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应用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马、犬、牛、羊、猪的胫神经及正中神经等浅在粗壮的外周神经路的皮肤表面,一般经30分钟照射后,都可取得较好的全身性镇痛效果。其中马的效果最好,犬次之,牛羊稍差,猪则最差。氦氖激光照射引起全身性镇痛时,对马的心功能无不良影响,脑电图表现对称性慢波,且出现显著的区域性优势。并证明激光信息的向心传递主要是通过感觉神经纤维完成的。在激光镇痛机理的研究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了氦氖激光照射引起全身性镇痛时马脑脊液中5—HT、乙酰胆碱及血钙、血钾的变化规律。介绍了激光镇痛对不同脑区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马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了马脑尾状核胆碱能神经系统在氦氖激光镇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22.
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以成功的模型大鼠作为受体,健康雄性大鼠为供体,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用移植成功大鼠进行大剂量激光照射、免疫抑制剂及二者配合抗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于术后隔天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于术后7天及出现血糖、尿糖持续升高时采取移植胰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了解排斥反应的发生与程度。结果表明,日剂量为39.7245J/cm ̄2的激光照射,可推迟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程度及延长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物的存活时间。39.7245J/cm ̄2的激光照射与8~5~3mg/kg/day的硫唑嘌呤(Aza)配合,上述作用更为显著,超过各单一使用的效果,且与环孢霉素A(CsA)的作用效果接近。并证实25~20~15mg/kg/day的CsA及10~8~5mg/kg/day的Aza抗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抗排斥反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3.
应用39.7245J/cm^2的He-NE激光连续14d照射健康大鼠脊背正中线皮肤、并同时分别与亚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硫唑嘌呤配合,观察它们对大鼠T,B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106个淋巴细胞CPM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剂量激光和Aza及激光与二者配合均可使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在试验后4周内较试验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11匹实验马的血气、酸碱值分析,结果表明以12g/100kg体重的水合氯醛麻醉后,实验马的Po2、Sat·O2、C-O2三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A-aDO2显著增加;而pH、Pco2、T-CO2、AB、SB、BEb六项指标无显著变化。说明该剂量的水合氯醛对马的呼吸功能有一定影响,且主要影响与氧有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5.
器官移植作为某些器官发生不可逆性变化疾病的晚期治疗的一种根本措施,在医学及兽医学领域中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被移植器官当其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全被切断后必须在血管吻合重建后该脏器的机能即能恢复;血管吻合术是可能的;进行同种异体或异种间的器官移植时必须抑制引起的免疫排异反应。如能实现上述的三个基本条件器官移植即可成功,否则就不能  相似文献   
2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设计的目标加以分析,突出表现在实施全面监测,打造连通网络;奠定路由基础,便于数据传输及降低能量消耗,延长使用时间等方面,且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升无线传感器控制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27.
由于物联网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对WSN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热点。因此,文章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技术做了进一步探究,对无线传感设备的定义、网路中的功率控制问题以及无线传感网络的功率控制技术给予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8.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R检测方法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2013年3月,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布在上海、安徽地区发现了人感染H7N9亚型流感病毒事件,由于这种新型重组H7N9流感病毒未曾有过感染人或者动物的报道,因此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根据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和NA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靶基因为HA和NA的2对引物,建立快速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测序结果,用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选出H7和N9基因中高度保守且特异的核苷酸区域,用oligo6.0软件设计针对H7和N9基因的引物。用Trizol LS提取RNA,采用一步法Access RT-PCR扩增反应液,建立了一步法检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R 方法。以H7N9亚型流感病毒为阳性对照,其他亚型流感病毒以及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等其他禽病病原作为阴性对照,按所建立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进行RT-PCR反应,验证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对病毒含量为 106.5 EID50·mL-1 的 H7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依次进行 10 倍倍比稀释,提取RNA用RT-PCR 方法检测,评价其敏感性。另外,采取双盲试验用荧光定量RT-PCR对该方法进行了比对验证。【结果】用H7亚型特异性引物检测 H1-H15 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禽病病原,除H7亚型流感病毒外,其他样品均为阴性;用N9亚型特异性引物检测N1-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和其他禽病病原,仅当前流行的H7N9 亚型 AIV 样品有特异性目的条带,与其他N1-N9 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禽病病原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进行10倍倍比稀释检测,证实该方法最低检出量为 1.4×102.5 EID50·mL-1,并可以从阳性棉拭子浸出液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结论】该RT-PCR 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和准确率高的特点,可以作为H7N9亚型AIV核酸检测的一种有效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国内外半导体激光在临床及实验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半导体激光有He—Ne等激光类似的生物学作用,同时还有其他激光无法比拟的优点,在医学领域的开发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应用SJ-42型生理多道仪对九匹试验马激光麻醉前后阻抗心动图(ICG)、阻抗微分图(dz/dt)、心电图(ECG)、心音图(PCG)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氦氖激光照射后,反应马心功能的主要指标SV、CO、CO/kg、dz/dt、LVET、TEMS、HR、PEP/LVET均无显著变化; PEP缩短,在百分之十可信限内差异显著,说明激光麻醉对马的心功能不但无不良影响,而且有一定的改善和加强作用。 马阻抗心动图法的初试成功,为检测全身麻醉药物对马属动物心功能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兽医临床选择麻醉方法和研究激光麻醉机理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