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5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用24份优异玉米(Zea mays L.)种质,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成119个杂交组合,对供试种质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24个自交系以及配制的组合在18个主要性状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在产量性状上的表现与总配合力一致,用总配合力效应可以预测产量。  相似文献   
52.
总结了稻蓟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3.
金穗36号于2012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通过多年试验鉴定,表现为品质优、大穗、产量较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好,适宜在中低山区、丘陵、平坝及类似生态区作春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54.
刘坤  袁亮 《中国林业》2011,(7):14-15
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是全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地自然分布横跨内蒙古、陕西和宁夏三个省区。其中在鄂尔多斯境内4010万亩,南北长220多公里,东西宽100多公里,包括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东胜区六个旗区,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0.7%。  相似文献   
55.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施用磷肥,无论是磷酸一铵化肥还是有机复混磷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用有机复混磷肥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幅度(67.5mg/kg~80.4mg/kg)高于施用磷酸一铵化肥处理(62.3mg/kg);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含量高低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2)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具有提高土壤Ca2-P含量的作用,且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但对Al-P、Fe-P、O-P、Ca10-P含量影响不大;施用无机磷肥和有机复混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Ca2-P、Ca8-P、Al-P含量,而对Fe-P、O-P、Ca10-P含量的影响很小;与磷酸一铵化学磷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复混磷肥对Ca2-P含量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Fe-P含量也表现增加的趋势,而Al-P含量明显降低,O-P和Ca10-P含量的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比例高低对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3)施用磷肥引起速效态Ca2-P和缓效态Ca8-P的变化最大,其它形态无机磷的变化相对较小。与磷酸一铵化肥处理相比,有机复混磷肥处理Ca8-P的变异提高幅度增加,而Al-P的变异提高幅度减小,其它指标库容的变异幅度与之相近。4)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Ca2-P、Ca8-P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88、0.9867,而Al-P、 Fe-P、O-P、Ca10-P与土壤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磷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无机磷库中Ca2-P、Ca8-P的变化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6.
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制备含锌磷肥试验产品:P+Zn0.5、P+Zn5、PZn0.5和PZn5。采用玉米土柱栽培试验,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和PZn5)、普通磷肥(P)和硫酸锌(Zn0.5、Zn5),以不施肥为对照(CK)。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 0—30 cm 土层。玉米成熟后,收获、考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茎秆、叶片、苞叶、穗轴、籽粒)干物质量、磷和锌含量,以及采集 0—30、30—60、60—90 cm 土层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锌含量。  【结果】  1)与普通磷肥相比,锌与磷肥混合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5.18%、7.70%,反应混合(PZn)效果优于物理混合(P+Zn),PZn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现增产,锌肥低添加量PZn0.5增产效果显著优于高添加量PZn5。2)与普通磷肥相比,PZn0.5处理玉米地上部和籽粒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40% 和 16.67%,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03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1.91%和11.64%;与PZn5相比,PZn0.5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78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4.57%和3.58% (P<0.05)。3)与普通磷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籽粒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1.90% (P<0.05);与P+Zn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地上部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5.70%,锌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3个百分点(P< 0.05)。  【结论】  锌与磷肥混合后施用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反应混合方式在提高玉米对磷、锌的吸收量和磷、锌肥利用率以及提高土壤速效磷、有效锌含量等方面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且以硫酸锌0.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后,易与土壤中的Ca2+等结合生成沉淀,降低磷肥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作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本研究将柠檬酸与磷肥复合,研究其复合反应的特征及其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中和法将预先加有柠檬酸的磷酸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备柠檬酸改性磷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31P固相核磁共振技术 (31P-NMR) 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 等手段分析柠檬酸改性磷肥结构,分析柠檬酸与磷肥的反应特征。通过CaCl2沉淀实验测定柠檬酸改性磷肥中水溶性磷的固定率,结合柠檬酸改性磷肥结构特征,探究柠檬酸与磷肥反应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机制。   【结果】   1) 柠檬酸与磷肥反应改变了磷肥的结构:与不添加柠檬酸的磷酸二氢钾肥 (CAP0) 相比,柠檬酸改性磷肥的FTIR在1088~1077 cm–1出现了磷酸酯 (P—O—C) 伸缩振动,是柠檬酸改性磷肥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标志;31P-NMR分析发现,柠檬酸改性磷肥中除在6.60 ppm处检测到与CAP0相一致的K2HPO4位移峰外,还在12.28和4.80 ppm处分别检测到K3PO4和正磷酸单酯的位移峰,积分结果表明,以正磷酸单酯形态存在的磷占改性磷肥总磷量的16.48%。LC-MS分析发现,柠檬酸在高温下与磷酸发生脱水反应,柠檬酸中的羟基O—H和磷酸中的P—OH化学键发生断裂,柠檬酸中的氧原子与磷酸中的磷原子发生结合生成磷酸酯 (P—O—C)。2) 柠檬酸与磷肥反应降低了磷肥的水溶性磷固定率:将柠檬酸以0.2%、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磷肥中,制备的柠檬酸改性磷肥均能降低水溶性磷固定率,添加量在0.2%时水溶性磷固定率降低效果显著,固定率为59.52%,低于CAP0 26.49个百分点,磷酸酯的存在有利于使磷不被Ca2+固定,提高了磷肥有效性。   【结论】   柠檬酸通过与磷酸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了含有磷酸酯的柠檬酸改性磷肥。柠檬酸与磷肥反应显著降低了磷肥水溶性磷固定率,且柠檬酸微量添加即可达到显著的防磷固定效果,为高效磷肥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8.
设施栽培土壤磷素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设施栽培土壤为供试土壤,以棚外露地栽培土壤为对照,研究设施栽培土壤磷素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较露地栽培土壤均明显增加,且以有效磷的增加幅度最大,平均为892.2%。设施栽培土壤磷素主要积累在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分别是0~20 cm土层该形态磷含量的54.5%、43.4%、54.4%和53.6%。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设施栽培土壤有效磷与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9.
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对磷迁移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PHA)与常规腐殖酸(HA)对肥料磷迁移、Ca2+及磷酸盐吸附特征的差异,明晰腐殖酸在磷肥增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室分别制备腐殖酸、腐殖酸磷肥及普通磷肥,利用腐殖酸“碱溶酸析”的原理,通过调节腐殖酸磷肥溶液pH分离得到PHA。研究磷肥配施两种添加量的HA和PHA对肥料磷迁移状况的影响,HA和PHA的配施量分别为施磷量的0.5%与5%,代号分别为0.5HA+P、0.5PHA+P、5HA+P及5PHA+P,同时设置单施磷肥(P)及不施肥(CK)两个处理。并通过HA和PHA对Ca2+及磷酸盐的吸附特征解释二者对肥料磷迁移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HA和PHA配施磷肥,肥料磷的迁移距离与迁移量均高于P处理:P处理肥料磷可以迁移到距施肥层垂直距离42 mm处,而配施HA和PHA处理可以分别到达距施肥层46与50 mm处,这与HA和PHA对土壤Ca2+存在较高的吸附容量,进而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有关。距施肥层42 mm以后,土壤速效磷总量占总施磷量的累积百分数基本趋于不变,且0.5HA+P ≈ 5PHA+P>5HA+P>0.5PHA+P>P处理。PHA对肥料磷迁移的促进作用会随其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强,而提高HA用量反而会减弱其对肥料磷迁移的促进作用,这与PHA移动性强于HA,对磷酸盐的吸附弱于HA有关。HA与PHA对Ca2+ 的吸附均是膜扩散与颗粒内扩散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与HA相比,Ca2+向PHA颗粒表面扩散的难度降低,在PHA颗粒内部扩散的难度变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HA或PHA和Ca2+的等温吸附曲线,HA对Ca2+理论最大吸附量高于PHA,然而PHA对Ca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结论】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与普通腐殖酸均对Ca2+存在一定的吸附能力,因此均可以促进肥料磷的迁移,但是磷肥配施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肥料磷的迁移距离大于常规腐殖酸,这可能是腐殖酸磷肥中腐殖酸增效磷肥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0.
纪耀坤  张伟彬  袁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58-6659,6685
[目的]构建T1083替换NtKRP尾部BD融合载体pGBKT7-Ts。[方法]以pBI121KE质粒为模板,通过重叠PCR扩增烟草NtKRP基因尾部含T1083替换的片段,将其克隆入pGBKT7载体。[结果]成功构建了T1083替换突变BD融合质粒载体pGBKT7-Ts。[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tKRP尾部T1083替换对NtKRP与靶物质结合的影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