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96篇
  114篇
综合类   678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360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双台河口湿地芦苇对造纸废水中重金属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辽宁盘锦双台河口芦苇湿地芦苇样品对造纸废水中Cu、Zn、Pb、Cd的净化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芦苇在不同生长期对Cu、Zn、Pb、C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在拔节期对Cu、Zn、Pb、Cd的净化效果最好;在发芽期和展叶期对Pb的净化率最大,分别为21%和30%;在拔节期和成熟期对Zn的净化率最大,分别为53%和29%;在抽穗期对Cd净化率最大,为40%。在芦苇整个生长期内,芦苇根组织对Cu、Zn、Pb、Cd的吸收量均为最大,其次为茎组织,而叶组织对其的吸收量最小。整个植株对Cu、Zn、Pb、Cd的吸收能力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吸收量大小顺序为:Pb>Zn>Cu>Cd。芦苇根系对Cu、Zn、Pb、Cd的吸收量分别显著性的高于茎和叶(p<0.05);而芦苇茎对Zn和Cd的吸收量与叶对Zn和Cd的吸收量。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2.
为了深入探讨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造纸废水的净化作用,于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场的试验池内,通过构建模拟天然湿地-即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小试装置分析芦苇各生长期、土壤不同层次上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芦苇各生长期在3个层次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从发芽期除真菌数量在20~40cm,40~60cm土层没有明显规律外,细菌、放线菌、0~20cm土层的真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开始逐渐上升,至拔节期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土壤小同层次微生物数量除反硝化细菌的变化表现为20~40cm的数量>表层0~20cm的数量>40~60cm的数量,在芦苇拔节期外,在其他各生长期真菌数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在芦苇拔节期细菌、放线菌、真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表现为表层0~20cm>20~40cm>40~60cm.  相似文献   
143.
文章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紫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经正交实验选定紫竹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1D1:即提取温度为90℃,提取次数为4次,回流时间为60min,料液比为1:15。  相似文献   
144.
在分析Patrick、Simpson、Shannon-Wiener及Pielou均匀度等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区系次生度(F)和生态次生度(E)等指标,定义区系次生度(F)是生态系统中已进入的外来种及已丧失的原生种的种类的百分比,它只与这些物种的种类变化有关而与它们的植株数量变化无关,即F={[a/(b1+a)+b2/(b1+b2)]÷2}×100%;定义生态次生度(E)由系统中外来种的重要值与系统中现存每个种的重要值之和的比值,以及由系统中已经丧失的原生种的重要值与系统中曾经拥有的原生种的重要值之和的比值构成,即E={[i∑=s 1 Ai/(i∑m=1 B1i+i∑=s 1 Ai)+i∑=n 1 B2i/(i∑m=1 B1i+i∑=n 1 B2i)]÷2}×100%。通过在滇西北研究的实例分析,说明引入区系次生度和生态次生度等新指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采用系统中外来入侵种的种类和数量及原生种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用较为直观和易于获得的指标评价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质量,为生物多样性评价、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掌握植物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对植物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情况,以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金焰绣线菊S.×bunmalba cv.Goldflame和金山绣线菊S.×bunmalba cv.Goldmound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花色素苷在绣线菊叶片光合机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种绣线菊的完全展开叶片(即成熟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含量较低,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差异较小;而在三种绣线菊的伸展叶片(生长叶片)中,金焰绣线菊和金山绣线菊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明显高于土庄绣线菊,而其叶绿素含量却明显低于土庄绣线菊。金焰绣线菊和金山绣线菊伸展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均明显低于土庄绣线菊,说明较高含量的花色素苷降低了绣线菊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但是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却明显高于土庄绣线菊。土庄绣线菊伸展叶片的有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数量明显低于金焰绣线菊和金山绣线菊,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均明显高于金焰和金山绣线菊,且土庄绣线菊伸展叶片失活反应中心的比例较高。花色素苷不但改变了金焰绣线菊和金山绣线菊伸展叶片对光能的吸收,而且改变了光合电子的传递速率和能量分配参数,影响了绣线菊伸展叶片的PSⅡ功能。  相似文献   
146.
以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长岭县为例,依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维持现状”、“生态建设”、“节水”、“偏畜牧业”、“偏种值业”和“农牧互促”等6种调控方案。经仿真模拟及其结果对比分析,“农牧互促”方案是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47.
生态足迹法在松嫩平原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松嫩平原西部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89年和2001年的可持续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对比分析。采用相对指标法,首次对研究区10个县、市的可持续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12a中,松嫩平原西部整体的可持续性呈下降趋势。在分析生态赤字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供给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8.
从云南某鸡场发病鸡肝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多形性小杆菌,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比对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分解葡萄糖、乳糖、半乳糖和木糖,产酸产气,迅速分解尿素,H2S试验阳性,结合分离株的培养特性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将分离株初步鉴定为鸡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它鸡奇异变形杆菌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9%~100%,与ALK428(基因登录号KC456557)为代表的许多奇异变形杆菌菌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100%,将分离菌株进一步鉴定为鸡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对头孢噻肟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链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9.
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能引起肉毒中毒症。肉毒杆菌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在新西兰恒天然公司部分产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发生后,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受到了普遍关注。现就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的生物学特性、中毒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0.
根系不仅对地上部分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为了研究BELL家族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中的功能,通过与拟南芥序列对比,鉴定到水稻4个BELL4同源基因,它们的启动子含有ABRE、GARE、ERE、ARE和DRE等应答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的元件。在水稻根中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这4个BELL4同源基因不仅受到干旱、低温以及盐等逆境胁迫诱导,而且还受到植物激素乙烯、赤霉素以及脱落酸的调控,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应答多种激素及逆境胁迫。进一步分析OsBELL4A干扰材料表型发现,抑制OsBELL4A基因能够促进WOX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抑制水稻苗期初生根生长,但使冠根数量增多。这些结果表明水稻BELL4同源基因OsBELL4A在水稻根系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