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467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225篇
基础科学   217篇
  442篇
综合类   1595篇
农作物   199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766篇
园艺   293篇
植物保护   23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营养条件对四种海洋微藻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甲藻和2种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设置氮限制、磷限制、无营养限制3种营养条件,研究营养条件对4种海洋微藻总蛋白质、总碳水化合物和总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藻在无营养限制时的单位藻细胞总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氮限制,但与磷限制差异不显著,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在无营养限制条件下分别比氮限制高出了19.6%、9.6%、48.6%和65.9%;在营养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在磷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45、0.006 ng/个,是无营养限制的4倍多;在营养限制下,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单位藻细胞总脂含量均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磷限制时分别比无营养限制时高出0.6、3.0、0.8、0.7 ng/个,磷限制比氮限制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对2016年6月在天津大神堂3个礁区(2010年建成的鱼礁区;2012年建成的鱼礁区;2014年建成的鱼礁区)和对照区域采集的生物消费者及其食物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IsoSource模型计算不同区域生物的食物网基础,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显示,根据δ13C值可以将其食物源分为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相颗粒有机物(SOM)三类;浮游植物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67.2%~81.5%)最大,是大神堂海域的生物食物网的基础。不同区域同一食物源的δ13C和δ15N值没有显著性差异;礁区内滤食性贝类毛蚶(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δ13C值显著高于对照区,作为潜在碳源的浮游植物对其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消费者的δ15N值则介于7.70‰~14.34‰之间,消费者的营养级介于2.0~3.95级之间。游泳生物食性生物的δ15N和营养级在礁区内有所提高,礁区建成的年份越长,其营养级与对照区域的差别越显著。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人工鱼礁建设可能导致鱼礁区内滤食性生物的食物来源组成改变,并提高游泳生物食性生物的营养级。  相似文献   
73.
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能力的影响,分别在基础组饲料中添加0 mg/kg(对照组)、300 mg/kg、400 mg/kg和500 mg/kg抗菌肽,投喂平均体重为(0.8±0.1 g)的凡纳滨对虾6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后,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 mg/kg抗菌肽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9.10%、1.33,较对照组提高增重率8.76%(P<0.05),降低饲料系数12.5%(P<0.05),而添加400 mg/kg、500 mg/kg抗菌肽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肌肉粗脂肪含量,各处理组在肌肉粗蛋白、水分含量上无显著差异;300 mg/kg、400 mg/kg抗菌肽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400 mg/kg抗菌肽组的溶菌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00 mg/kg抗菌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添加400 mg/kg抗菌肽,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有提高作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抗菌肽的添加量建议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74.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建立了根据番茄叶片颜色特征确定其叶绿素含量的一元二次拟合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图像采集系统中采集番茄叶片图像,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提取图像的颜色特征参数,对颜色特征参数和番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做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R/G、(G-R)/(G+R)、G-R、色度坐标r、r-g及HIS颜色系统的H值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非线性相关性,可用于测定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从建立的6组模型中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3组模型进行检验,预测误差在0~22.22%之间。用预测精度最高的G-R颜色特征预测叶绿素含量的模型为Chl.a = 0.0926 + 0.1208 (G-R) - 0.0009 (G-R)2,Chl b = - 0.0252 + 0.0397 (G-R) - 0.0003 (G-R)2和Chl.(a+b) = 0.1271 + 0.1600 (G-R) - 0.0011 (G-R)2。  相似文献   
75.
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进化树分析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克隆测序发现,巴西蕉内的GAPDH基因家族成员序列与小果野蕉基因组数据库中提供的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超过98%。转录表达分析表明,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巴西蕉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多样:MaGAPCP1,MaGAPC6/8/10/11成组成型表达,其余的基因则在各组织器官间成差异型表达,且差异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也不相同,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虽相同,但表达量有差异。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表达模式上的多样化,可能暗示其功能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功能分化或冗余。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香蕉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果实后熟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对生物防治的概念、内容、优缺点及生物防治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7.
水稻稻瘟病菌胁迫应答cDNA片段的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抗稻瘟病品系G205为材料,应用cDNA微阵列分别获得了一个受稻瘟病菌诱导的含NBS LRR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RIM1, rice induced by Magnaporthe grisea)和一个受稻瘟病菌抑制的编码腈水解酶(Nitrilase)的cDNA克隆(暂命名为NIT),并通过Northern得到证实。RFLP分析将RIM1和NIT分别定位于水稻第2和第3染色体上,它们均位于控制水稻稻瘟病部分抗性QTL区间。  相似文献   
78.
以多糖浸出量为指标,进行银耳、竹荪、香菇、姬松茸的浸提工艺优化,获得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银耳浸提料水比1∶100,温度90℃,浸提时间3 h;竹荪浸提料水比1∶11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香菇浸提料水比1∶8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姬松茸浸提料水比1∶10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经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79.
裸燕麦区域试验中地点鉴别力和育成品种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区域试验品种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了解当前燕麦育成品种的稳产性,利用AMMI模型对2006-2008年全国区域试验中裸燕麦的产量数据进行了地点鉴别力和品种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白城、内蒙古武川、四川昭觉试点鉴别力较高,山西五寨、甘肃会宁、山西右玉试点鉴别力较低.白燕2号、坝莜10号、9314-122品种稳产性较好,8652-3、S016、保罗品种稳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80.
本文结合安化黑毛茶初制加工现状及发展黑茶机械化生产的必要性,指出黑茶渥堆机的设计重点及难点,以期达到渥堆过程的量化控制,实现机械化生产,使黑茶生产的环境条件及加工流程符合现代化茶叶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