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9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唑杀菌剂对小球藻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三唑杀菌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情况,以小球藻为模式生物,参照OECD 201的方法,调查了17种三唑杀菌剂对小球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杀菌剂的毒性差异较大。其中,氟硅唑和腈菌唑的毒性最大,属于剧毒化合物;粉唑醇、环唑醇、三唑醇、三环唑、多效唑、烯效唑和氟环唑的毒性相对较小,属于有害化合物;其余几种为有毒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三唑杀菌剂的安全应用及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探讨不同体外胚胎培养液及微滴内卵母细胞数等因素对肉牛体外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优化其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体系,以屠宰场卵巢为卵母细胞来源,对比了不同培养液的胚胎生产效率;根据微滴(100μL/滴)内卵母细胞数量将培养体系分为5、10、15和20枚/滴四组,探究了卵母细胞数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OPU为卵母细胞来源,将培养体系分为10枚/滴和≥10枚/滴两组,探索了不同卵母细胞数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屠宰场来源卵母细胞,Ⅰ组培养液(BO系列培养液)的成熟率(85.85±1.60)、8~16细胞(67.42±1.47)及囊胚率(37.23±0.99)都显著高于Ⅱ组培养液(P0.05)。(2)屠宰场来源的卵母细胞,微滴内卵母细胞数对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20枚/滴的8~16细胞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其囊胚率显著高于5枚/滴组(P0.05);≥10枚/滴组的8~16细胞率及囊胚率显著高于10枚/滴组(P0.05)。(3)OPU来源卵母细胞,其微滴内卵母细胞数对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枚/滴组的8~16细胞率及囊胚率显著高于10枚/滴组(P0.05)。使用BO系列培养液,微滴内培养卵母细胞数≥10枚时,能显著提高肉牛OPU-IVP效率。  相似文献   
93.
禽流感病毒NS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禽流感病毒(AIV)NS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将人工合成的NS2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His-NS2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该重组蛋白获得大量表达,可溶性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达1∶20 000以上。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多克隆抗体能够与NS2蛋白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94.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水稻抽穗期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利用特早抽穗粳稻品种石狩白毛和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的F2分离群体共116株,构建了含88个共显性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抽穗期进行基因定位。利用2种分析软件MAPMAKER/QTL和QTLMapper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个抽穗期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2个软件共同发现第7染色体上RM214与A5106标记区间内存在1个主效QTL Hd7a(Hd7c),来自明恢63的这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可使抽穗期延迟。其余2个QTLs分别位于第7、9染色体上。同时检测到有5对位点间存在上位性作用,但相对贡献率较小,表明上位性效应也是影响抽穗期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6.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的广东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2-2006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计算逐日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土壤水分平衡状况,构建逐日干旱动态指数DI,根据DI分析广东近45a不同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全年干旱日数占28.7%,轻、中、重、极旱发生频率依次减少;(2)近45a平均干旱过程强度指数(DCI)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汛期较低,汛期结束后DCI值迅速上升;(3)1962-2006年,年干旱日数和DCI值均显著上升,说明广东省干旱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逐年上升;(4)DCI和全年干旱日数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呈纬向分布,北低南高。粤北的连山附近是全省DCI值和干旱日数最低的区域,雷州半岛及东南沿海地区DCI值和干旱日数较高;(5)春季与秋季的DCI空间纬向分布基本相反,表现为春季南部较旱、秋季北部较旱;(6)秋季月平均DCI值高于春季,说明广东省秋旱情况重于春旱。研究结果对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究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进化分群及耐药特性,对新疆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采用PCR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种系分群、耐药基因检测,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奶牛临床样品中成功分离到210株大肠杆菌;种群分析表明,B1群(48.1%)分布最多,其次分别是A群(28.6%)、C群(12.9%)、E群(6.7%)、D群(3.8%)。210株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5.2%,其次是氨苄西林(83.3%)、庆大霉素(73.8%)、头孢氨苄(71.9%),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6.2%,然后是复方新诺明(6.7%)、氯霉素(10.0%)、多西环素(10.5%)。所有的分离株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4~10耐,且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基本一致。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分析表明,同一质粒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这些质粒可介导菌株的多重耐药。提示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流行株已经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且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根据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利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大感觉器官的作用,分析和运用植物配置的要点,营造适合患者康复的植物景观。旨在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植物空间搭配和多感官刺激的植物配置等原则,营造无障碍化、景观化、舒适化和多感官刺激化的植物康复景观,充分发挥植物康复景观的作用来刺激和锻炼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五大感官,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正>为了响应"三减"政策,充分发挥肥料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使用量,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引进了金正大复合肥料用于大田生产试验,以便更好的为种植户服务,为合理减肥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于2017年设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第15作业站,土壤类型为黑土,质地中壤,有机质含量42.5g/kg,碱解氮187.5mg/kg、有效磷12.2mg/kg、速效钾188mg/kg,pH值6.2,前茬玉米。整地方法:秋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H7N9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H7N9流感病毒人源分离株(AH1)和禽源分离株(CK53)复制特性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序列分析显示,AH1和CK53病毒在进化关系上同源性较高,仅有8个氨基酸位点差异。两株病毒分别接种禽类细胞DF1和CEF,人类细胞A549和Calu-3,检测其复制能力,结果显示在33℃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两种病毒在禽类细胞中复制能力相似,但在人类细胞中AH1复制能力强于CK53。CK53在哺乳动物细胞连续培养5代后出现包含PB2/E~(627)K在内共5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显示禽源分离株在哺乳动物细胞复制过程中可以迅速获得适应性突变。突变病毒CK53-P5在A549细胞中复制水平明显强于CK53,其复制能力与AH1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H7N9流感病毒人源分离株与禽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为深入了解其致病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