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6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组织滴虫病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 (Black Head Disease),是由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Smith首先描述了组织滴虫病,认为其原发性病原是一种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42.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P.declplens复合种共6个姊妹种的线粒体(mtDNA)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nad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ad1基因序列种间差异为3.6%~15.0%,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与ITS1、ITS2和cox1的基因序列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基本上一致,nad1能提供准确的遗传标记,可用于P.decipiens复合种姊妹种的鉴定。这些结果有助于阐明P.declpiens复合种种间的遗传变异,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拟地新线虫共6个种的线粒体基因lsrRNA及cox1序列进行了PCR-SSCP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srRNA基因序列在拟地新线虫种内、种间的变异都比较小,不能提供准确的遗传标记。但cox1基因序列种间变异为0.5%~12.2%,比种内变异(1%~1.7%)大,能提供准确的遗传标记,可用于拟地新线虫姊妹种的鉴定。这些发现有助于拟地新线虫的生活史、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种群遗传学的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5.
为了明确猪在免疫旋毛虫抗原和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的抗体应答反应,应用 ELISA 法,肌幼虫凝胶层析纯化抗原、新生幼虫和成虫可溶性抗原,对用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肌幼虫 ES 抗原、成虫可溶性抗原、成虫 ES 抗原、灭活新生幼虫抗原制备的免疫原免疫后猪血清抗体以及攻击感染后的猪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用肌幼虫纯化抗原检测时,感染猪在感染后7d 抗体即出现变化,第14~21d 时上升较快,第28d 达最高值,抗体可持续6个月以上;各免疫组在第1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第2次免疫后上升较快,其中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及其 ES 抗原免疫组抗体应答较其它几种抗原免疫组强。用成虫可溶性抗原检  相似文献   
46.
47.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宿主感染后迅速地连续受到三个不同发育期虫体——感染性幼虫、成虫及新生幼虫的抗原刺激。每一发育期均引起独立的期特异性应答。在欧洲和美国,人们对屠宰猪的生前检疫及流行病学调查存在浓厚兴趣。已报道了几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主要是抗原的制备  相似文献   
48.
本刊讯2007年9月20-22日,由我国外交部和亚洲开发银行资助,农业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承办的中亚国家兽医人员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班结束了在北京的首轮培训,移师青岛,在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49.
利用体外培养的禽毛滴虫对8种市面上常用药物进行了体外抗禽毛滴虫药敏试验.在发育繁殖稳定的禽毛滴虫的培养管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及其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37℃作用2和6 h后,计算各管活虫数;并与不加药物的培养管中的活虫数比较,计算活虫率,以此为指标评价不同药物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二甲硝唑、替硝唑具有显著的杀毛滴虫作用,制霉菌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仅有部分抑制作用而不能将滴虫完全杀灭,泰乐菌素、复方甘草、盐酸小檗碱杀虫作用不明显.试验结果为临床选用抗禽毛滴虫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0.
PCR-SSCP对我国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青海湖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核糖体DNA第一、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进行PCR扩增、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序列分析。并与来自欧洲的2个姊妹种鲁道夫对盲囊线虫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青海湖的鲁道夫对盲囊线虫与来自意大利的(.rudolphii B具有一样的SSCP带型及ITS序列,但不同于C.rudolphiiA.因此属于C.rudolphii B。本试验证实了ITS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鉴别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的姊妹种,从而为鲁道夫对盲囊线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