犬弓首蛔虫诱导致病过程中的潜在调控作用。18只6~7周龄的比格犬被平均分为3组(感染后0.5 d组、感染后1 d组和感染后36 d组),每组包括感染和对照各3只,分别于感染后对应的时间点收集肝样品。提取感染和对照组肝的总RNA,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构建circRNA文库,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circRNAs的亲本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取9个差异表达circRNA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0.5、1和36 d分别有94、103和84个犬肝的差异表达circRNAs。Venn图显示,3个感染阶段没有共同表达的差异circRNAs;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参与了宿主肝免疫与炎症的相关通路,其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 novel_circ_0016108、novel_circ_0016184和novel_circ_0027468与犬弓首蛔虫引起的天然免疫相关;novel_circ_0002212参与了犬弓首蛔虫引起的肝炎症反应;novel_circ_0002212和novel_circ_0019907在宿主肝抵抗犬弓首蛔虫侵袭的过程中发挥作用。RT-qPCR验证结果显示大多数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肝circRNAs在犬弓首蛔虫感染终末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探究犬弓首蛔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信息,并且也为促进疾病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基因组学研究工具。机体内存在特定的双链RNA(dsRNA)对基因的表达有干扰作用,可以引起基因沉默现象。通过外源dsRNA对寄生线虫进行RNA干扰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发育期的特征现象和特定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此外,寄生线虫的RNA干扰研究对RNA干扰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较大促进作用。作者总结了近几年来RNA干扰技术在寄生线虫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9.
运用PCR方法扩增了卡氏住白细胞虫rDNA的ITS-2及部分5.8S和28S序列(ITS2 ),并对该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采用巨型裂殖体为材料,并根据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DNA中的5.8S、28S保守序列所设计的通用引物ITS3、ITS4,进行了虫体ITS2 的PCR扩增,将所扩增片段纯化后成功地克隆于pGEM-T easy和PMDl8-T载体的T-T窗口。经双向自动测序显示,该ITS2 片段的大小为270bp;经NCBI Blast联机检索,结果显示,所扩片段中5.8S序列与S.cerevisiae的5.8S序列有部分相同,而ITS-2序列为虫体所特有;同时经wDNA-SIS软件分析,显示该ITS-2序列与S.cerevisiae间同源性相对较远,而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同源性相对较近,故而本试验中所测序列为卡氏住白细胞虫的ITS-2特有序列。  相似文献   
110.
套式病毒又称巢状病毒(Nidovirus)属于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少数感染禽类及无脊椎动物.近年来,套式(巢状)病毒目(Nidovirales)的成员越来越多.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爆发,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又增添了几种新的冠状病毒,其中包括感染人的2种病毒[1-3].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1996年规定套式病毒目只包括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和凸隆病毒属)和动脉炎病毒科,最近把罗尼病毒科(Roniviridae)也划归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