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5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猪链球菌1、7、9型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建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1、7、9型(SS1、SS7、SS9)的快速鉴别诊断和分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SS1型特异性的CPS1I基因、7型CPS7H基因、9型CPS9H基因设计引物,以标准SS1、SS7、SS9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了SS1、SS7和SS9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11份猪链球菌的临床分离纯化菌株进行了的应用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SS1、SS7和SS9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0 CFU/mL,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利用多重PCR检测方法对11份猪链球菌临床分离纯化菌株检测结果表明,11份样品中有3份样品为SS9阳性、2份样品为SS7阳性、1份样品为SS1阳性。本研究为临床上SS1、SS7、SS9的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
禽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与体外重建鸡MHC Ⅰ类分子结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Ⅰ复合体BF2-linker-β2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2条多肽分别与4类体外重建的串联鸡MHCⅠ类分子复合体BF2-linker-β2m进行了体外结合试验。BF2-linker-β2m与不同的病毒抗原九肽按照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作用后取反应混合物离心除去未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然后取BF2-linker-β2m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体,利用酸洗法将结合的多肽白MHCⅠ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洗脱,洗脱后的蛋白和多肽混合物离心收集洗脱的多肽溶液,随后利用C18柱对洗脱的多肽进行去盐、脱酸处理;将多肽样品冻干,用基质溶解后直接点样进行一级质谱(MS)和二级质谱(MSMS)测定,结果表明,3类体外重建的BF2-linker-β2m可与禽流感病毒多肽KILTIYSTV和LLLAIVSLV结合,而不与禽流感病毒多肽TIGECPKYV以及猪口蹄疫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4条多肽结合。证实由于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MHCⅠ类分子结合病毒抗原表位的能力存在差异;病毒的T细胞抗原表位是MHCⅠ类分子限制性的;KILTIYSTV和LLLAIVsLV是禽流感病毒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33.
采集33例临床症状疑似猪链球菌感染猪的全血及内脏器官进行涂(触)片染色镜检,取有球菌感染的样品16份进行血琼脂平板分离纯化试验;根据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溶血情况及对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筛选出12份可疑样品,进一步采用液体培养基对12份样品进行增菌及纯化培养;选取纯化培养菌进行链球菌生化试验,结果共鉴定出11株纯化的猪链球菌;11株猪链球菌均对小鼠表现出高致病力.  相似文献   
34.
35.
伴侣动物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益处,但是它作为一些人兽共患性疾病的潜在传染源,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免疫抑制性人群必须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险性。然而,只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这些疾病的传播有充分的认识,免疫抑制性病人也能尽情享受伴侣动物带来的乐趣。为了使更多养宠物的人认识到宠物携带人兽共患寄生虫的可能性及他们的传播模式,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性。本文就伴侣动物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相互关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6.
为估算河南省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分析可能的场间传播风险因素,对该地区6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垂直检测方法,估计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群体表观流行率(AP)为11.76%,个体AP为2.22%(95%CI,1.97%~2.49%),真实表观流行率(TP)为0.28%(95%CI,0.12%~0.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场区没有有效隔离、不能自繁自养、调入奶牛没有隔离栏舍是奶牛布鲁氏菌病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71(95%CI,0.817~0.964),预测概率较好。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整体控制效果良好,但存在一些潜在场间传播风险因素,需要加强防范,并应持续开展净化工作。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改进及净化示范区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7.
克隆了13羽三黄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UG)B区域主要表达基因座B—FⅣ(B—FSⅣ)和β2微球蛋白(β2m—S)cDNA,阐述了其分子特征与等位基因多态性。B—FSⅣ相互间氨基酸同源率为82.0%~99.2%,都保留了人HLA—A2与抗原多肽结合的7个关键性氨基酸。与来航鸡B—FⅣ比较,B—FSⅣ抗原多肽结合区(α1和α2区域,PBD)仅有12个高置换率位点,其中,9位和113位置换率大于或等于8;其氨基酸置换的位点数小于来航鸡B—FⅣ。根据遗传距离,将B—FSⅣα1区聚类为5个系谱(A~E)。比较发现B-FS07的α2区与抗马立克氏病的B—F21同源率高达91.2%,B-FS01的α1区与抗劳氏肉瘤病的B-F2同源率高达93.2%。另外,三黄鸡β2m与来航鸡β2m的同源率为81.2%~99.2%。结果揭示了三黄鸡MHC classⅠ和β2m cDNA均具有其品系特征。  相似文献   
38.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巢式RT-PCR(nested RT-PCR)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CSFV E2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CSFV总RNA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CSFV nested RT-PCR方法,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5份临床疑似CSFV感染样品进行了应用检测,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SFV nested RT-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扩增CSFV,但对ST正常细胞对照和其他8种病原对照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最低检测病毒含量为1 TCID50;自35份疑似CSFV感染样品中检出19份阳性样品,PCR阳性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均为CSFV E2基因片段。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SFV nested 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CSFV的快速检测,为CSF的早期检测诊断提供了特异、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PEDV膜蛋白M基因和PRV gE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以PRV和PEDV混合总RNA为反转录模板,初步建立了PRV和PEDV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验证和临床应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两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 TCID50/mL病毒含量,重复性好,特异性强,可特异性地扩增PEDV和PRV细胞培养物,但对其他7种病原对照扩增不出任何条带,对26份临床疑似PEDV和PRV感染样品检测结果与测序鉴定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EDV和PRV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为临床上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伪狂犬病的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0.
猪附红细胞体的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PMI—1640和胎牛血清按比例混合并添加肌苷作为体外培养猪附红细胞体(M.suis)的基础培养基,以无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兔红细胞泥作为培养寄生载体,置于体积分数为5%CO,的37℃生化恒温培养箱进行M.suis的体外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时每24h换培养液1次,每36h传代1次,可连续传代40代次以上,并能保持最高感染率90%以上;感染M.suis的猪红细胞在4℃条件下可保持30d以上而不发生溶血;兔红细胞接种新鲜制备的自然感染M.suis的猪红细胞,36h后感染率可达91.6%,并一直维持到96h,96h后有少量细胞开始出现溶血;接种4℃条件下保存30d以内自然感染M.suis的猪红细胞与新鲜制备的自然感染M.suls诂的猪红细胞对兔红细胞的感染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