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473篇
农学   294篇
基础科学   361篇
  207篇
综合类   2400篇
农作物   289篇
水产渔业   275篇
畜牧兽医   1396篇
园艺   441篇
植物保护   22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6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从蕙兰‘红香妃’Cymbidium faberi ‘Hongxiangfei’中筛选获得兰科Orchidaceae植物病害生防菌,为蕙兰菌根化栽培及绿色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蕙兰‘红香妃’健康根段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内生真菌;以5株常见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生物防治效果最优的内生真菌,并用活体接种法验证其抑菌效果。【结果】在蕙兰‘红香妃’健康植株根段培养中共分离筛选出6株内生真菌,经鉴定4株属于毛壳属Chaetomium spp.,1株属于镰刀属Fusarium spp.,另1株属于赛多孢属Scedosporium spp.。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发现:6株内生真菌对5株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Z2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兰花茎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为67.51%;Z3菌株蝇生二叉毛壳菌Dichotomopilus funicola对兰花炭疽病致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率达68.56%。活体接种研究表明:经Z3菌...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明确不同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作用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筛选消减能力较强的道路防护林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冬季苏北地区绿量较高的3种道路防护林[常绿针叶雪松(Cedrus deodara)纯林、常绿阔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及垂柳(Salix babylonica)与龙柏(Sabina chinensis)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防护林距道路不同林带宽度(10、20、30、40、50和60 m)处的PM2.5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强度,以防护林与城市主干道边缘的交接处(0 m)为参照,分析不同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作用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3种道路防护林不同林带宽度的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均呈午间高、早晚低的特征;对应的PM2.5浓度均值分别在106~131、100~125和100~127μg/m3,均超出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浓度标准(PM2.5二级浓度标准限值为75μg/m3),说明监测期间3种道路防护林的PM2.5污染较严重.3种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率均值排序为雪松纯林(8.09%)>香樟纯林(4.54%)>垂柳与龙柏混交林(1.82%).其中,雪松纯林对PM2.5的消减率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逐步上升;香樟纯林除了在林带宽度20~30 m处的PM2.5消减率略有下降外,其消减率也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垂柳与龙柏混交林的PM2.5消减率较低,且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其消减率出现明显起伏变化,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种道路防护林的PM2.5消减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应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84x+0.654(R2=0.175)和y=-0.095x+11.682(R2=0.377).[结论]雪松纯林对PM2.5的消减能力较强,可作为强滞尘能力防护林带选用;而垂柳与龙柏混交林在林带宽度0~20 m处的PM2.5消减作用较明显,可作为道路边缘绿化带选用.  相似文献   
123.
以豫南地区42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茶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籽含仁率及茶籽仁的脂肪含量,范围分别在33.53%~71.60%、17.77%~38.39%。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茶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在2.64%~5.70%、0.21%~1.11%、7.33%~17.29%、0.09%~8.44%和0.01%~0.15%;相关性分析显示,顺-油酸与十三碳酸、十四碳酸和顺-二十碳二烯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反-油酸、顺-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除了水仙7202茶籽仁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为3.08∶12.16∶1,其余茶树种质资源茶籽仁中,这三类脂肪酸的比值均约为1∶2.69∶1.37。中黄1号、农抗早、迎霜、鄂茶11号、龙井43、中选8号、崂山3号和黄金叶8个茶树品种,不仅含仁率和脂肪含量较高,而且茶籽仁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丰富、均衡,可初步筛选出来作为豫南地区叶籽两用茶园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4.
咖啡湿法发酵中使用果胶酶对脱胶时间与杯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阿拉比卡咖啡为原料,在咖啡湿法发酵环节中加入Pectinex Ultra SP-L果胶酶进行脱胶,并对加工出的咖啡豆进行理化及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能缩短脱胶时间,有效快速脱除咖啡果胶。其脱胶时间与果胶酶的浓度、脱胶温度、鲜果成熟度呈正相关。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所得咖啡豆的内含物质无显著差异,杯品质量干净稳定。就咖啡豆的杯品质量而言,0.01%果胶酶添加量脱胶处理要高于自然发酵脱胶,而添加量为1.00%、0.10%果胶酶脱胶处理略低于自然发酵脱胶。综上所述,果胶酶脱胶能保证咖啡品质的稳定性及提高咖啡加工效率,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属药食两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利尿通淋、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鱼腥草是桂林市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年种植,导致鱼腥草白绢病发生严重,已经成为阻碍鱼腥草生产的一大因素。本文总结了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病条件和规律,提出了鱼腥草白绢病的防治方法,即避免连作、科学选地、选种及种茎消毒、合理施肥、加强管理等,以期减少白绢病造成的损失,科学有效地防控白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6.
对中国农药信息网 (http://www.icama.org.cn/) 上登记的21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出单剂登记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大、离群高值点数多的8种杀菌剂 (三唑酮、丙环唑、三唑醇、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和氟环唑),分别从登记的农药剂型、作物、防治靶标等方面对其以单剂登记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进行统计分析,从中进一步筛选出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大、离群高值点数较多的3种有效成分 (戊唑醇、氟环唑和丙环唑)、4种登记作物 (草坪、香蕉、香蕉树和小麦) 和3种登记防治靶标 (褐斑病、叶斑病和白粉病) 进行组合,并对目前已登记的10种“有效成分-作物-靶标”组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 丙环唑防治草坪褐斑病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最高 (936.00 g/hm2),且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数值最大 (180.00~936.00 g/hm2);2) 氟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离群高值点数最多,且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最大 (62.50~450.00 g/hm2);3) 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上,戊唑醇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差异值最大 (51.60~262.50 g/hm2),且离群高值点数最多。为减少农药用量,建议在田间防治作物病害时,优先选择推荐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农药品种 (包括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更低的农药剂型和生物活性更高的农药有效成分)。另外,针对同一种农药制剂产品,建议不同厂家能统一确定合理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未来农药登记时将在农药最低有效剂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作物的特定防治靶标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农药的合理减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不同作物蒸散量估算方法在淮北地区的适用性,利用新马桥实验站称重式蒸渗仪测定了2016-2017年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实际蒸散值,结合Hargreaves-Samani(H-S)、 FAO-56 PM、Turc、Makkind(Mak)、 Priestley-Taylor(P-T)、Mcloud(Mcl)和DeBruin-Keijman(D-K)7个模型,分析了冬小麦田的蒸散特征,将蒸散的估算值(ET_0)和实测值(ET_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ET_C值,7个模型拟合得到的ET_0的RMSE值为0.99~2.29 mm·d~(-1),且H-S FAO-56 PMTurcMakP-TMclD-K; ET_C与ET_0的相关系数为0.74~0.97,其中FAO-56 PM的相关性最高,P-T、 Mak、 D-K、 H-S也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综合来看,H-S法总体表现较好,更适合该地区。对6种主要气象要素与实测蒸散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温度是影响ET_C的主要因子,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2 m)对淮北冬小麦田蒸散值的影响不大;H-S模型以温度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订正法和湿度指数项订正法将H-S模型本地化后检验发现,其优化结果良好,RMSE降低(0.68 mm·d~(-1))。  相似文献   
128.
为构建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评价体系,筛选适宜宿迁地区引种栽培的多肉植物品种,从观赏质量、生态质量、繁殖养护难度、市场潜力4个方面构建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评价体系,以株形、叶形、叶色、呈彩期、抗热性、抗寒性、抗病虫性、存活度、繁殖难度、养护难度、频度、销量、价格和价格浮动为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32种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14个评价指标中销量、抗热性、价格浮动、存活度、呈彩期权重值排在前5位,对景天科多肉植物品种综合质量影响较大;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32个品种分为3个等级,评价等级为Ⅰ级的种类有8种,该类植物适合在宿迁地区引种应用;评价等级为Ⅱ级的种类有21种,引种应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评价等级为Ⅲ级的共有3种,不适合在宿迁地区引种栽培。运用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地对景天科多肉品种综合评价分级,评价结果与实际栽培应用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9.
基于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和雷诺时均N-S方程,采用CFD技术对卧式泵站直管式出水流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改变出水流道型线,分析出水流道内部流动特性及水力损失影响。研究表明,出水流道当断面形状设计为圆变方,在平面方向和立面方向均逐渐扩大的形式时,流道内流态最好;将进水流道断面在平面方向设计为先扩散后平直,而在立面方向均匀扩大的形式时,流态较好;而将断面在立面与平面方向均设计成先扩散后平直时,出水流道流态最差。  相似文献   
130.
以旱地棉田为研究对象,2018年在湖北荆州大田条件下对控制排水和减量施氮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棉花产量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2种控制排水模式(非控制排水和地表控制排水,分别记作FKS和KS)与4个施氮量水平(农民习惯施氮量280 kg/hm~2、习惯施氮量的90%、80%和70%,分别记作N1、N0.9、N0.8和N0.7)完全随机组合设计。测定棉花生育期内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NO~-_3-N和NH~+_4-N含量。结果表明,与FKS相比,整体上KS下0~40 cm土层的NO~-_3-N含量和0~20 cm土层的NH~+_4-N含量增加。与N1相比,FKS下N0.9、N0.8和N0.7的籽棉产量分别减少9.23%、13.16%和18.60%(P0.05);而KS下N0.9、N0.8和N0.7的籽棉产量分别减少4.96%、7.02%(P0.05)和12.98%(P0.05)。综上,采用地表控制排水,减氮10%~20%有利于提高0~20 cm土层的无机氮含量,从而维持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