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电场对多种酶的活性、构象、酶动力学效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电场在酶学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电场在酶学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参数和黄粉虫蛋白替代鱼粉不同比例对低淀粉缓沉性水产膨化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并优化得出最适操作参数。该研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黄粉虫蛋白替代比例、调质后物料含水率和膨化机模头温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变化范围分别在0~50%、25%~29%、110~140 ℃之间,以膨化颗粒饲料容重、沉降速度、10 min沉水率、能耗为因变量,对3个自变量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低淀粉缓沉性膨化饲料的容重随着黄粉虫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升高,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模头温度的升高略微升高;沉降速度随着黄粉虫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升高,随着模头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黄粉虫替代比例在0~25%时,沉降速度随着含水率的升高逐渐增大,当黄粉虫替代比例为50%时,沉降速度随含水率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 min沉水率随着黄粉虫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升高,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10 min沉水率随着模头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能耗随着黄粉虫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升高,随着调质后物料含水率的升高总体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模头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低淀粉缓沉性水产膨化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黄粉虫蛋白替代比例、调质后物料含水率、膨化机模头温度。优化得到加工低淀粉缓沉性水产膨化颗粒饲料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和最适替代比例:调质后物料含水率为27.6%,模头温度为108 ℃,黄粉虫蛋白替代比例为15.0%,在此条件下加工出的膨化颗粒饲料沉降速度为7.73 cm/s、10 min沉水率为95%、能耗为34.39 (kw·h)/t。验证试验相对误差均小于4%,模型优化结果可靠,研究结果可为饲料企业生产低淀粉缓沉性水产膨化颗粒饲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糊化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改变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制备淀粉糊化度分别为92%、85%、80%和73%的挤压膨化大料.将不同淀粉糊化度的挤压膨化大料与预混料、热敏性原料混合均匀后,在相同条件下低温制成颗粒饲料.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7.56 kg...  相似文献   
94.
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指标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找出关键理化特性指标,并建立饲料级磷酸盐的评价体系。选取常用的5种磷酸氢钙、4种磷酸二氢钙和3种磷酸一二钙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水分、比表面积、滑动摩擦角、休止角、松散密度、振实密度、压缩度、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及溶胀度等理化特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精简理化特性指标,并计算各样品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饲料级磷酸盐的休止角与比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9,P<0.01);压缩度与休止角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6,P<0.01);溶胀度与吸水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0,P<0.01)、与水溶性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7,P<0.01)。2)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有效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8.27%,确定休止角、比表面积、松装密度、压缩度及水溶性指数为关键的理化特性指标。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得分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一二钙、磷酸二氢钙,粒状磷酸盐得分较低。综合分析,从饲料级磷酸盐的理化特性考虑,为改善多元化配方的加工性能和颗粒饲料质量,可优先选用磷酸氢钙,研究为不同饲料级磷酸盐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加工工艺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和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并探索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照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肉鸡饲粮加工采用普通调质制粒(OT)和大料高温调质低温制粒(ET)2种加工工艺,每种加工工艺按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不同设4个处理,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和0 mg/kg(0/0组)、600和0 mg/kg(600/0组)、300和200 mg/kg(300/200组)以及0和200 mg/kg(0/200组)。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ET工艺对肉鸡饲粮中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与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OT工艺(P0.05)。2)在肉鸡生长性能方面,在OT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在ET工艺条件下,0/0组肉鸡生长前期末重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300/200组和0/200组(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OT组肉鸡生长性能显著高于ET组(P0.05)。3)在肉鸡免疫功能方面,各组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4)在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方面,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显著提高了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包被乳酸菌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肉鸡生长性能有所降低,饲料淀粉糊化度升高不能使生长性能有所提升;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疯牛病的研究动态和我国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欧洲、北美洲、亚洲都不同程度发生疯牛病疫情,文章重点介绍世界各国在疯牛病预防、监测、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动态,以及我国疯牛病防控体系现状。  相似文献   
97.
98.
文章旨在研究双低菜粕在挤压膨化中水分对其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TSE 65型双螺杆干法挤压膨化机,分别膨化水分含量为14.52%、16.10%、17.62%、19.10%、21.21%的菜粕,检测膨化菜粕的常规指标、抗营养因子含量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变化,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对挤压膨化前后的菜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菜粕水分含量的升高,蛋白溶解度逐渐降低,蛋白体外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单宁、芥子碱随水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经膨化处理破坏严重。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膨化后菜粕表面疏松多孔,有助于消化酶的进一步作用,有利于提高菜粕的消化率。膨化处理能提高蛋白的体外消化率,降低抗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99.
鸡蛋是公认的营养食品,鸡蛋安全是全球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我国蛋鸡养殖企业现状,对鸡蛋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环境、品种、饲料、饮水以及收集、贮存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鸡蛋质量,提高鸡蛋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进行14周的饲养试验(生长期6周、育肥期8周)。对照组饲粮采用普通加工工艺生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组饲粮均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其中试验1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0%和40%(试验2组: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试验3组: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C组)。结果显示:1)生长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2)育肥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各生长性能指标在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生长育肥猪饲粮,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配方中减少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