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验证自行设计的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养殖效果,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室内草金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循环水处理系统,可维持水体浑浊度在低水平范围1.0~4.0 NTU、能高效降解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降解率分别为87.6%和74.3%)、能使养殖水体溶氧保持在较高水平4.39~5.92 mg·L-1、能使池水细菌总数控制在1620~2850个·m L-1。同时,该系统对水体化学耗氧量(COD)的降低也有一定效果,但对水体总磷的处理效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2.
河蟹细菌病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境内8个乡镇的1300 hm2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主要出现“颤抖”、“黑鳃”、“肝腺糊化”、“腹水”和“烂肢或腐壳”等5种常见病症;从患病蟹体内分离、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粪产碱菌、少动假单胞菌、反硝化产碱菌、产吲哚黄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7株病原菌。  相似文献   
23.
本实验采用咬球法和摄食生长法相结合,系统地研究了大茴香、苏叶、植物肽、木香、公丁及复合氨基酸等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诱食效果,并筛选出各中草药诱食效果最佳的浓度,然后按照最适浓度将中草药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对鲫鱼进行15d摄食率试验,通过测定其日摄食率、增重率、饲料系数等指标来判断中草药对鲫鱼的诱食和促生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中草药对鲫鱼诱食效果最佳的浓度为:大茴香0.05%、苏叶0.75%、植物肽025%、木香0.05%、公丁0.15%。复合氨基酸为0.35%。鲫鱼在摄入添加不同中草药的饲料后,在生长速度上均比对照组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饲料中添加0.35%复合氨基酸和0.05%木香的效果最佳,分别比对照组增重率高282.5%和228.9%,添加0.05%大茴香和0.25%植物肽的效果次之,而添加0.75%苏叶和0.15%公丁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4.
巢湖太湖新银鱼寄生虫调查和食物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8月、9月、11月在巢湖5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了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的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食物组成等指标。结果显示:巢湖的太湖新银鱼感染的寄生虫是双线绦虫,感染率8月份为(57.14±53.45)%,9月份为(66.67±47.76)%,两月平均感染率为(65.22±48.15)%;感染强度8月份为(0.71±0.76)个/尾,9月份为(1.59±1.80)个/尾,两月平均感染强度为(1.46±1.71)个/尾。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在8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66.32±11.85)%,出现率为100%;在9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57.86±31.00)%,出现率为87.18%。  相似文献   
25.
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主要鱼类对饵料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5~9月粗略观察了鲢、鳙的食物组成,在10~11月用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定量分析了鲢、鳙的食物组成,测定了其生长指标,并结合巢湖历年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巢湖鲢、鳙渔获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的鲢、鳙都以蓝藻为主要食物.其中,在5~9月份鲢、鳙的食物几乎全部是蓝藻,仅有零星浮游动物出现;在10~11月份,鲢、鳙食物中微囊藻占个数组成比例和重量组成比例的95%以上,而浮游动物很少.生长指标测定表明:以蓝藻为主要食物的巢湖鲢、鳙生长很快,主要捕捞个体的2+龄鳙平均体重为(2 685±551)g,2+龄鲢为(2 278±527)g.渔获量统计资料显示:巢湖鲢、鳙渔获量维持在较低水平,1989~2007年平均波动在(231.60±123.60)t,仅占总渔获量的(2.40±0.58)%.分析认为: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巢湖鲢、鳙主要摄食微囊藻,并且生长很快.巢湖中捕食鲢、鳙的凶猛鱼类很少,而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经常性暴发为其提供了充足饵料,因此具备发展鲢、鳙的良好生态条件,但苗种放养量不足导致其渔获量较低.  相似文献   
26.
利用网箱、水泥池和池塘分别培育人工半咸水繁殖的河蟹大眼幼体至 期仔蟹 ,以水草为隐蔽物 ,新鲜鱼、虾等肉糜为主要食物 ,保持良好水质 ;采取上述技术措施 ,网箱内培育的仔蟹成活率为 75%、水泥池达 86 %、池塘为 4 0 .5%。  相似文献   
27.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卵黄抗体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地分离株vIBDV(FY98)制备抗原免疫产蛋鸡,采用氯仿(三氯甲烷)提取法制备卵黄抗体注射液;经加强免疫后,卵黄抗体效价在5log2以上可持续60d。分别在攻毒前6h、攻毒同时和攻毒后24h,按0.5mL/只、0.5mL/只和1.0mL/只注射该卵黄抗体进行防治实验,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80%。对现地临床9群鸡共34200只进行防治效果观察,预防效果为98%-100%,治疗效果为60%-85%。  相似文献   
28.
巢湖刀鲚食物组成及渔获量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8~9月采集的164尾巢湖刀鲚(Coilia ectenes)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历年巢湖鱼类渔获量统计情况,对其渔获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巢湖刀鲚8月份主要摄食枝角类,个数组成比例为(73.28±10.00)%,其次是桡足类占(10.05±6.32)%;9月份刀鲚也以摄食枝角类为主,组成比例(46.18±13.58)%,其次为桡足类占(34.70±11.21)%。同时刀鲚食物中还发现少量微囊藻。刀鲚渔获量由1990年的3728 t上升至2007年的9540 t,平均占总渔获量的比例为(58.05±4.22)%;刀鲚绝大部分个体在80 mm以下,体重在2 g以下,生长年龄为0+和1+,代表巢湖刀鲚的主要群体。结果表明:刀鲚是巢湖鱼类的绝对优势种,但存在低龄化现象。  相似文献   
29.
用改良的龙桂开浸银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胃肠道嗜银细胞的总数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胃至肠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呈波浪形,即胃体部最高,中肠其次,胃幽门部最低。嗜银细胞在胃贲门部和中肠常成群分布,大多数嗜银细胞呈棒状、梭形、三角形和蝌蚪形等,胃部和后肠中偶见呈圆形的细胞。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斑点叉尾胃肠道嗜银细胞主要行使外分泌功能,其数目和形态特征可能与其食性、消化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0.
太湖鲢、鳙的食物组成及渔获量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食物组成分析,并结合多年渔获量统计和环境监测资料,就太湖鲢、鳙鱼渔获量变化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9~12月份期间,微囊藻约占鲢、鳙食物体积比的90%以上;鲢、鳙渔获量在1983~2004年期间波动在(1305.4±380.0)t,占鱼类总产量的(7.18±3.32)%,其中仅1984、1985年接近2000 t。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鲢、鳙鱼主要摄食微囊藻。影响其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苗种放养量不足、捕捞强度过高和富营养化提供了充足饵料。提高鲢、鳙放养量,不仅可以利用富营养化条件下的微囊藻饵料资源,而且可以抑制太湖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