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0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室内自然条件下,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其模型为 Na=0.448Nt/(1+0.01238Nt) , 瞬时攻击率(寻找效率) a′=0.448,广腹螳螂捕食1头长跗萤叶甲的时间Th=0.02759h, 最大捕食量1/Th=36.24头。广腹螳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E=0.328P-0.355。以上模型为评价广腹螳螂控制龙眼长跗萤叶甲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对荔枝泥蜂透翅蛾的越冬情况及在龙眼植株上的危害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荔枝泥蜂透翅蛾主要以高龄幼虫在寄主蛀道内越冬,在水平方向以西面的枝梢受害较为严重,从垂直方向看受害情况为一级枝梢>二级枝梢>三级枝梢>主干>四级枝梢.该研究结果为荔枝泥蜂透翅蛾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龙眼长跗萤叶甲成虫耐寒性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成虫的雌虫体过冷却点-5.56~-13.38℃,平均-10.75℃;体液冰点为-2.32~-10.41℃,平均-6.5℃。雄虫体过冷却点为-5.56~-11.22℃,平均-8.88℃;体液冰为-0.7~-7.71℃,平均-3.80 ℃。雌虫的耐寒性强于雄虫。龙眼长跗萤叶甲卵在常温条件下,其发育起点温度是15.8±0.7℃,有效积温是142.5±9.5日度,卵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公式为:V=[T-(15.8±0.7)]/(142.5±9.5)。由研究结果推测目前广西龙眼栽种区都可能成为此虫发生分布区和潜在发生分布区。  相似文献   
24.
菜粉蝶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几种杀虫剂对其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甘蓝地菜粉蝶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幼虫在一定密度下呈均匀分布.应用6种杀虫剂对甘蓝上的菜粉蝶幼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1%阿维菌素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持效性最好;25g/L溴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水乳剂、1%阿维菌素乳油的触杀性较强,所供试6种药剂均可作为田间防治菜粉蝶的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扶桑绵粉蚧的寄主选择行为及其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部分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为预测该害虫在广西的发生为害趋势及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接虫24、48和72 h后不同虫龄(1、2和3龄若虫)或虫态(雌成虫)扶桑绵粉蚧在7种寄主植物(朱槿、棉花、悬铃花、马铃薯、番茄、红薯和三叶鬼针草)上的虫口数量,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寄主间虫口百分率的差异;测定寄主植物叶片生化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单宁酸)的含量,分析扶桑绵粉蚧寄主选择行为与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虫龄或虫态扶桑绵粉蚧喜食寄主存在一定差异,1龄若虫3个时段(接虫24、48和72 h)在同一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较接近,其偏好三叶鬼针草、棉花、悬铃花和马铃薯;2龄若虫在同一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随接虫时间而改变,且在不同寄主上的虫口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下同),总体上偏好棉花、悬铃花、三叶鬼针草和番茄;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喜食寄主基本相同,为棉花、悬铃花、朱槿和三叶鬼针草.朱槿、棉花和马铃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三叶鬼针草、马铃薯和红薯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棉花、红薯和朱槿叶片中单宁酸含量相对较高.2龄若虫的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单宁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雌成虫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多数虫龄的取食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棉花、悬铃花和三叶鬼针草为扶桑绵粉蚧喜食寄主;不同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扶桑绵粉蚧多数虫龄或虫态的寄主选择行为与寄主叶片生化物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7.
<正>快速准确识别鉴定害虫,做到“知虫识虫”是对其综合防控治理的前提。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和南亚果实蝇B. tau是瓜果蔬菜上2种重要的入侵性农业害虫,这2种害虫在田间的生境和多种寄主均相同(何超等,2019),其幼虫形态相似,难以分辨。因此,在生产上迫切需要寻求简便、快速鉴别这2种害虫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以分子技术为基础的害虫种类鉴定方法突破了虫态的限制,在实蝇类害虫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8.
荔枝泥蜂透翅蛾发生为害与不同龙眼品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西13个龙眼品种调查及对龙眼树皮的测定分析。明确了荔枝泥蜂透翅蛾(Sphecosesia litchivora)对龙眼不同品种为害有选择性,其中东壁,乌龙岭,普明庵3个品种受害较重,而目前广西推广种植的大乌圆,石硖,储良等品种受害仍较轻;不同龙眼品种受害轻重与其树皮的厚薄,树皮中含石细胞团平均厚度,石细胞团占树皮横切面积及含单宁细胞所占树皮横切面积比例大小有关,龙眼品种树皮越厚,石细胞团厚度越小,石细胞团及单宁细胞占树皮横切面积比例越小者,受害越重。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广西桑园害虫及天敌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为广西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及天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季节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其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进行分析,并采用群落相似性系数分析一年四季群落的相似性。【结果】共采集桑园节肢动物17371头,鉴定为26种,隶属13目26科,其中植食性害虫18种,优势种为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天敌昆虫5种,优势种为稻红瓢虫;蜘蛛2种,以狼蛛科为主;中性昆虫1种。多样性指数以春季最大,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小;群落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一年四季均较小,以春季最小;春季与夏、秋、冬季间的相似水平均极低(Rj=0.2329、0.0000、0.2077),夏季与秋季为中等相似(Rj=0.5461),夏季与冬季间为中等不相似(Rj=0.3322),秋冬季间为极不相似水平(Rj=0.1297)。【结论】广西桑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群落结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调查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种类、种群动态及其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为广西利用自然天敌防控扶桑绵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每月中旬从广西北海、钦州、崇左和防城港4个城市分别定点采集约450头扶桑绵粉蚧带回实验室.僵蚧单头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其余粉蚧放至发芽土豆上继续饲养、每天观察,将新形成的僵蚧及时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连续观察10 d,直至再无僵蚧出现.统计僵蚧数量及所占比例,鉴定寄生蜂种类,统计其数量,计算各种寄生蜂僵蚧所占比例.[结果]野外采集到9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科5种:班氏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Girault)]、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康长索跳小蜂(Anagyrus ka-mali Moursi)、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和黑角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igricornis(Gi-rault)];蚜小蜂科3种:豹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picta(André)]、康氏迈蚜小蜂(MyiocnemacompereiAshmead)和黄脸拟暗蚜小蜂(Promuscidea unfasciativentris Girault);广腹细蜂科1种: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phenacocca Chen,Liu&Xu).其中松粉蚧抑虱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群居寄生蜂,单头僵蚧最多可羽化出14头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成蜂.寄生蜂的总体寄生率较低(2.83%~29.56%),但僵蚧总体羽化率较高(92.15%).北海寄生蜂资源最丰富、寄生蜂的寄生率最高,共采集到9种寄生蜂;钦州和防城港均采集到6种寄生蜂,崇左采集到5种寄生蜂.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寄生蜂,二者个体数量约是其余7种寄生蜂数量的17倍,二者寄生的僵蚧合计比例多超过80.00%;在野外,5月班氏跳小蜂为绝对优势种,其他月份在不同城市二者交替占优势.[结论]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资源丰富,目前发现9种,其中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种,二者交替占优势,但寄生蜂总体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